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于杰
2015年7月,人社部發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在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過程中,加強培養學徒(學生)的工匠精神勢在必行。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是指有手藝專長的人。而工匠精神,是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追求,是一定人生觀影響下的職業思維、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工匠精神的內涵主要包含三個要素: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和創新進取。
二、企業新型學徒制下培養學徒(學生)工匠精神的措施
1.企校合作,共同制定學徒(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方案
企業新型學徒制下,企業和技工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每個環節中體現工匠精神的育人理念。在企業環節,由專業師傅引領;在技工院校環節,由專門教師引導。專業師傅和專門教師均是在學徒(學生)對應的工作崗位上具有相當工作經驗的人。在培養過程中,對學徒(學生)進行實時評價,并將評價反饋給學徒(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更加注重職業技能的訓練,培養學徒的良好工作習慣,要求學徒在每一道工序上將誤差降到最低,引導學徒提出產品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法;在技工院校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職業素質的養成和職業技能理論的學習,技工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配備相應的工匠精神的教材、讀本和足夠課時,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向優秀工匠看齊。
2.以企業為主導,錘煉職業技能,培養學徒(學生)工匠精神
學徒在企業期間,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企業師傅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編寫學徒職業技能訓練方案,每個師傅帶徒2~3名,師傅根據每個學徒的學習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同時,通過典型工作任務,讓學徒通過構想加工方法——嘗試驗證——發現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再加工驗證——總結提高的六步法進行訓練;對加工中的任何細節高標準要求,最大程度降低誤差;適當加大訓練強度,做到熟能生巧;根據“跳一跳,夠得著”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制定工作目標,逐級提高工作任務難度,直至達到甚至超過相應職業資格要求。對于任務難度較大的工件,師傅需現場演示,并就重、難點進行剖析,確保每名學徒都能高效、準確完成工作任務。
3.以學校為指導,遵守職業操守,培養學徒(學生)工匠精神
學生在技工院校學習期間,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培養課程,確定培養目標。實施一體化教學,對接崗位需求,樹立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職業操守;以工匠精神為出發點開發培養學生職業操守的課程;選用《工匠精神讀本》《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跡讀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匯》等多本教材供學生閱讀,組織觀看《大國工匠》系列宣傳片,并展開廣泛討論;模擬企業崗位環境,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切身體會,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邀請技能大師來校演講,在近距離接觸中接受大師的熏陶;帶領學生實地拜訪技能大師,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自我洗禮,發自肺腑向大師學習。更重要的是,職業學校的系列規章制度,除包括普通學校的規章制度外,還應適當添加企業的規章制度,便于學生職業化的培養。
三、工匠精神的意義
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靈魂,工匠精神的鑄就和傳承,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促進供給側改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深化企校合作。工匠精神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滲透進每一位勞動者心中,以共同技能報國。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匠精神讀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
[2]姚文.工匠精神是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靈魂[J].中國培訓,2017(7).
(作者單位:青島海洋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