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 戴志芳
多措并舉提效能 方便群眾在實處
——全力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 戴志芳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曾是公眾到政府機關辦事難的真實寫照。2016年12月27日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釋放“最多跑一次” 改革信號,2017年1月,“最多跑一次”改革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今年省政府重點工作;2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啟動“最多跑一次” 改革事項梳理工作;2月20日,《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出臺,改革路線圖繪就。如今,“最多跑一次”已經成為杭州的一個年度熱詞。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江干分局堅持把群眾滿意放在首位,通過抓思想認識、流程優化、提能增速、創新服務四個抓,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落實。
“最多跑一次” 改革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舉措,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最多跑一次”改革確立了政府自身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它是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更是推進改革落地的有效抓手,使企業和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改革獲得感。
“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在打通制度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堵點和痛點,以問題導向進一步倒逼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職能轉變,是在更高起點更深層次上推進“放管服”改革。
全面梳理辦事事項(除行政處罰事項外)27個,按照“能減則減、能并則并”原則,逐個事項、逐個環節進行梳理分析,除征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補償方案審批涉及聽證、現場調查等環節,土地使用延期開竣工涉及用地單位舉證、調查、證據核實等多個環節,其余25個項目全面實現“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92.6%。
扎實推進事項網上申請全覆蓋,在25個“最多跑一次”事項中,除3個服務類事項可直接辦結,6個備案類事項無需申請外,其余16個事項已全部實現網上申請,實現率100%。
按照不動產登記全業務、全過程“最多跑一次”要求,新設“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聯辦窗口,將不動產登記涉及房、地、稅等事項整合到一個窗口辦理,實現國土、房管、地稅三個部門合駐為民辦事。
1.抓思想認識
江干分局始終堅持把增強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放在首位,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部門科室共同抓的工作機制。認真理解市、區和系統“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要求,堅持效果導向、需求導向、問題導向,以“法治國土、金牌服務”為抓手,將改革落到實處。
2.抓流程優化
一是全面梳理受理要件,取消無法定依據材料和兜底條款,做到“能減再減”“能并則并”。通過“去枝強干”,實現材料簡化、時間縮短、難度降低。二是建立“容缺受理”機制,對“要件齊全,非必備件暫缺”的,允許在用戶作出補件承諾基礎上,實行“受理審批,后補件發證”,有效減少群眾往返。
3.抓提能增速
一是壓縮事項辦結承諾時限,比如單個項目用地審批由8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用地復核驗收由21個工作日壓縮到13個,平均提速達到37%左右。二是建立重大疑難復雜項目的快速協調處理機制。針對重大疑難問題,利用科室內集體研究-科室間會審-局長辦公會議研究的三級會審機制,推動難點項目高效審批。
4.抓服務創新
一是利用手機APP,開設預約取號服務。二是對窗口非立等可取業務,提供證書郵寄送達服務,實現取件環節“跑零次”。三是積極開展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特色服務,并將服務網向行政村(社區)輻射延伸,定期組織流動服務隊“進村入企”,加強有關“最多跑一次”的政策宣傳和指導。
一是三窗合一,讓辦事群眾“少跑腿”。在市局的直接指導下,在市房管、地稅等部門的鼎力支持下,把不動產登記涉及房、地、稅等事項辦理整合到一個窗口辦理,實現三個部門合駐為民辦事,變群眾在部門窗口來回轉,為一個窗口報件取件,實現辦事群眾“少跑腿”目標。
二是一站服務,給辦事群眾“少麻煩”。在受理上,將原來“跑三次窗口,取三次號”改為“一號一窗一次”,讓辦事群眾享受“一站式”多部門聯合辦理的便捷,真正落實“一件事情”在“一個窗口辦一次”要求。
三是便民利民,讓辦事群眾“少添堵”。通過部門協同辦公、數據共享互認、審批串聯變并聯等方式,業務全過程辦結時限從兩小時以上壓縮到60分鐘以內。而且,減少了部門間來回轉浪費的時間,真正實現了便民利民。
從目前江干分局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踐來看,確實存在一些難點和“堵點”。
1.改革認知度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老百姓對政府機關的印象是“門難進”,因此,在改革初期,對最多跑一次理解不深,認識不足可謂普遍現象。盡管目前政務服務網、微信平臺、辦事窗口均設置了專欄,介紹審批事項有關材料和流程,但群眾仍習慣偏向通過傳統渠道了解,如選擇“親友同事問詢” 或“打咨詢電話”等,材料不全導致反復跑的情況較難避免。
2.事項集中度有待提高
盡管省、市各級部門對審批權限進行了多輪下放,但下放不徹底,不全面的現象仍然存在,往往一個項目要順利辦完所有審批事項,仍需要在市、區反復跑、多頭跑。同時,受機構、編制、人員等因素掣肘,許多事項沒有真正集中到辦事窗口里,“兩集中、兩到位”還未充分落實,給企業及群眾造成不便。

▲ 不動產登記1小時辦結
3.審批藩籬有待突破
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如地下停車位補辦有償使用)尚未出臺具體的操作細則和指導意見;不同地區、不同經辦人員對同一審批事項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差異,具體操作也不盡相同,辦理效率難以保證;在涉及多個部門審批事項聯辦或聯審過程中,還存在部門法規沖突,標準不統一,流程不通暢等問題。
4.“信息孤島”有待解決
從市級層面來看,各審批部門大多有自己的垂直審批系統,數據信息在部門之間幾乎沒有交互和共享,審批系統“條強塊弱”,“信息孤島”情況依舊存在,重復提交材料、“二次錄入”情況普遍存在。
一是加強思想認識與組織領導。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的重大舉措。要充分認識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意義,樹立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要建立以一把手為責任人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改革推進有力有效。
二是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科學依托行政權力事項庫,取消不必要的手續證明和蓋章。組織維護更新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事項。完善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和行業聯合審批,建立模擬審批、容缺審批、聯合辦理機制,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中介服務規范化。
三是分類規范事項辦理標準化。依托權力事項庫,認真分析,分類規范。對于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依相對人申請的事項,深入梳理,明確辦理條件、辦理材料、辦理流程,建立標準化指南,并確保通俗易懂。對于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政府部門依職權作出決定的事項,規范裁量標準,按標執法,一次到位,杜絕多頭執法、重復檢查。
四是加快建設“互聯網+”政務。依托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大力推進數據共享共建,做好各業務審批系統與政務服務網對接對聯工作,做好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網上申報、網上支付、電子印章、電子文件歸檔等功能的建設、推廣“在線咨詢、網上辦理、快遞送達”辦理模式,不斷擴大網上辦事事項范圍。做到網上網下相互融合,實現“最多跑一次”網上申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