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李月蓮,李萍
(宜春市人民醫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品管圈活動對送手術患者時間的縮短作用探討
周媛,李月蓮,李萍
(宜春市人民醫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動對縮短送手術患者時間的作用。方法 選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送手術患者97例作為對照物,對患者送手術時間做出分析。選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送手術患者97例作為觀察組,分析患者在品管圈活動下送手術時間的情況。對比兩組患者具體送手術時間情況以及影響送手術時間因素的發生比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送手術時間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影響患者送手術時間的發生比率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縮短患者送手術時間,應當在實踐中予以推廣與應用。
品管圈活動;送手術時間;縮短
送手術時間是指:從手術室接通電話開始計算至患者到達手術室后停止的時間,縮短送手術時間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率[1-2]。品管圈活動(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有醫院組織或醫院工作人員自發組織的,以全體合作,集思廣益為核心思想的,以實現提高效率與完工工作程序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活動。本院開展品管圈活動以來,在臨床時間中說到了良好效果[2-4]。有效縮短了患者送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效率。現結合本院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送手術患者97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年齡23~64歲,平均(35.87±3.52)歲;女 51例,年齡 24~67,平均(37.82±3.42)歲。選取本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送手術患者97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52例,年齡25~72歲,平均(39.82±4.21)歲;女45例,年齡23~65歲,平均(34.62±2.75)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開始前以征得患者同意,患者簽署了同意書。本次研究已提交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經審查認定符合醫學倫理標準。
1.2 方法 對照組做出回顧性分析,分析患者送手術的時間以及影響送手術時間的因素。由相關負責人員按照送手術患者流程圖的設計對送手術患者具體時間進行檢查與記錄。主要記錄:第一、檢查記錄通知時間,具體包括:接電話時間與通知時間;第二、檢查記錄準備手術材料時間,具體包括:責任護士接收通知時間與準備用物到患者病床時間;第三、檢查記錄床邊時間,具體包括:責任護士到達患者床邊時間、醫護人員準備手術工作的時間以及通知電梯所需的時間;第四、檢查記錄等候電梯所耗費的時間,具體包括:通知電梯時間到達的時間以及進入電梯的時間;第五、檢查記錄護送時間,具體包括:走出電梯的時間以及到達手術室的時間[4-7]。
觀察組適用品管圈活動。具體包括:首先、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組。依照自愿參加與醫院選擇相結合的原則成立了品管圈小組。設置圈長1名、副圈長1名,秘書1明以及干事若干。選取本院優勢醫護人員擔任。品管圈具體操作過程包括:第一、使用提醒牌對患者進行提示。告知患者即將開展手術,同時協助患者做好手術準備。第二、畫體標識對醫生進行提醒。手術前1天,責任品管圈成員應對病房進行巡視;手術當日清晨,責任品管圈成員應及時檢查患者體表標識并將信息傳遞給手術醫生。第三、有效處理手術間隙。針對一天內的所有手術,責任品管圈成員應做好協調處理,在手術進行時應這對下一臺手術患者做出提醒。告知患者具體手術時間,提醒患者做好術前準備。第四、做好夜間工作,責任品管圈成員應對當日手術情況進行總結,同時針對次日手術情況進行提前布置。具體時間記錄方法與對照組一致[5-8]。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具體送手術時間情況。具體包括:通知時間、必要準備時間、床邊時間、電梯時間以及互護送時間。
觀察影響患者送手術時間的因素。具體包括:未穿病員服時間、患者入廁時間、未畫表標識時間、病例亂放時間、藥物準備時間以及責任護理人員協調其他治療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1.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具體送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送手術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影響患者送手術時間的因素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影響因素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縮短患者送手時間。本次研究選取了兩個指標進行觀察。從患者具體送手術時間角度分析。對照組患者在通知時間方面、必要準備時間方面、床邊時間方面、電梯時間方面以及互動時間方面均高于觀察組。其中必要準備時間與床邊時間差距較大。這兩個問題分別是由于護理人員原因與患者原因導致的。結合上文關于品管圈方法的分析,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應做好相應準備,同時提醒患者做好相應準備。這就有效減少了必要準備時間與床邊時間。而通知時間、電梯時間與護送時間的差距較少。其中兩組電梯時間的最短耗時均為0,這就說明了在電梯不忙碌的時候,能夠實現對高效調度。但醫院電梯處于忙碌裝填的時間明顯對于非忙碌時間,因而應對最長時間進行比較。電梯調度最長時間分別為3.0 min與2.4 min。相差0.6 min,按照實際生活換算0.6 min為30 s左右,可以估算為第一上下一次的時間。因而品管圈活動至少將電梯的活動效率提高了一趟。這在緊急搶救中具有重要意義。同理可以退出品管圈活動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從影響患者送手術時間因素角度分析。本次調查的六項因素中,觀察組耗時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藥物準備時間差距最大,達到(40.8±4.24)。歸納影響因素的決定原因,本研究認為其核心影響因素是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以病例亂放為例,對照組病例亂放耗時長達(31.6±3.52),而對照組患者耗時為0。病例亂放不屬于醫療技術問題,與醫護人員態度問題直接相關。而品管圈活動的核心在于加強醫護人員責任意識,完善醫護人員細節處理能力。因而能有效縮短患者送手術時間。

表1 患者具體送手術時間統計表(x±s)

表2 影響患者送手術時間比較表(x±s)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縮短患者送手術時間,應當在臨床中予以推廣應用。
[1] 魯先娥,陳俊春,趙梅珍.開展品管圈活動縮短老年手術患者術后臥床時間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6(4):145-147.
[2] 陸燕弟,劉婕婷,張蘭梅,等.品管圈活動在縮短連臺手術間隔時間中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6(1):174-177.
[3] 石伯欣.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交班時間及漏項情況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8-100.
[4] 林翠珍.品管圈在降低手術患者延遲到達手術室發生率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5(1):187-188.
[5] 周銘紅.品管圈活動用于手術室藥品管理實踐及體會[J].中國藥業,2015,24(24):168-170.
[6] 孔祥花,張姝.品管圈活動提高術后24 h臥床病人患者病人基礎護理合格率作用的探討[J].全科護理,2015(36):3680-3681.
[7] 魯先娥,陳俊春,趙梅珍.開展品管圈活動縮短老年手術患者術后臥床時間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6(4):145-147.
[8] 方向華,王順峰,魏晉才,等.運用品管圈縮短接臺手術送病人病人患者時間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70-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