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ong Gia Quyen&Nguyen Thi Thu Hang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暨社會科學大學中國語文系,越南胡志明市800010)
越南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學生書寫漢字的偏誤問題及漢字教學建議
——以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為例
Truong Gia Quyen&Nguyen Thi Thu Hang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暨社會科學大學中國語文系,越南胡志明市800010)
近幾年來,隨著漢語使用的需求不斷增加,越南胡志明市很多所大學都開設了中文系,考上并且在中文系學習的大學生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以及學習漢語的學生都應該意識到,漢字教學與學習技巧需要貫穿漢語教學和學習的始終。漢字是漢語的書寫形式,在漢語教學與學習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大部分學生都感到漢字難學、難記,漢字書寫偏誤的頻率很高。什么原因導致這些狀況?如何減少大學生書寫漢字的偏誤?本文從這個角度淺論越南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書寫漢字的偏誤問題并且提出一些建議。
漢字教學;學習漢字;漢字偏誤
在越南,開設漢語系的大學所設置的漢語教學目標都是培養交際能力,在胡志明市的兩所有開設漢語系的重點大學亦如此。這兩所大學中(即胡志明市國家大學、胡志明市師范大學),僅有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的課程有開設漢字課。一般課程設置要求學生在學習漢語一段時間之后(通常是兩年),學生具有一定的漢語聽、說、讀、寫的水平,適應三年級各專業課、專題課程的要求。其中漢字教學是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卻得不到重視,老師們都認為要掌握好漢字這個任務是由學生自己承擔;而學生卻怎樣也記不住漢字的筆畫。究其原因,來自幾個方面:漢字難學難記、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調、缺乏實用性的漢字教材、沒有輔助漢字教學的軟件等等,由此,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越南學生的漢字偏誤頻率非常高。本論文想通過考察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進行統計常見的漢字偏誤并提出一些建議。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的教學理念是語、文不分,語、文同時進行,教學方法是隨文識字,語、文不分,所以,使用的是綜合教材。由于越南字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漢字則是一種方塊字,因此在學習漢語的聽、說、讀、寫的四個技能中,越南學生通常都對“寫”這個技能感到最為頭疼,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寫錯字、提筆忘字等。
為了了解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學生對學習漢字的看法以及方法,本論文對該系60名非華裔一年級學生提出問卷。考察結果顯示(見表1),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漢字書寫是最難的技能,因此,剛開始學習漢字時,他們都很認真地模仿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每個生詞的筆順,由于開頭的幾課,生詞比較少,還沒有語法點,老師也給出時間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做練習、寫漢字,學生們也很積極地練習寫漢字,回家后,常常練習寫漢字,老師們在這個階段也常要求學生把書寫漢字部分的習字本呈交上來,以便檢查學生在家是否練習書寫漢字。可是,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后,生詞逐漸多了起來,開始有了語法點,老師們要按學校所分配的課時完成當天的課程,包括解釋生詞、講語法點、領讀課文、指導并布置練習,檢查學生是否都掌握今天所學的知識點,已經沒有空閑時間給學生在課堂上跟著筆順來練習寫漢字了。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機會和時間練習書寫漢字。下課后回家,除了要記生詞復習語法、課文以外,還要做練習、預習生詞。此外,還有聽力課要上。越南教育部規定,正規大學生還要上公共課,第二外語課程。學生們為了應付各種課程,都以分身不暇,加上,學生們的心理都認為先學生詞、語法,能認讀、能說對語法就可以暫時通過老師們每天的課后檢查,等到期中或期末考試前,才集中鍛煉寫漢字也不遲。也就是說,漢字的形、音、義關系中,學生們舍棄了較為復雜的漢字字形學習,他們只學音、義,而撇開字形。學生們卻萬萬沒想到,每一課都有生詞,累加起來,到考試時已經是上百個漢字,他們無法記得清每一個漢字的準確的寫法。因此,越到后面的學習階段,他們寫錯字越多,學生們卻不以為然,覺得對全文或句子不大會影響,看的人憑著篇章、意境亦可看懂,有的學生寫錯字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寫錯字。這種不認真的學習態度體現在學習漢字、練寫漢字、檢查漢字的三個方面。老師不認真或忽略教漢字和檢查學生,學生不重視學習和練寫漢字。
