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曹著明
摘 要: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是北京市為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推行的新型教學模式,涵蓋了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本科階段教育。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在學生高中階段采用創新課的形式,使學生能盡早地接觸各個專業,培養學習興趣。本文對該校的創新嘗試進行了總結介紹,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貫通培養 創新課程
一、背景
北京眾多的高科技企業非常需要既具有理論水平又具有大量實際操作設備和加工技能和經驗的人才。然而目前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本科院校和以實踐操作為主的高職院校和技工院校卻很難滿足這個需要,這就需要銳意改革,改變現有的教育體制。
2015年,北京市中考打破體制機制障礙,首次推出“2+3+2”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項目。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模式是指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以及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瑞士等國外應用技術大學合作,選擇對接產業發展的優勢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在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和本科專業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過專升本轉段錄取。筆者學校很榮幸地成為第一批承接該培養項目的高職院校。
二、培養理念
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學校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以讓學生能夠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更加適應社會的要求。如外培班除了要求學生英語要達到較高水平外,還開設了第二外語法語、德語等,以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出國深造;內陪班未來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合作,以七年貫通的方式培養。為了與這些國內外高校無縫對接,保證與本科院校相同的教學質量,筆者學校先后派出百余人次的教師到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外高校進行學習培訓,安排相關教師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國內高校進行為期半年的脫產學習,作為一名學生真正地進入教室聽課、記筆記、參加期末考試,全方位地參與、感受合作院校的教學過程。
學生的起點是中學畢業,生源素質不錯。如何讓初中畢業的學生今后更好地選擇專業、就業,如何培養他們的專業興趣,筆者學校經過反復論證、研討,決定開設三十多門創新課,以選修課的形式授課,涵蓋了貫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發展的需求,切合了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關注熱點,滿足了他們自主發展的愿望。由于學生們所選的課程大多是自己喜愛的,所以在創新課上的表現極其專注,全新的教學模式和精彩的課程內容,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熱情。
三、課程實施
面向創意、面向制作、面向競賽、面向發明,創新課程不僅集聚了校內外創新要素與優質資源,更以校企合作為路徑,積極走出去,開闊學生的眼界。考核方式也與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同,學生先進行15周的理論課程學習,了解基本的原理和知識,最后一周再進行創新課程實踐;在實踐周中,每組學生分工合作,制造組裝出一個成品。
以“無人機”為例,學生先學習基本的原理和操控,在實踐周中,每組7名學生,分別為:設計員學習三維造型并用3D打印機制造出機架;組裝員負責把各個部件組裝,線路焊接;文員負責針對學習中感興趣的某方面,通過查找專業文獻數據庫,撰寫科技小論文;協調員負責各個環節的協調跟蹤,并記錄同學們每日工作過程、進度。最后大家一起去戶外調試無人機,并通過捕捉平時學習時的點滴,制作了ppt和視頻,參加答辯,準確表達自己的收獲和對問題的看法。
四、小結
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因為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班級,需要互相很好地配合來完成項目;增強了學習能力,因為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不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和素養,通過幾十學時的學習,能夠制作一個成品,這個過程包含了原理知識、設計、制造、組裝、調試、總結、文本撰寫,是非常難得的,也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教學的優勢。通過本次創新周實踐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很有收獲,為以后更好地開發和推進理實一體化課程提供了很多經驗,相信學校和貫通培養教育會越辦越好!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