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新常態下我國股市有效性研究
——基于股指方差比檢驗的分析
伍君月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0)
本文基于經典方差比檢驗方法,利用三種代表性指數15年來的數據對我國股市有效性進行實證研究,并以2012年為界分析新常態前后市場狀態的差異。結果表明,我國股市中長期內非有效,且在新常態下正趨于向更有效、更完善的狀態發展。
新常態;弱式有效性;方差比檢驗
我國目前正處于戰略機遇期,經濟新常態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經濟的根本性變化。股票市場是我國直接融資的主要平臺,其有效性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將基于方差比檢驗方法,利用歷史數據研究我國股市的有效性,并以此分析經濟新常態對此產生的影響。
Malkiel與Fama于1970年正式提出市場有效性與相應的三大分類。Fama(1965)利用實證數據將市場有效性具象化,驗證了隨機游走假設的適用性。Samuelson(1965)提出利用隨機游走反推出市場有效的結論并不可靠。Poterba等(1988)發現股票市場長期中的均值回復現象、Lakonishok等(1988)發現股票收益率存在季節效應及Jegadeesh等 (1993,2001)發現股票動量效應等,均被視為市場弱式有效性不成立的有力支撐。然而Malkiel(2003)指出,市場中出現的許多異象都不穩健,非理性投資現象不具有持久性,研究其歷史表現也不能贏得超額收益。French等(1986)則通過計算方差比論證,股票交易收益的大幅波動主要由私人信息引起。Lo與MacKinlay(1998)利用方差比檢驗美國股市有效性,發現其拒絕隨機游走假設。
國內研究方面,俞喬(1994)使用ARCH模型分析上海與深圳的股價波動特征,得到我國股票市場非有效的結論。高鴻楨(1996)通過分析不同間隔下數據的自相關性,發現上市有從非有效向弱式有效過渡的趨勢。冉茂盛等(2001)通過RS方法分析代表性股票發現我國股市有效性不成立。于亦文等(2005)由上海高頻股指收益的正相關性推斷市場非弱式有效。劉維奇等(2006)在bootstrap法改進下研究發現,上市達到弱式有效;而深市僅在短期內滿足隨機游走,長期中卻并未達到弱式有效。李佳等(2010)基于方差比檢驗研究滬深300指數與基金金鑫的歷史數據,得到相似結論。
為研究我國股市是否弱式有效,本文將采用Lo與MacKinlay的方差比法加以驗證。該方法的核心是:隨機游走假設下,股票收益率方差與其取樣區間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即對于對數股票價格Xt,有
Var(Xt-Xt-1)=Var(Xt-Xt-q)/q
由此,在擾動項獨立、同分布的情形下,可構造方差比公式

構造統計量
并對對數股票價格進行檢驗,若拒絕原假設,則說明序列并非隨機游走,進而說明我國股市并非弱式有效。
然而實際情況中,擾動項一般都存在異方差。在一定條件下,方差比檢驗統計量可調整為




在語料庫中,一個完整的事件應該包含對象要素、環境要素、時間要素和觸發詞,其中對象要素又包含主體和客體,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事件應包含6個部分,而觸發詞是每個事件必須含有的,其他3個要素可以省略.為了描述各個要素的缺省程度,這里用“缺省度”來衡量:
本文選取滬深300指數2002年9月27日至2016年9月14日的日收盤價為樣本,數據來源為萬得數據庫。為平滑日數據波動可能帶來的影響,計算股票指數的收益率時將以周為單位。
1.樣本描述統計特征與相關檢驗
描述統計結果顯示,收益率具有正的超額峰度,存在“尖峰厚尾”特征;且收益率隨時間波動的劇烈程度時大時小,表現出聚集性。此外,ADF檢驗表明,收益率為平穩序列;ARCH檢驗表明,收益率存在ARCH效應。故本文將選擇z*(q)統計量進行方差比檢驗。
2.方差比的計算與檢驗
由上文可知,方差比計算公式為
令q=2,3,4,6,12,
并分別利用擾動項正態與獨立同分布假定下的統計量

及擾動項異方差假定下的統計量


3.穩健性檢驗
為保證上述結論的準確性,將樣本更換為同時段的深證成指與上證綜指數據后再次計算。結果顯示,無論同方差或異方差,若q>3,z(q)與z*(q)均可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且基于上證綜指得到的z(q)、z*(q)總是略大于深證成指。說明上市的非有效性特征在中長期內比深市突出,而深市的有效性特征在短期內比上市突出。
另外,對于深證成指與上證綜指,新常態后的z*(q)在q>2時均低于新常態前。在樣本不同的情況下,仍可得出股市在新常態下非有效特征顯著性減小、股市趨于有效化的結論,故該結論具有穩健型。
(一)我國股票市場在短期內可能是弱式有效的,但在中長期內不具有弱式有效的特征;
(二)從整體來看,深證市場的有效性比上證市場更顯著,上證市場的非有效性比深證市場更顯著;
(三)在新常態下,我國股市非有效特征不再顯著,表現出更強的有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股市在新常態下正趨于向更為有效、更為完善的狀態發展。
[1] 高鴻楨.關于上海股市效率性的探討[J].廈門大學學報,1996(4).
[2] 紀華東.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綜述[J].金融觀察,2011(1).
[3] 李佳,王曉.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基于方差比的檢驗方法[J].經濟經緯,2010(1).
[4] 維奇,史金鳳.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Wild Bootstrap方差比檢驗[J].統計研究,2006(11).
[5] 冉茂盛,張宗益,陳茸.運用RS方法研究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J].重慶大學學報,2001(24).
[6] 俞喬.市場有效、周期異常與股價波動——對上海、深圳股票市場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4(09).
[7] 于亦文,李永儉,于奎.基于高頻數據的市場有效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5(9).
[8] Andrew W.Lo,A.Craig MacKinlay.Stock Market Prices do not Follow Random Walks:Evidence from a Simple Specification Test[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88(1).
[9] BG Malkiel,EF Fama.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
[10] Burton G,Malkiel.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and Its Critic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2003(17).
[11] Fama,Eugene.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Journal of Business1965(38).
[12] French,K,R.Roll.Stock Returns Variances:The Arrival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eaction of Trad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6(17).
[13] Jegadeesh,N,Titman,S.R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
[14] Jegadeesh,N,Titman,S.Profitability of Momentum Strategies: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
[15] Josef Lakonishok,Seymour Smidt.Are Seasonal Anomalies Real A Ninety-Year Perspectiv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88(4).
[16] Poterba,James,Lawrence Summers.Mean Reversion in Stock Returns: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2).
[17] Samuelson,Paul.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d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J].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1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