表1 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
你用多長時間來練習寫漢字?A.每天1-2個小時6 10%B.每周1-2個小時11 18.3%C.考試前才鍛煉寫漢字43 71.7%D.其他
為了了解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學生的書寫漢字的偏誤,本論文考察了該系60名非華裔一年級學生(不考慮是否選修漢字課)的綜合課期中考試試卷中的漢字部分。這批學生是2015年9月份入學,期中考試時間定為11月底,截止到期中考試,學生們學了兩個月的漢字,大約120課時,《漢語教程》第一冊學到第20課左右,也就是說考察對象是初級階段的學生。
從學生們的試卷,找出錯別字,進行分類,分成:筆畫偏誤、部件偏誤、結構偏誤、整字偏誤四種類別。其目的是指出學生不注重漢字書寫而導致的后果,同時也讓老師們看到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議,試圖找出一個利用綜合課教漢字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減少錯別字,減少學生對漢字厭倦、畏難的心理,增加漢字的理據性,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1.筆畫偏誤
筆畫是指“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從落筆到起筆所寫的點和線叫一筆或一畫。筆畫的具體形狀稱筆形。”[1]筆畫偏誤是指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筆畫失去原有的筆形,或者增減筆畫,或筆畫混淆。在考察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的學生試卷中,發現他們最容易犯錯的筆畫偏誤有以下幾種:
筆畫增加或減少:就是說學生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增多或減少了一筆或幾筆,這種現象集中在一些漢字,如: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是寫候或真體的哭奶
筆畫混淆的情況主要是學生記不清或無法分辨漢字的筆畫,他們不知道漢字筆畫的筆形、數量、位置是不能隨意更改,筆畫之間的關系(分離、相交、相接)也是固定的。這種現象主要在一些漢字,如: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末兄考干結筆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不知道漢字的筆畫沒有圓形,也很少有弧形,只有撇和捺略有一點兒彎度,基本上是直線,所以“考”字中的“丂”的筆畫是橫和折鉤構成的,并非是“5”號;“筆”字中的“竹”字頭,并非是拉丁字母里的“KK”。如果老師們給他們講解的話,可就能避免寫錯字了。
關于筆畫的問題,還應該注意到筆順的錯序。這種現象,在作業、練習中,老師難以發現,只有上黑板聽寫漢字時,或上漢字課做筆順練習時,要求寫出某個漢字的筆順時,才發現。學生則認為寫錯筆順無所謂,反正最后出來的字,是“對”的,就行了;而老師卻認為學生能寫對一個字就屬萬幸了,不應該要求過高。雖然這不屬于筆畫偏誤,但會影響到學生數錯筆畫,對一個字的結構的認知等,應及時糾正。在實習和旁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常寫錯筆順的漢字,有:母、九、凸、凹、健、喝……
2.部件偏誤
部件,又稱偏旁,“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2]可見,漢字部件是由筆畫組成的,并具有組配漢字的功能,是構成漢字的單位。不同的部件組成不同的漢字,它是整字和筆畫的中介單位。而部件偏誤是指學生書寫漢字時,寫出的漢字或少了或多了一至多個部件,或把其他的部件來改換了正確的部件,導致寫出來的漢字不正確。部件偏誤類包括:部件增減、部件改換。
由于越南文字是使用拉丁文字,對于具有表意、表音兼記號的漢字,越南學生不懂部件,有時還作部首,具有字形歸類、表意和區別作用,弄不清、記不住其字形所表示的意義,所以很難辨別字形相似的部件,書寫時隨意增減部件的筆畫數,甚至用字形相似的部件來替換,學生也不以為然,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寫錯字。
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一些字形相似的部件,如:衤——礻、日——目、氵——冫、宀——冖、亻——彳、辶——廴、東——……
通過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初級階段非華裔學生的綜合課試卷,我們找出這種部件偏誤的錯字,如下: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睛寫練凈得建衫環冷
此外,因學生記不清部件、部首,導致部件混淆或“自創”部件的現象,也屢屢發生。例如:“講”寫成“進”;“沒”寫成“沿”;“紹”寫成“”……
