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秦秀妹,黃靜
(廣西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產科,廣西 桂林 541199)
氣囊仿生助產術在初產婦足月頭位分娩中的應用觀察
馬海燕,秦秀妹,黃靜
(廣西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產科,廣西 桂林 541199)
目的 探討氣囊仿生助產術在初產婦頭位分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產科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 128例為研究對象,按產婦是否簽字同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48例按自然分娩常規護理;觀察組680例采用氣囊仿生助產術“單擴法”助產,觀察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會陰損傷情況、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發生率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初產婦的產程時間(P<0.05),剖宮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1),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會陰完整率、產后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新生兒窒息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氣囊仿生助產術“單擴法”對初產婦自然分娩可明顯縮短分娩時間,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
氣囊仿生助產;初產婦;分娩
目前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生育高峰,一些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生育時多因害怕分娩疼痛而主動選擇剖宮產手術。而剖宮產手術易致產婦大出血甚至休克[1],也對新生兒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精神系統及發育等不利[2]。同時現國家放開二胎生育的政策,二次妊娠必然越來越多,而瘢痕子宮的婦女再次妊娠不僅威脅產婦安全,更會影響新生兒健康[3]。為了解氣囊仿生助產術在初產婦分娩過程的效果,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在本院產科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 128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產科住院分娩的初產婦共1780例,選取其中足月妊娠、單胎頭位、估計胎兒體質量2 500~3 800 g、無產道畸形或異常、無嚴重妊娠并發癥或合并癥、無產前出血、胎先露達棘上1 cm以下、宮口擴張達5 cm,共1 128例,將簽字同意“單擴法”氣囊助產680例作為觀察組、未同意氣囊助產448例作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年齡、孕周、身高、體質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及方法 觀察組待胎先露達棘上1 cm以下、宮口擴張達5 cm(未破膜者宮縮間歇期人工破膜并注意羊水情況),宮縮間歇時使用KCB-II全自動仿生助產儀自動擴張陰道上段1~2次(視情況而定),設置氣囊直徑8 cm、氣囊柄放置胎頭下方、氣囊保留時間4 min;下次宮縮間歇期設置氣囊直徑6 cm、自動擴張陰道下段1次,保留時間4 min;宮縮欠佳時靜脈滴注縮宮素加強宮縮。對照組除不施行氣囊仿生助產術外,其他產科處理措施與觀察組相同。兩組產程中都盡量保持有效宮縮至分娩結束,密切觀察產程進展、羊水及胎心音情況等。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會陰損傷情況、新生兒窒息和產后2h出血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分娩方式對比 觀察組自然分娩664例,占97.64%;剖宮產16例,占2.36%。對照組自然分娩384例,占85.7%;剖宮產64例,占14.3%。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對照組剖宮產原因中活躍期停滯40例、胎兒窘迫24例。觀察組剖宮產原因均為胎兒窘迫。見表1。
2.2 兩組陰道分娩者產程時間對比 試產后成功陰道分娩產婦中觀察組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情況對比 通過對比發現,新生兒窒息共發生3例,其中觀察組2例(0.3%)、對照組1例(0.2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產后出血40例(5.9%),對照組產后出血30例(6.7%),兩組產后出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分娩方式對比(n,%)

表2 兩組產程時間對比(x±s)
2.4 兩組陰道分娩者會陰損傷情況對比 對比發現,兩組陰道分娩產婦的完整率、裂傷或側切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會陰裂傷情況對比(n,%)
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屬于非藥物性催產方法。原理是通過氣囊充氣提前模擬胎頭作用于陰道,使軟陰道松弛擴張,減少了胎頭下降的阻力,達到縮短產程的效果。由于減少產程消化的時間,也就減少了由于產程較長而導致的宮縮乏力及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4]。另外,實施適時人工破膜使羊水中的Ca2+及前列腺素增加,激活肌原纖維收縮系統收縮而引起宮縮,胎頭下降又能反射性引起產婦屛氣進而加速胎頭下降。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剖宮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分析認為,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有效促進產程進展,主要是陰道充分擴張減少了盆底阻力,有利于胎頭在陰道內下降、旋轉,減少了胎頭位置異常、活躍期停滯引起的難產,明顯降低剖宮產率。有報道稱[5],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在瘢痕子宮經陰道分娩中的應用可提高瘢痕子宮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另外,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會陰損傷率、產后出血情況差別無統計學意義,新生兒窒息率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6]或有出入[7-8],有待進一步大樣本調查、研究。
綜上所述,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明顯縮短產婦分娩時間、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有利于母嬰健康,節約醫療成本,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梁鳳瀟,關海蘭,何潔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引起的產后出血情況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7):31-32.
[2] 吳立志,周曉玉.剖宮產對新生兒近遠期的影響[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5,30(14):1114-1115.
[3]Hruban L,Jank P,Ventruba P,et al.Incarceratde uterus in pregnancy-pitfalls of diagnosis,clinical course and therepy:two case reports[J].Ceska Gynekol,2013,78(5):427-431.
[4] 馬建婷,邵華江,陸杏仁,等.氣囊仿生助產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討[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0(4):254-257.
[5] 徐開娣,張璟璐.46例瘢痕子宮自然分娩的觀察要點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109-110.
[6] 唐麗春,韋春艷,李冬如.KCB-II型全自動氣囊仿生助產儀在足月頭位分娩中的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4(4):55.
[7] 陳小鳳,李金果,喻曉燕,等.氣囊仿生助產術在產科分娩中的臨床應用[J].華夏醫學,2016,29(5):69-72.
[8] 邱玉英.氣囊仿生技術助產對分娩結局的影響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5):72-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29 資助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籌基金項目(Z20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