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虎
近年來,由于大學擴招出現了上大學容易但就業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好多用人單位又迫切需要懂技術、能吃苦、會干活的技術工人,所以這給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學校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職業學校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遇,進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職業學校發展過程中又面臨哪些問題?本文在此與同行共同探討。
一、招生問題
職業學校要發展,主要靠生源,學生多了才有可能發展起來。
而學校招生靠的是什么?一是學校的知名度,二是學校的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實習環境等,三是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情況。只有這三個方面做好了,學生才會愿意來、搶著來。而招生問題不只是學校某位老師的問題,它需要全員參與。
一要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動員工作。每位教職工都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大力宣傳學校,為學校的招生盡一份力量。
二要做好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把學校宣傳出去,擴大學校的影響,讓學生和家長知道、了解學校。
三要與自治區內、自治區外的學校加強聯系,爭取更多的生源。
四要多和企業溝通,多聯系一些訂單,實行訂單培養,樹立服務企業的思想,盡可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這對招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把招生工作做好做實,職業學校才有可能不斷向前發展。
二、教學問題
教學要注意實事求是和實際效果,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要有自己的特色。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什么呢?一是職業學校的生源情況并不太好,素質高的學生都去讀大學了。二是因為頂崗實習的原因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大幅度被壓縮了,本來3年6學期的學習時間,現在連4個學期都不能保證。
如何轉變?
首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這個問題,學生已經在教室里學習將近十年,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緊密聯系企業、市場的用工需求,制訂適應學生發展的實習教學計劃,把學生從教室里、黑板前解放出來。這樣學生學習興趣自然就會高一些,通過動手也會學得快一些,在實踐過程中也能培養他們吃苦耐勞、遵章守紀的習慣。教學模式的轉變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一定要建立在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多請一些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傅、老工人到學校來講講他們的成長過程、實踐經驗,多帶學生到工廠企業轉轉,增加一些感性認識,幫助每位學生明確自己在校三年的學習愿景和目標。學生如果對所學專業感興趣了,自然就有學習動力和學習主動性了。
職業學校的老師也要從思想上有一個根本的轉變,學生素質不是很高,所以在教學方式上一定要有轉變。教師首先要明白所帶專業的特點,要有自己的愿景,否則又怎樣讓學生樹立愿景呢?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要多苦練內功,多參加各種技能比賽,讓學生身邊多一些學習的榜樣,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三、就業問題
每一位來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都希望通過技能學習后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招生工作。
學生就業是否滿意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就是學生自身的素質是否達到了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企業自身管理是否到位,企業是否有活力,是否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如何解決好學生的就業問題呢?
首先,要多與管理到位、經營狀況良好的生產企業聯系,盡可能多地掌握、了解他們的用工需求。最好是能通過政府來牽線搭橋,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政府對職業學校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職業學校對就業問題的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一種好的互動效應。如果能得到更多企業的支持,這無疑給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其次,要建立好學生就業情況檔案,定期跟蹤,及時了解學生在企業的工作學習情況,及時處理學生在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盡量做到企業滿意、學生滿意。
最后,全員參與。學生就業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全校的大事,全校教職工應該從思想上高度地重視起來。
發展才是硬道理。職業學校只有處理好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才有可能壯大,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
(作者單位: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