部件偏誤還體現在筆畫的變形。為了漢字形體的均衡美觀、內聚端莊,也是為了更方便地書寫,或有時候受到左右鄰筆的制約,漢字的筆畫會在字的某一部位發生筆形變化。例如:橫改為提、捺改為點、豎改為撇、豎鉤改為豎、縮短筆畫的長度等。老師們沒告訴學生,學生也不知道漢字的筆畫還會發生這樣微妙的變化,導致寫出來的字看起來不那么標準。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改切少物地前
此外,由于越南文是拉丁文字,越南學生受到母語遷移,很多漢字的部件都用拉丁文字來書寫,導致漢字的筆畫、輪廓、整體被破壞。學生們用“B”來代替“阝”;用“7”來代替“了”;用“Z”或“3”來代替“辶”;用“i”來代替“讠”;用“KK”代替“竹”……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都子這語等還
3.結構偏誤
漢字的結構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合體字的結構又分為: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穿插(對稱)結構、等……。結構偏誤是指學生書寫時,寫出的漢字的各部件位置不正確,導致整體漢字的形狀不均勻或不正確。這種偏誤的現象主要出現在合體字,顛倒了各個部件的位置,通過收集試卷上的漢字,我們得出,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初級階段非華裔學生的結構偏誤,可分為:混淆上下和左右結構、部件錯位、半包圍結構錯誤三種。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多題越看找品
學生寫錯的原因是因為越南文的結構像一條線依次排列,向一個方向延伸,而漢字結構錯綜復雜,加上老師們沒有深入地講解或介紹,導致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認知,學生根本不知道漢字的結構、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稍微改變就成了另外一個字或不成字。
4.整字偏誤
整字是“指漢字里的單字,是漢字的使用單位”[3]。整字偏誤,也即是錯別字。因為該字的字音和字形與其他字相似,故寫出的漢字是另外一個音同音近或近形的字,而不是要寫的字。
在進行考察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中國語文系初級階段非華裔學生的綜合課的試卷時,我們發現學生整字書寫的偏誤,包括幾類:一是同音字偏誤,二是近形字偏誤。
發生同音字偏誤的原因,是學生要寫的字的讀音與另外一個字相同,導致混淆了,寫出來的字不是要寫的字。以下是這類偏誤的幾個例子: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題公煉作鐘友
發生近形字偏誤的原因,是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因為字形比較相似,而學生對漢字的形音義關系、結構等問題認知不足,所以把要寫的字寫成其他字了。以下是這類偏誤的幾個例子: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 正字 錯字處坐往第幸已
從上述的梳理,我們認為導致漢字書寫偏誤的原因,歸納如下:
(1)漢字本身結構繁復,筆畫、部件眾多,形音義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2)學生自身對漢字的認知不足,對漢字的基本知識幾乎是零,加上學生疏于練習書寫漢字,學習態度有關。
(3)教師上綜合課,幾乎不教漢字的知識,或者講解不到位,缺乏糾正學生書寫錯誤的習慣。
(4)越南缺乏輔助性的漢字參考教材。
針對上述的漢字書寫偏誤的原因,為了減少越南學生書寫漢字的錯誤,我們對漢字教學作出一些建議:
在系統漢字教學中,筆畫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直到現在,基本筆畫和派生筆畫的數量、名稱分歧很大。例如陳阿寶《現代漢語概論》[4]中提出漢字有6種基本筆畫:橫、豎、撇、點、提、捺,25種派生筆畫;劉珣《新實用漢語》[5]也說有6種基本筆畫,但復合筆畫只有12種;而施春宏《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概說》[6]中,提出漢字基本筆畫有5種:橫、豎、撇、點、折,派生筆畫就單單“折”這個筆畫就已經列出24種派生筆畫了;陳紱《跟我學漢語》[7]中也說漢字的基本筆畫有5種,派生筆畫20多種;韓鑒堂《中國漢字》[8]中提出漢字的基本筆畫有8種: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另外還有16種派生筆畫……可見對外漢字教學領域筆畫分類和歸類的復雜情形,現有的筆畫種類數量龐大,這一點是不利于漢字教學的,容易引起學生的畏難心理,老師也難以把握。
此外,如上所說,為了漢字形體的均衡美觀、內聚端莊,也是為了更方便地書寫,或有時候受到左右鄰筆的制約,漢字的筆畫會在字的某一部位發生筆形變化。例如“土”字,在獨體字時,第三筆是橫,而“土”在作偏旁時,卻改為提(土——地、場);再如“光”字,在整字時,最后一筆為彎鉤,而在作偏旁時,要改為豎提(光——輝、耀)等,只有掌握了漢字筆畫形狀的變化,才能把漢字寫得更準確、美觀,但這些變化,無疑給學生增加了不少負擔,影響了書寫的正確度。
因此,我們提出盡量吸取傳統文字學和現行筆畫觀念的合理成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今后系統學習漢字知識和漢字書寫。設置筆畫類別宜少不宜多,以便降低學習難度。因為派生筆畫的劃分過于繁復,少的也有十幾種,多則達二十余種。課堂教學中在教寫漢字時,常常把學生搞得暈頭轉向,不少老師自己也會糊涂,實際上漢字教學大可簡化,例如“凸”字的第四筆,不必說成“橫折折折”而只需要說成“橫,豎,橫,豎”就行了;“乃”字的第一筆,不必稱作“橫折折折鉤”,而只需說成“橫,撇,橫,撇,鉤”就更加簡單了。
