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煒 李曉玲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0)
高校“陽光體育”一體化方案設計與實施
——以寧夏大學公共體育課校園陽光長跑實施現狀為例
□ 張煒 李曉玲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0)
我國青少年體質已連續多年下降,體質健康狀況前景堪憂。2007年起推進實施的“陽光體育運動”,其主旨是在學校“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育計劃,形成制度,保證學生平均每個學習日有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不斷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這與當前“健康中國”規劃要求相契合。然而多年來高校“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效果不容樂觀,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長期處于無效監控的局面。本研究通過對寧夏大學利用大學生群體智能手持終端平臺,使用第三方服務軟件有效監管實施的學生校園陽光長跑創新管理的實證調查,開啟“高校陽光體育一體化”研究,旨在推動遠程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既有效節約學校硬件建設、管理維護和人力資源等龐大經費投入,又能盡快促進高校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狀況的良性改善。
陽光體育運動 寧夏大學 校園陽光長跑暨汗姆運動 實證調查
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廣泛、深入的推進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其主旨要求是“保證學生平均每個學習日有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不斷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然而實施多年以后,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卻仍然連年下滑,前景堪憂。當前我國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發展良莠不齊,大部分學校課余鍛煉在體育課程以外處于長期無效監管的狀況。當今中國,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的比重日益增加,電子產品加速普及,學生沉迷于網絡或游戲世界,越發懶于運動。針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惰性心理和行為,國內高校普遍認同通過與體育課程成績評定相結合,設置課余鍛煉“強迫或半強迫”目標來強制要求學生完成,但教學監管的有效性不足。知名高校多采用設置諸如刷卡機、指紋儀、專用跑步路徑等硬件方式來進行有效監控,既占用學校資源,而且后續的維護、維修和人力監管成本也居高不下。這種建立在“金元”基礎上的“豪門”發展模式,因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所導致地區高校發展的不均衡性,尚不能為國內大部分高校所承受。
信息化社會擁有覆蓋面極廣的遠程快速通訊網絡系統以及各類遠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數據中心,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人們已逐漸習慣了下載廠商官方的APP軟件對不同的產品進行無線控制。當前高校學生群體中擁有高比例的智能手機硬件設備,借用資源,通過第三方服務商設計開發的學校體育服務軟件或綜合配套的系統管理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或“云儲存”技術,服務于學校體育工作,既節約了學校硬件設備和人力資源成本,又可以在短期內實現對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可監管、可分析、可評價,推動學生體質狀況的良性改善。寧夏大學2015年引進了校園陽光長跑暨汗姆運動APP管理軟件試點,通過合理設置強制校園陽光長跑目標,努力實現“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國家要求,對促進學校課余體育開展,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形成了特色校園體育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寧夏大學校園陽光長跑開展情況的調查分析,為高校校園“陽光體育運動”良好的開展和推廣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1.1、研究對象
寧夏大學的《大學體育》課程內一、二年級學生校園陽光長跑實施現狀。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閱學校圖書館中國期刊網知網系統查閱、收集本研究相關聯文獻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針對寧夏大學《大學體育》課程內參與校園陽光長跑學生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在各選項課班級內隨機抽取學生現場指導并填寫。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826份,有效率91.3%。
(3)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寧夏地區高校專家和教師的訪談,與調研數據對應分析。
(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運用統計軟件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2.1、寧夏大學校園陽光長跑使用管理軟件說明
“校園陽光長跑”暨“汗姆運動”是深圳愛跑體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基于微信的第三方APP管理軟件,采用仿定向越野的運動形式,通過軟件在有效范圍內隨機識別校園內預先設置好的若干虛擬信息點位,使每個人的跑動路線產生不同,學生完成若干點標后達到規定距離和既定時間標準,自動上傳遠程數據庫形成有效跑步數據。學生擁有個人獨立的微信智能賬號,學校配備獨立專用的賬號和密碼,負責管理老師或任課老師可使用各自密碼和不同權限進入后臺管理,實現對每班或每個學生跑步活動的實時監控以及跑步成績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統計分析。
經體育學院學生學期試點后,2016年初在大學體育課程中正式推行了校園陽光長跑活動。面對課程內約7000名學生,強制目標在設計時將校園長跑劃分為晨跑和下午跑兩個時間段;設置跑步達標“紅線”次數,作為獲得課程考試資格的基數。課程內設置15分,學生“紅線”后每多跑一次得1分,并額外安排5分的體育加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具體標準見圖1:

圖1 2016-17學年第一學期大學體育課程內學生“校園陽光長跑”具體要求
2.2、寧夏大學校園長跑實施現狀調查
(1)調查學生基本情況。
如圖2所示,本課題有效調查了1826名大學體育課程內學生,男生761人,占調查總數的41.7%;女生1065人,占比58.3%。
其中大一學生851人,占調查人數的46.6%;大二學生933人,占比51.1%;還有隨班參加體育課程重修的大三大四學生42人,占比2.3%。

圖2 寧夏大學校園陽光長跑學生調查年級、性別數據圖
(2)基本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針對參與校園陽光長跑健康作用的認知調查數據如表1分析,85.4%的學生對長跑鍛煉在促進身體健康的認識到位,只有14.6%的學生認為活動沒有達到促進身體健康的效果。

表1 學生對校園陽光長跑對促進身體健康的認識情況
由表2可知,經過一年強制校園陽光長跑后調查數據表明:14.1%的學生能夠堅持主動參與跑步活動,對校園陽光長跑持非常支持的態度;51.1%的學生基本能夠接受校園陽光長跑,并按要求完成;仍有34.8%的學生對校園長跑持消極態度。尚需進一步加大健康知識宣傳和教學積極面引導工作。

表2 學生對學校強制完成校園陽光長跑的態度
在“校園陽光長跑對營造良好校園文化作用”內容調查中,由實踐可知,90.0%的學生認為校園陽光長跑對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有積極作用,只有10.0%的學生認為校園長跑的文化影響力作用不大。現場訪談和教學反饋表明,學生對陽光長跑活動的評價也是積極認可的,與問卷調查數據高度一致。
2.3、實施校園陽光長跑后國家體質測試數據對比分析
2016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率與2015年對比積極變化。如表3所示,良好以上人數增加了2447人,比率提高了12.03%;同時,不及格人數減少了2813人,不及格率下降了11.71%。分析表明,寧夏大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效改善。

表3 2015與2016年寧夏大學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數據對比表
3.1、結論
(1)在寧夏大學校園陽光長跑實施一學期后的學生基本認知調查中,85.4%的學生認可長跑鍛煉能有效促進身體健康;65.2%的學生能夠接受學校強制校園長跑要求;90.0%的學生支持校園長跑對營造校園文化的積極作用;
(2)有43.1%的學生認為校園長跑對自身鍛煉習慣產生了影響;88.0%的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長跑活動;
(3)2016年與2015年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對比積極變化,良好以上指標比例提高12.03%,不及格比例下降了11.71%。
3.2、建議
(1)國家高度重視學生體質狀況的改善,《健康中國2030戰略》也正在全面規劃全民大健康事業。寧夏大學推進實施“校園陽光長跑”不僅帶來了學校課余體育數據的變化,學生體質狀況、校園運動氛圍、學校體育文化、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均有了長足的改善。應將這項工作從體育學院管理的大學體育課程高度上升到學校校體委管理的學校體育的高度,將全校四個年級學生均納入到“校園陽光長跑”活動范圍內,堅持長效機制,穩步推進;
(2)繼續完善校園長跑基礎條件和服務功能,各職能部門和各學院學生工作部門多方協調,堅持齊抓共管。通過教務處、學生處、宣傳部、團委、后勤等各職能部門設計制定管理推進方案,利用教學招生等政策形式、學校文化節及團委活動制定、新媒介推廣方式以及軟件管理后臺提升服務能力等多方面,多管齊下,加強引導和宣傳力度,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推動校園長跑健康發展;
(3)科學執行“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國家政策要求,利用當前社會電子信息化高度發展的實際,校企聯合,建立高校大數據智慧體育服務平臺,遠程服務于各高校學校體育工作需要,盡可能減少硬件設施和人力資本的投入。通過不斷完善軟件功能和提高服務管理科學化水平,引導學生健康生活方式,讓體育習慣融入學生校園生活中去,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達成終身體育行為。
[1]趙小雅,陳海閣,劉歷紅.陽光體育讓師生更加陽光幸福[N].中國教育報,2011,12.
[2]蘇振陽.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與陽光體育的和諧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20).
[3]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14(8).
G822
A
1006-8902-(2017)-10-ZQ
201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高校教學研究項目。
張煒(1970-),男,寧夏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方向;
李曉玲(1965-),通訊作者,女,寧夏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