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摘 要:技工院校與職業院校的根本區別在于技工院校更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是生產技工人才的“加工廠”,肩負著國家經濟騰飛的重任,是國家一系列重大經濟決策順利進行的人才儲備。然而多年以來形成的老傳統、老觀念禁錮著技工院校的發展,雖然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幫扶政策,但現實中仍存在諸多實際問題。為了企業乃至國家的發展,全社會都應該重視技工教育,技工院校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素質的教育和培養,爭取生產出更優質、更高端的合格“產品”,不辜負國家的期望。本文對技工院校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技工院校 教育現狀 對策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需要更多優秀的技工群體來支撐經濟的飛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多次在講話中強調壯大技工隊伍的重要性,提出要把中國發展成為世界技師隊伍強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因此,作為生產技工人才“加工廠”的技工院校,肩負著國家經濟騰飛的重任。
一、當前我國技工院校教育現狀
當前我國技工院校教育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些方面跟職業院校的差距越來越大。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生源貧乏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社會上重大學、高職,輕技工院校意識根深蒂固,社會認可率低。認為技工院校生就是工人、做體力工作的;大學生、高職生就是干部、管理者,從事腦力勞動的,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實際歧視性。再者,地方保護生源現象實際存在,大學、高職院校不斷擴招,爭生源現象嚴重,從而導致技工院校尤其是一些企業技工院校生源不足,難以支撐正常的教育教學及實踐活動。
2.教師隊伍創新意識不強,傳統思維局限性根深蒂固
教科書多年來變化很小,傳統教學方式得不到徹底改觀;教師招生任務重,自我學習提升思想弱化,跟不上現代企業技能人才的需求。
3.技工院校學生與大學、高職學生就業后同工不同酬
雖然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些對技工院校生畢業待遇的優惠政策,但并沒有完全落實到具體的企業當中去,對技工院校畢業生的歧視仍然存在。結果導致教師不好好教書,學生混日子,就業后什么也不會做從而被清退,學校名聲越來越差,惡性循環由此開始。
二、技工院校走出困境的對策
那么,面對以上種種不利因素,技工院校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發揮其自身應有的功能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實施國家、地方政府、企業三聯動,保障政策切實落實到位
要利用各種媒體做更為廣泛的宣傳,讓國家及地方對技工院校和畢業生的優惠待遇精神深入到千家萬戶,提高社會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切實保障技工院校的生源。讓更多的、優秀的學生能進入技工院校,這樣既保障了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又為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基礎,這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2.加大實習車間設備投入,與現代企業構建可持續的合作機制,切實體現技工院校學生的技能優勢
要想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質,實踐操作是關鍵。有些傳統老技工院校實習設備老化、教學模式陳舊,因此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跟不上現代企業發展的要求。所以,對技工院校實習設備的資金投入非常有必要。另外,技工院校要有創新思維,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對企業市場的調研、加強對企業專業市場的調查,有的放矢、借雞生蛋,促進學校“產品”、效益的最大化。
3.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借鑒國內外優秀技工院校的教學經驗,走出去、請進來,認真鉆研專業技能業務,結合學校實際,選取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之路。
總之,時代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肩負著培養“大國工匠”的歷史使命,必須緊跟國家政策、貼近企業實際,精益求精、開拓進取,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為社會發展輸送越來越多的技能型人才,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煤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