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鄒曉光
封面人物
立足大地夢更遠砥礪前行助三農
——訪黑龍江仁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玉宏
□本刊記者 鄒曉光

盧玉宏總經理到五常水稻種植合作社考察施用肥料水稻長勢情況
她是善良的,用她仁愛的情懷帶領家鄉追夢者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她又是堅強的,用女性柔弱的雙肩抗起了一個幾千萬元企業發展的重擔;她更是睿智的,用她聰慧的頭腦把握國家政策發展方向、緊跟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產品提檔升級,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她,就是黑龍江仁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盧玉宏。
金色的秋風吹揚起她的長發,輕拂著這個剛毅的臉龐,極目遠眺的盧玉宏看著此起彼伏的金色稻浪,看著施用有機肥稻田一派豐收的景象,更堅定了她服務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方向。在蘭西縣長江鄉光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觀稻臺上,記者采訪了這個年僅37歲,年輕睿智的女企業家。
盧玉宏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長嶺鄉一個普通農民的家里,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再加上妹妹患病治病花了很多的錢,家里還要蓋房子,18歲的她就放棄了學業、和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她說,沒能如愿的讀書成為她至今的一點遺憾。
雖然盧玉宏書讀的不多,但是從小學到中學她的學習成績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當時正趕上村小學缺代課教師,這個稚氣未脫的女孩兒便站在了三尺講臺上。她白天教學生們功課,晚上自己還要自學更高的課程,學習和揣摩教學方法,做教學筆記,有的知識還要“現學現賣”。為了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她報名了“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農村天地節目”的朗讀大賽,沒進過省城的她電話咨詢四處打聽,終于闖進了省廣播電臺的比賽現場。演講完畢,雖然評委點評“港臺腔”過重、沒能進入決賽,可評委老師的鼓勵和點評指導給了她最大的勇氣,參加過全省演講比賽的她站在講臺上便無拘無束了。這樣一個“初中生”老師,卻教出了一個優秀的班級,班級全學年成績由接班時的第21名,提升到連續三年的全學年前三名。4年的教學生活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們的高度贊譽。
雖然教師工作對于一個女孩兒來說是很不錯的,可那微薄的工資根本幫不了家的忙。辭去了學校的代課教師工作,21歲的她帶著18歲的弟弟,毅然離開父母,到哈爾濱市打拼。盧玉宏在哈爾濱服裝城的幾家服裝商店先后做過工人、技術員、管理人員。后又應聘到一家配件商店做銷售內勤,主要是電話銷售業務,從中學到了很多營銷方法和營銷理念,而且為公司創造了豐厚的銷售利潤,但是私人企業的種種限制和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的回報,讓她離開了這家公司。
2010年,正在尋找新出路的盧玉宏在DM廣告上看到了一家肥業公司的招聘信息,那一刻,有著深深土地情結的她,目光和心都鎖定到了“肥料”這兩個字上,也從此,便心無旁騖。應聘后,她虛心向公司技術人員學習化學肥料知識,掌握農作物生長習性特點及需肥規律,同時了解了本企業肥料的特點賣點?!俺渫觌姟焙?,她深入全省各地的種糧大戶和農民合作社中間,了解市場需求,以真誠的做人品質以及良好的產品保證,開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肥料銷售市場。到公司第一年就銷售化肥2000多噸,在全公司30多名員工中銷售業績第一名??墒悄杲K獎勵時公司并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差盧玉宏一萬多元的效益工資不予發放,而且盧玉宏手中的很多訂單廠家都沒有及時發貨,盧玉宏感覺到了公司的實力問題和信譽度問題,給自己的滿腔熱情潑了一盆涼水。她處理完手中的業務,毅然離開了這家公司。“大型正規的公司才能真正地鍛煉自己,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她這次找了一個上市肥業公司做銷售員,在這家公司她看到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現代的經營理念,摸爬滾打中增強了自己的信心,也挖掘出了自己的潛能。從農民的實際交流中她悟出了農民對新型肥料、新科技的需求和渴望?!白匪蒉r民真正的心愿,思索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豐收和高產,不僅僅是富足和小康,還要幫助農民實現自身價值,傳承知識,掌握時勢,生產出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糧食。而現有的公司很難打破現有的模式和框架,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為什么不做一個自己的肥業公司呢?”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盧玉宏的心中醞釀,并迅速迸發……
“選擇,熱愛農業”,盧玉宏一直重復這句心底的誓言。源于深深的土地情節,小時候在地里干活,中午歇息時,枕著大地、仰望藍天,夢想便從土壤里長出翅膀,到如今,這份清潔和熱愛也有說不出的感動。每每想起自己和土地的緣分,想起小時候的夢想,盧玉宏好像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公司形象
經過認真的思考和調研,又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2013年8月,盧玉宏在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創建了“黑龍江仁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在肇東市建立了有先進的生產設備,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及互聯網運營模式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型肥料生產基地。幾年的經驗積累,盧玉宏深深知道:要想企業長足發展,必須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規律,光靠“老三樣”和傳統的摻混肥料是不行的,既要保證產品質量、又要產品創新,產品創新就要有專業的研發隊伍和高端的科技力量作為技術指導團隊。為此她多方尋訪,聘請到了東北農業大學呂長山教授、專攻大豆遺傳育種技術的張大勇教授,以及東北林業大學生物菌肥領域的專家王金玲教授作為自己企業的技術顧問,同時與浙江奧付托公司在 NMAX硝化抑制劑技術合作,研制了擁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寶豐收牌”全系列產品,包括穩定性肥料、摻混肥料、有機無機肥料、硫酸鉀復合肥、生物菌肥等五大類20多個品種的肥料投放市場。
好的產品還得有一個好的銷售團隊,盧玉宏創建肥業公司的另一個初衷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平臺,把家鄉的同學親友都帶出來。因為她看到有好多優秀的同學都埋沒在了鄉村里,她想改變他們,讓他們的能力激發出來!她把家鄉的20多個有想法肯吃苦的人都招進自己的公司,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聘請專業的營銷訓練老師,給這些人增強信心和補充知識力量,很快一個訓練有素、信心百倍的銷售隊伍沖向了市場。
梁春玲,今年剛剛40歲。來仁弘農業科技公司之前在家里種地和養豬。本來憑著自己的聰明和闖勁兒有了10多萬的積蓄,可是2015年豬的行情不好,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沒有掙到錢,還把原有的積蓄都賠了進去。盧玉宏體會同學的辛苦,同時,為她們的潛能價值受環境和平臺的限制不能充分發揮而感到內心急迫。從事農業多年,她深知農業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她決定一路帶她成長。來到仁弘農業公司后,梁春玲認真學習營銷知識和技巧,熟悉掌握肥料的用法和特點,深入銷售一線邊干邊提升自己,僅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一個肥料銷售期就銷售肥料900多噸,掙得工資3萬多元,2016年更是創下了銷售3000多噸的業績,個人年收入13萬多元。已然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新時代的職業女性。

