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科技局,北京 100032)
淺談銀行業數據標準管理框架體系
徐濤
(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科技局,北京 100032)
本人從外部監管和銀行內部管理兩個視角分析了數據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以系統化、體系化的方式提出了“八位一體”的銀行數據標準管理體系框架,并從實施的角度詳細介紹了體系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實施重點和要點。
銀行;數據標準;數據標準管理框架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為基礎,經過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并作為大家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標準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即制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
數據標準是指為了使企業內外部使用和交換的數據是一致和準確的,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相關主管機構批準,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數據標準化是通過一整套數據規范、管控流程和技術手段,保證各種重要信息在使用和交換過程中一致和準確的持續性活動。
(一)外部監管的要求
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快了行業標準建設的步伐,加大了行業標準化工作的力度。2012年12月,人民銀行組織各商業銀行編制完成的《銀行業標準體系》正式發布。體系正式頒布后,先后正式發布了《銀行產品說明書描述規范》、《銀行數據標準定義規范》、《金融機構編碼規范》、《貸款統計分類及編碼標準》、《存款統計分類及編碼標準》等多項標準。人民銀行在陸續發布標準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要求各金融機構貫徹執行上述標準。2017年聯合三會、國標委發布了《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將強化行業標準實施作為一項主要任務。
銀監會發布的《銀行監管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良好標準》,從組織機構及人員、制度建設、系統保障和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監控、檢查及評價等五個方面對銀行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提出了監管要求。從1104非現場監管報表到EAST系統明細數據上報,需要銀行具有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數據才能滿足要求。《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中,依然將“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級數據標準”作為夯實數據治理基礎的重要工作。
(二)銀行內部管理的需要
1.標準化是銀行精細化管理的需要。為了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竟爭,銀行需要準確計量客戶、產品等綜合收益情況,提高綜合定價、風險控制水平,而準確計量的基礎在于是否有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數據。此外,不同部門也常常出現對同一指標的口徑定義不同,導致部門間對同一數據口徑不一,難以依靠數據形成有效決策。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臨床檢驗5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280例,女性患者240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50.4±1.8)歲,所有患者共進行臨床檢驗862次,其中,血液分析檢驗262次,生化檢驗150次,尿沉渣檢驗300次,大便檢驗150次。
2.標準化是實現IT系統互聯互通、數據集中共享的關鍵。從銀行信息化建設歷程來看,大多數銀行的系統建設都是重功能,輕數據。不同IT系統往往對同一數據的定義不同,系統之間互聯互通的復雜度高,數據集中與共享的困難度大,造成數據的可用性低,難以充分發揮數據對業務的有效支持作用。
當前不同銀行開展標準化工作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有些銀行僅根據一些迫切的業務需求制定一些零散的標準,還有些銀行雖然有標準體系但是數據標準化工作多以制定標準為主,缺乏相應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標準發布后管理和執行難度大。大多數都缺乏使用系統化、體系化的方式引導企業內部標準化工作的有序開展。
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標準化工作開展中的問題,本文從系統化的角度,提出了八位一體的數據標準管理框架體系,該框架包含:標準化組織建設、制度流程、體系規劃、標準制定、標準執行、標準維護、監督檢查與考核、標準管理工具建設八個部分。如圖1所示:

圖1 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框架
(一)數據標準化組織。強有力的組織是開展數據標準化工作的保障。標準化工作橫跨業務和技術兩個領域,幾乎涉及銀行所有業務部門和IT系統,不同部門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需要在全行范圍內建立一個高層領導決策,專門的數據標準管理組織統籌協調,全行各部門參與的企業級數據標準化工作組織。通過全行性的組織廣泛調動各方來推動各項工作的完成。
(二)制度及流程。制度及流程是數據標準化工作有序開展的依據。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長期持續性工作,需要建立長效的機制和流程,明確各相關方的角色和職責分工,涵蓋數據標準的制定、執行、變更、廢止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三)體系規劃。標準體系是標準制修訂管理的重要抓手。零散的標準制定往往難以讓銀行內部多數人員充分認識標準、在多數部門間形成共識。同時不同標準之間的銜接關系以及一致性也難以兼顧。標準化工作開展初期需要從業務管理視角,先對標準體系進行規劃,全面考慮銀行內部未來3-5年需要制定的標準以及具體實施路線圖,以體系化的方式引導后續的標準制定工作,讓銀行內部不同部門人員充分認識、理解標準,逐步釋放業務價值。
(四)標準制定。標準制定是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關鍵環節。銀行內部不同部門及人員對數據標準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同,對于標準化工作的認知有一個逐步的過程。首先,標準制定時應盡可能的組織不同級別、不同部門的人員廣泛參與,標準制定的過程也是參與人員提高認知,形成共識的過程。其次,在開展具體標準制定時,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外部標準與內部標準的結合;二是業務與技術的結合;三是標準制定與后續執行相結合;四是標準體系內部不同標準間緊密結合。最后,標準制定應該以實際應用價值為導向,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逐步進行。
(五)標準執行。標準執行時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環節。標準執行分為在業務和系統兩個方面的執行。一是業務管理人員在制修訂業務制度、管理手冊時要將數據標準在業務層面的要求納入制度、手冊。業務操作人員在進行數據錄入、維護操作時,要按照數據標準要求錄入數據,從業務源頭上保證數據的規范性。二是標準在系統中的落地執行要以業務驅動為原則,結合標準落地的難易程度、實施代價、風險和影響范圍等多個方面充分考慮現實情況,根據先易后難,擬定標準落地的優先順序和執行內容。對于新建系統,要嚴格執行已經發布的數據標準;對于已有系統,在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時應嚴格執行;對于外購系統在對其它系統提供數據時,應將自身系統數據轉化為標準化數據在對外提供。
(六)標準維護。標準維護是保持標準“生命力”的關鍵。數據標準需要根據外部標準、監管制度以及行內業務的發展變化,對標準內容進行動態完善,及時更新和淘汰老化落后標準。
(七)監督檢查與考核。監督檢查是數據標準化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為了保證標準制定、執行等環節順利開展,需要在不同環節設立監督檢查點,如在系統開發階段,對開發完成的數據模型進行標準符合性評審等,定期對數據標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編制并發布數據標準管理情況報告。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標準化工作的考核指標體系,可以具體執行情況列入考核指標,以強化執行力度。
(八)標準管理工具。標準管理工作量大并且水下工作居多,需要充分發揮系統在數據標準維護、監督檢查等管理方面的作用,在提高標準管理的效率和精細化水平的同時也可以打造數據標準化工作對外宣介的長期窗口。
數據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工作,需要統籌考慮,逐步開展。科學完整的數據標準管理框架體系,可以使標準化工作循序漸進,有序開展,更好地發揮數據資產價值,支持業務發展,滿足監管要求。
[1] 《2016中國金融標準化報告》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6年.
[2] 《2015中國金融標準化報告》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5年.
[3] 姜才康 當前中國銀行間市場數據標準化探索與實踐 《中國貨幣市場》 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