另外,按照每位編者的觀點不同、根據編著的時代不同,部首的數量也有所出入,中國國家語言文字部門應盡早規范化部首的數量,從而當各位學者編字典時有了依據,各部字典面世時,部首數量、名稱都是統一的。不然當老師說某個字應屬某某部首,但學生用其他字典查找時,卻沒有該部首,就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規范化的原則也是宜少不宜多,能合并的盡量合并。繼之,規范化漢字的歸屬,原則應先考慮字形與字義的關系,如上所說的“問”字,有的歸入“門”部,有的歸入“口”部,“問”是用口來問,應該歸入“口”部更為合理。這樣,越南學生對“以形為據”的漢字比較容易理解,有助于系統性記憶漢字。
每一個漢字的字形都和字義有一定的關系,也就是說,這個漢字為什么是這樣寫的,都有一定的理由和依據,即是字的理據。例如:“鳥”這個字,為什么會這樣寫呢?原來是寫成鳥兒的形狀;“林”是用很多樹木在一塊兒來表示叢林;“本”是在“木”的根部加一橫,來指出樹的根源、根本所在;“洋”是大海,所以形旁從水,“羊”為聲旁。但由于多種原因,在課堂上,老師并沒有指出字形和字義的聯系,使得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把這個漢字的字形,一筆一畫地抄寫,然后不斷重復書寫,以便達到認字、識字和記生詞的目的。當學生學到一定的字量時,就記不清字的筆畫、結構、字形了,尤其是字形極其相似的漢字。
另外,漢字教學一般遵循“筆畫——部件——整字”三個步驟。然而漢字的結構成分都是通過橫向和縱向來展開的,所以長久以來被稱為“方塊字”,因為每個字寫出來,無論筆畫多少,大體都是方方正正的,加上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關系,部件和部件之間的組合方式更多樣,這一特點與越南文字的結構像一條線依次排列,向一個方向延伸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口”、“力”這兩個部件,橫向組合排列就成了“加”、“叻”,縱向組合排列就成了“另”字。因此,若漢字教學時,不強調整字的結構是無法體現漢字字形結構的固定性、規律性,學生只能跟著老師依樣畫葫蘆,非常的被動和枯燥。
但如果老師們采用并堅持部件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明白漢字各部分的關系,也可以減少學生記憶的數量。在部件教學中,不只是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關系,還要通過具體的練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這種關系的熟悉程度,提高這種熟悉程度能夠提高識別漢字的速度,同樣也可以加強記憶。可以通過漢字拆分練習和漢字組合練習來提高漢字部件的熟悉程度。
漢字拆分練習就是讓學生把漢字拆分成幾個部件。如“海”可以拆分成“氵”和“每”。做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到部分的角度來認識漢字,并能夠理解漢字的組成,正確地拆分漢字。練習漢字拆分首先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漢字是由哪些部件組成,其次能夠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加強記憶。
漢字組合練習就是老師將漢字拆開,打亂順序,讓學生將其重新組合成字。如老師寫出“宀”和“子”,讓學生將其組合成字,這個很簡單,但是對于剛接觸漢字的學生來說,并不是異常簡單。做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漢字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感受漢字部件之間的組合規律。然后告訴學生漢字的各個部件出現的位置不是隨意的,有一定的規律,如“氵”、“亻”、“忄”作構字部件時常位于最左側;“刂”作構字部件時常位于右側。
漢字的各部件的組合方式也就是間架結構有很多種,上下、左右、半包圍、包圍,還有它們的組合,先左右再上下,先上下再左右,先左右再半包圍,先左右再包圍等。這些結構的練習老師應該都計劃到,并在教學中有合理的安排。長期堅持這個練習,學生會產生對漢字間架結構的敏感,書寫的正確率會有很大提高。
目前,萬業馨的《中國字》[9]一書中所有的練習就是這樣做來給學生增強對漢字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漢字字形的寫法都有它的理據,有時追溯字源或從文化角度入手可以找到該理據。例如:“阝”部若在左邊表示小山丘,如“降”(字形字源為左邊是小山丘,右邊為雙腳,整個字表示一個人在往下走,本義為從高處往下走,后來引申為降落、降低、降職等);“陷、阱”(字形字源為左邊是小山丘,右邊是各種捕獵野獸所布下的陷阱的形狀,整個字的字義表示在山丘上布滿捕捉野獸的陷阱),“阝”若在右邊則表示都城或古時封地地域,如“都、鄧、郢、鄴”等都是古代封地地名。學生若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則只能憑著記憶去背熟這些生字,則無法記清何時“阝”在左邊,何時在右邊呢,從而導致經常寫錯字,或覺得漢字很難寫、難學、難記等這些負面的恐懼心理。
圖一 萬業馨《中國字》(商務印書館,2013,P.14)使用漢字組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對漢字結構的認知