公司精英團隊
看著自己這20多個“家鄉子弟兵”從原來的對肥料知識一點不懂,到成了現在的銷售精英,個人潛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盧玉宏打心眼兒里高興?!拔疫€要從家鄉多選拔一些人才,培養他們的銷售經驗,用愛心將智慧結晶獻給渴望改變的人,使其獲得成長、財富、與快樂,帶領他們走向更廣闊的銷售市場,把銷售肥料變成一個產業,不但為我們企業服務,也可以向其他的同行企業輸送”。這也是盧玉宏回饋家鄉、帶領家鄉人的共同致富夢。
“中國農業發展到現在的階段,已經不是解決溫飽問題和產量問題的階段,而是到了注重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注重原生態高質量的綠色有機食品階段了,那么肥料生產企業就要考慮怎樣順著國家的發展方向、怎樣適應現代農業的市場需求去走”,盧玉宏深有感觸地說。盧玉宏的仁弘農業科技公司從建廠就以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為主推產品,因為這兩種肥具有降解土壤中原有化肥農藥的殘留量、廣譜高效抗病抑菌、抗逆防衰促進作物快速生根、改良土壤、疏松板結、遏制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糧食的品質和產量等作用。
“做肥也是一個良心活兒,現在生產肥料的門檻低,市場上肥料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時候農民又只看價格不看質量,這樣就給了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機,含量不足、以次充好等現象常有發生,等農民秋收以后產量達不到實際效果,后悔也晚了。”談起化肥市場,盧玉宏深有感觸。仁弘農業科技公司自建廠以來始終把產品質量作為自己企業的生命線,使用原料都是正規大企業和國外進口的原料、絕對不用小廠和不合標準的原料,含量上更是表里如一,每個批次的產品出廠都嚴格檢驗,含量不足堅決不允許出廠。有些不法經銷商拿著自己企業的包裝,讓盧玉宏幫助生產低些含量的肥料裝袋,都被盧玉宏嚴詞拒絕,盧玉宏說:“雖然不用我們企業的包裝,也不砸我們的品牌,可我們不能和你們同流合污、坑農害農,我們做企業有底線,做人更有底線!”
就是憑著這個“做企業的底線、做人的底線”,盧玉宏始終恪守著“執正念,做正事,講誠信,重質量,重營銷,重服務,一切為農民,讓農業變得更美好”的理念,帶領自己的員工砥礪前行,實現了2016~2017年銷售有機肥3000多噸、生物菌肥500多噸、摻混肥7000多噸,貿易肥6000多噸、復合肥3000多噸,公司年銷售額4000萬元的驕人業績。
在談到公司的發展愿景時,盧玉宏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公司將以農民的增產豐收為使命,客戶的需求為發展方向、員工的豐衣足食為社會責任,繼續引領高科技、高品質、全營養、創高產的產品,力爭公司成為東北地區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為實現企業國際化的目標而奮斗!”
我們也希望,盧玉宏和她的創業團隊,以“仁者愛人、仁者誠信、仁者仁弘”的博大情懷,在肥料行業驚濤駭浪的商海中乘風破浪、逐夢遠航,一定能成為肥料行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盧玉宏總經理解答經銷商提出的問題

技術人員到農戶田間考察作物長勢

公司團隊和農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