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越
產學研共繪互聯網企業跨境新藍圖
□本刊記者/陳越
互聯網企業“走出去”不僅有利于拓展海外渠道、擴大市場規模,還是當今世界國家間戰略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沿線國家的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顯現,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必將掀起新一輪高潮,而國際貿易秩序也將在潛移默化中迎來改變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成經濟發展大趨勢。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謀劃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企業從傳統企業手上接過“接力棒”,肩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互聯網企業“走出去”不僅有利于拓展海外渠道、擴大市場規模,還是當今世界國家間戰略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互聯網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創新盈利模式,從而打造一批頗具規模的跨國旗艦企業,近日,“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論壇在杭州召開,專家學者與互聯網企業家共聚一堂,攜手繪制互聯網企業跨境新藍圖。
論壇上亮點紛呈,而最大的亮點莫過于《“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綠皮書》的發布,由浙江執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浙江大學“大數據+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團隊(馬述忠工作室)共同制作。企業與高校的合作研發,給予雙方各展所長的機會,使資源整合利用達到最大化:高校人力智力支撐,企業給予資金技術支持,形成具有理論價值、實踐意義的科研成果,并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進一步促進深層次的應用性研究,最終形成產學互促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國首部跨境電商的具體指南,《綠皮書》以六個章節的篇幅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現實狀況、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現實狀況、“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成功經驗、發展趨勢、面臨的機遇以及應對的挑戰。
據測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經濟總量約為21萬億美元,占世界的1/3左右,人口總量46億人,占比超過60%。《綠皮書》顯示,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網發展狀況主要呈現出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區域發展漸趨失衡等特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人口眾多,但是互聯網滲透比例并不高,互聯網用戶增量空間巨大力。中國作為“互聯網產業”領域的“發達國家”,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綠皮書》稱,我國互聯網整體實力強于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一批擁有過硬產品的企業開始嘗試走向國際。這些走出去的互聯網企業呈現創新驅動性、需求導向性、優勢先發性、經營協同性等共同特性。在此背景下,互聯網企業應胸懷擁抱世界的使命感,深耕目標市場的本土化,打造優勢凸顯的供應鏈,培育數據驅動的競爭力。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跨國公司、“走出去”、“一帶一路”、“互聯網+”、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熱詞,分享研究心得與階段性成果,其中“技術賦能商業”的理論得到多方贊同。可以說,技術既是跨境電商作為新經濟方式產生的基礎,也是使之不斷完善發展的動力。
當下,作為新技術的互聯網已經成為與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脫離了互聯網的跨境電商等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這并不代表可以坐享其成、一勞永逸,唯有加入用戶這條“魚”才能讓互聯網這個水“活起來”。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廳廳長賴明勇指出,“傳統的TCP/IP體系結構面臨可擴展性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挑戰,迫切需要對互聯網體系結構及其機理進行重構。這就需要促進網絡與存儲融合、網絡與計算融合,重網絡輕終端。”
站在技術革新的路口,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釋放不容小覷的能量,影響跨境電商甚至整個外貿形勢。它使大規模的量身定制成為可能,貿易流程更加簡明,貿易信息更加對稱,貿易方式更為便利,使貿易中的參與主體如消費者、中小企業都能從中間獲益。南開大學校長助理洗國明認為,“數字經濟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數字型跨國公司是全球跨國公司中最具有活力的企業。未來,數據將成為企業的要素資源,隨著企業互聯網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不僅可以作為企業一種通用的技術,也可以成為企業生產投入的重要要素。數字化的應用使得企業可以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有利于提高生產率。”

圖/里歐
如專家所言,在“一帶一路”新機遇中發展數字經濟,可以為跨境電商點亮數字貿易的創新之路。浙江執御作為率先“走出去”的互聯網電商企業,始終將大數據作為重要武器。浙江執御董事長李海燕介紹,“執御擁有大數據研發團隊和機器學習團隊,大部分工作能夠做到智能化、自動化,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大數據系統每天對百萬件sku進行預測,采購入庫,大數據驅動和供應鏈管理準確性非常高。”經過四年的努力,浙江執御已成為國內跨境電商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其旗下電商平臺JollyChic(商品100%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中東地區排名第一的購物APP。全球銷售額正在以每年3-5倍的速度猛增,業務呈爆發式增長,一年出口的商品高達7000萬件,2017年銷售將突破50億人民幣大關。
以技術賦能為突破口,互聯網企業“走出去”被寄予厚望:從線到片,不斷進行擴容和創新,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新局面,架起絲綢之路空中新走廊。國務院《“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提出網上絲綢之路建設優先行動,作為我國未來五年的優先戰略重點行動。網上絲綢之路,是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加強網絡互聯、信息互通所形成的多領域、多層次基于“互聯網+”的信息經濟帶。建設網上絲綢之路,有助于縮小不同國家、地區和人群間的數字鴻溝,釋放數據紅利。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表示,“網上絲綢之路是‘互聯網+外貿’在‘一帶一路’上的運用與拓展,或者說是‘一帶一路’上的‘互聯網+外貿’方略。跨境電子商務是建設‘網上絲綢之路’的突破口。跨境電子商務能創新‘互聯網+跨境貿易+中國制造’商業模式,發揮設施聯通和電子商務的雙重便利優勢,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網上絲綢之路’。中國應加快傳統外貿出口與跨境電商平臺的深度融合,促進境內沿線區域與境外對點城市的互聯互通,研究跨境電商國際標準與規則體系的試行制定,構建聯結‘線上館’與‘海外倉’的物流體系,培養‘專業型’與‘技術型’的跨境電商人才。”
隨著“網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全球傳統的貿易秩序有望被打破,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可能擺脫國際分工,“全球買、全球賣”將成為現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鞠建東提出,“目前來看,美國和歐洲都具有知名共同體,而亞洲雖為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最為強勁的地區,在經濟治理體系上仍處于各類雙邊、多邊FTA交錯并行的秩序探索階段。處于人工智能革命前的世界,亟需一個成功的全球經濟治理框架。它必須是由代表性的、有效率的、合作的而非對抗的、多元化的而非霸權主義的。這既不是美國試圖恢復的G1,也不是美中之間的G2,與全球鼎足三立的生產結構相適應的G3體系,才是全球經濟治理新框架的未來。”
如今,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加快揚帆出海的步伐,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片“藍海”中積極尋找著走向成功的路徑。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沿線國家的市場潛力將進一步顯現,互聯網企業“走出去”必將掀起新一輪的高潮,而國際貿易秩序也將在潛移默化中迎來改變。通過本次論壇,可以一窺“一帶一路”背景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階段性成果,跨境電商如何征戰“星辰大海”還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