我們建議適當地講解給學生與所學的漢字有關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意義以及與其相關的詞匯和意義。例如:在教“天”字時,通過講解,學生知道中國有開天辟地這樣的傳說;在古人的眼里“天”是至高無上,人們有畏天、敬天的心理。通過文化性的講解,讓學生對這個漢字產生了興趣,并深深體會到在中國人眼里的“天”,明白古人對天是一種崇拜和服從。其次,可以透過漢字文化幫助學生辨別字形相似的漢字。例如“大”是用一個人雙手展開、雙腿打開這個形象來表示,但一個人無論多大、多高,總是比不過天高,所以高高的藍天就在頭上,用一橫畫在“大”字的頭上就是“天”,而一個大男人到了要行成人禮才得到當時社會的公認,當時男子的成人禮就是在頭上插上一個發簪,所以“夫”字上面那一橫就是大人頭上的發簪。這樣,通過文化的闡述,學生定會牢記“大——天——夫”這三個字的區別所在,減少寫錯的比率。
另外,由于學生不了解漢字的字形與字音的關系以及漢字表意的起源,覺得漢字難學,在這種畏難心理下,很難對漢字產生興趣。我們在漢字教學初期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幫助他們克服這種畏難心理,只有這樣才能把漢字教學順利地進行下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畏難心理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是介紹漢字的起源,讓學生了解漢字是怎樣一步步演變到今天的樣子的,漢字最初的形狀是怎樣來的,是怎樣表達意思的。在介紹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同時讓學生理解漢字的表意功能,特別是象形字和會意字以及形聲字的形旁。第二種方法是介紹字形與字音、字形與意義的關系,讓學生理解音義關系,打消畏難心理,也為漢字的記憶提供更多的提示線索。
設立漢字課,就需要有漢字課的教材,不過不同國家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越南學生也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需要由專家編寫符合越南學生特點的漢字教材"有了適合本國學生的本土化教材,教學才能達到最優效果,減少學生漢字學習的負擔,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在越南,漢語的使用需求僅次于英語。對于學習漢語的人來說,只有意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才能掌握好漢語。如果說漢語是一個有許多門的寶庫,每一個技能就是一扇門,想要了解、掌握寶庫里面的文化內涵,那么第一扇門需要打開的就是漢字。
漢字教學和學習技巧應該貫穿漢語教學和學習的始終,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只有堅持做才有效果。為了減少學生書寫漢字的偏誤,需要師生同心協力去克服漢字教學與學習上的種種困難。教師應當預先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字應該深入講解、哪些字只需要一帶而過。作為學生,應當認真聽課,認真練習寫字。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師生都為漢語教學和學習下苦功夫,成功的一天不還會遠嗎?
注釋:
[1]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177
[2]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增訂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177
[3]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P.86
[4]陳阿寶主編《現代漢語概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5]劉珣主編《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
[6]施春宏《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概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陳紱主編《跟我學漢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8]韓鑒堂《中國漢字》,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
[9]萬業馨《中國字》,商務印書館,2013。
陳阿寶主編:《現代漢語概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
戴汝潛:《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方金雅:《國小學生一般字匯知識與認字能力之相關》,《國教學報》,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6年。
韓鑒堂:《中國漢字》,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年。
葛 勇:《談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漢字教學》,《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劉 珣主編:《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年。
