張薩薩
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計算機、手機的普及,使網絡在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網絡世界并不完全是凈土和樂園,網絡凈化缺失及網絡監管滯后,使得網絡文化中混雜著種種不良因素,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造成許多負面影響。本文擬就青少年犯罪的網絡誘因和對策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能夠對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網絡誘因 對策
截止2015年,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青少年已經成為網絡的主要使用群體。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目前我國青少年網民規模超過3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數的79.6%。隨著青少年網民群體的日益擴大,青少年上網行為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青少年對網絡的使用存在嚴重的失衡現象,即娛樂化應用較多,而作為學習工具的應用比例較低。據調查,在近年來的青少年犯罪中,與網絡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的犯罪比例很高,而且相當一部分是暴力型犯罪。這些犯罪手段殘忍,形式多樣,嚴重侵犯了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影響了社會
秩序。
一、引發青少年犯罪的網絡誘因
1.沉迷網絡游戲
青少年處于叛逆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網絡游戲對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一旦沉迷于網絡游戲,輕則荒廢學業,重則影響身心健康。同時,由于網絡游戲需要經濟基礎作為后盾,而網絡游戲又往往不被家長認可,家長不給錢,有些孩子就想盡一切辦法去籌錢玩游戲,先是借,借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有可能去搶,甚至殺人,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淵。2014年,某市初三學生顏某,為了上網玩游戲,偷錢時怕被父親發現,將父親殘忍殺害。
2.模仿不良網絡行為
青少年由于心理發育不成熟,喜歡做一些異于常人的事,自控能力較弱,同時,整天活在虛擬世界里的青少年意志薄弱,這些青少年極易受到一些具有煽動性不良行為的影響。由于涉世未深,分辨不出違法、犯罪的嚴重性,他們強烈的模仿欲在網絡這個虛擬空間得到滿足。很多青少年在觀看了一些犯罪情節后,出于好奇,他們就會試著模仿,不知不覺中觸犯法律。有些直接將網絡中的犯罪行為變成了現實版,最終走向犯罪。近年來,受到不良網絡行為影響而引發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趨勢。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中, 64.9%會模仿網絡語言和行為。
3.網絡黃、賭、毒成為“公害”
網絡黃、賭、毒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誘因。根據公安部門統計,在被抓獲的青少年罪犯中,有將近80%的人曾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在已經破獲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相當多的人就是因為長期沉湎于網絡,或者受到了黃色網絡的侵蝕而走向犯罪的深淵。淫穢色情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侵蝕著青少年不成熟的身心,引誘著他們走向犯罪。2014年,未滿16周歲的小華看了黃色視頻后,產生沖動,將2名未滿11周歲的女孩騙到公園進行“性體驗”。
網絡賭博形式多樣、隱蔽性高、流動性強,其危害比傳統賭博更大。由于網絡的即時性和跨區域性更有可能大大增加參賭的范圍,從而使網絡賭博的數額不斷升級。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的在網絡游戲中衍生的一些賭博活動,即“變相的賭博類網絡游戲”,涉及網絡游戲服務、虛擬貨幣、第三方交易平臺等多個環節,采取一些打法律“擦邊球”的形式,賭資往往不直接與人民幣掛鉤。經調查,網游賭博人群年輕化,專業化網絡賭博公司也越來越多,組織結構更加嚴密,網絡使賭資支付渠道網絡化,賭資數額十分巨大。
近年來,一些毒販利用網絡聊天、博客、網上轉賬等手段進行毒品買賣,同時在一些社交網站上傳播“毒品文化”,有些還成立了“吸毒俱樂部”,很多青少年受到誘惑,以身試毒,走向了無法挽回的深淵。2016年1月,山東省某市公安局在日常檢查中查獲吸毒人員高某,辦案民警由該吸毒人員的毒品來源入手,深挖細查,先后前往11個省市,行程2萬余公里,歷時7個月打掉了一個依托互聯網販賣冰毒和新精神活性物質的特大販毒網絡,繳獲毒品4000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買賣毒品的新型場所。
4.網絡監管的滯后性
網絡信息傳播快、更便捷、更形象,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國的網絡監管還是相對滯后。中宣部對網絡的使用有明確規定,未成年人嚴禁進入網吧、舞廳等營利場所。但還是有一些網吧建在離學校不足200米的地方,引誘著未成年人。各級監管部門監管不嚴,在個別地區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同時,網絡環境的不潔凈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二、防治對策
1.加強家庭的監督管理
在教育青少年方面,家長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預防犯罪,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應關注孩子的上網情況和上網內容,對上網時間加以控制。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使用網絡,讓孩子認識到什么是知識,什么是糟粕。同時,家長應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盡量少玩游戲,與孩子多一些溝通交流,建立起平等、信任的親子關系,多和孩子一起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
2.加強學校的監督管理
青少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因此,學校的監督管理也十分重要。國家規定,中小學周圍200米內禁止開設網吧,作為學校要定期排查,遇到違反國家規定私開網吧、游戲廳的情況要及時上報相關部門處理。學校也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互聯網安全教育,并把這類課程納入日常教學之中。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教育,讓學生知道有哪些不良的上網行為會引發犯罪,對一些有網癮的學生利用學校心理咨詢室等機構進行專人輔導矯正,積極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
3.加強網絡的監督管理
(1)加強網絡法制建設。雖然我國制定并頒布了相關的互聯網法律法規,但是還不完善。希望盡快完善互聯網法規體系,實現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
(2)凈化網絡環境。建議相關部門應深入整治網絡淫穢色情暴力等信息的傳播,切斷有害信息的傳播鏈,加強網絡監管,凈化青少年成長的網絡環境。
4.加強社會的正確引導
各級政府要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倡導文明上網、健康上網、遠離低俗、遠離毒源等健康綠色上網理念。同時,在各個社區、學校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志愿者宣傳等活動,利用媒體宣傳、制作文明上網公益廣告等方式,在全社會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鐵成.計算機網絡的法律問題[J].法學前沿, 1999(3).
[2]西田修.淺析電子計算機犯罪[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6.
[3]劉江彬.計算機法律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