施春宏:《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概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蘇新春:《漢字文化引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萬業馨:《中國字》,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萬云英、楊期正:《初期學習漢字的記憶特點》,《心理學報》,1962年第3期。
張靜賢主編:《漢語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朋朋:《漢字書寫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Common Mistakes Vietnamese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 in Writing&Recommendations in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Case of Ho ChiMinh National University,Chinese Language Faculty
Truong Gia Quyen&Nguyen Thi Thu Hang
(Ho Chi Minh National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acult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Ho Chi Minh City 800010 Vietnam)
In recent years,along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Chinese language,a lot of universities in Ho ChiMinh City have founded Chinese Languages Faculties.The numbers of students pass entrance exams and finally study in those Chinese faculties take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Thos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know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should be carried out along wi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 is a very important skill,however lots of students feel it is so difficult to learn and remember and normally write it incorrectly.So what are the reasons?How to reduce errorswhen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From this perspective,our study will summarize all the rightways to study Chinese character aswell as the common errors in writing it of Vietnamese students.Additionally,we will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tudy Chinese character;write Chinese character incorrectly
H195.3
A
2221-9056(2017)07-0990-10
10.14095/j.cnki.oce.2017.07.012
2016-06-24
Truong Gia Quyen(張家權),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暨社會科學大學中國語文系講師,漢語語言文字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漢字教學、漢字文化。Email:giaquyen1983@gmail.com Nguyen Thi Thu Hang(阮氏秋姮),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所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中國語文系主管,講師,傳播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傳播及文化、漢語及漢字教學。Email:thuhang1008@yahoo.com我們的拙作得以刊載,在此要衷心地感謝匿名評審的專家們以專業學術的精神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非常中肯和寶貴的建議,同時也要感謝《海外華文教育》編輯部給予的幫助以及提供平臺。本文中若有錯誤之處,我們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