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健華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8)
高職院校乒乓球俱樂部教學中正手攻球動作結構分析
□ 崔健華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8)
高職院校的體育俱樂部以學生自愿結合為基礎,以學校的運動場館為依托,圍繞著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將體育教學、運動鍛煉、群體競賽等融為一體;這一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增強身體體質,提升體育素養,增進互相了解,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本文根據我校乒乓球俱樂部正手攻球動作結構進行了分析,目的讓學生較快、正確地掌握正手攻球技術,也為實踐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乒乓球俱樂部 正手攻球 動作結構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主要的基本技術之一,也是乒乓球運動的主要得分手段,在乒乓球俱樂部教學實踐過程中,正手攻球又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一項技術。然而,正手攻球技術動作復雜,要求高,因此在正手攻球在教學過程中不免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就成為從事乒乓球教學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抽出學生容易出現的典型問題作為研究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及問卷對我校乒乓球俱樂部59位學生正手攻球動作結構進行統計分析和研究,分析男女生在正手攻球技術各環節動作結構存在的差異性,進一步幫助學生克服問題,為學習其它技術打好基礎,進一步提高乒乓球技術水平。
乒乓球的技術動作多種多樣,方法各有不同,但在擊球動作結構方面卻有著共同的規律,為了這次調查和研究的方便和需要,本文把正手攻球動作結構為:引拍動作階段、揮拍動作階段、擊球動作階段和還原動作階段四個部分。
2.1、引拍動作階段的分析
引拍,它直接影響著向前揮拍擊球動作。如正手攻球的引拍動作應該是在身體右轉(右手握拍為例)的帶動下,前臂橫擺,重心在右腳上。若是高架肘式的引拍動作,就很難發揮前臂的作用,不但發不了力,而且還打不好旋轉球和正手位的大角度球。
通過觀察學生的練習,發現學生在引拍中常出現的問題有:引拍過慢、引拍過快、引拍過高、引拍過低、引拍靠前、引拍靠后三對六項。在59位同學當中有51位同學出現過問題,出現問題的幾率為86.4%。排在前三的問題是:“引拍過慢”、“引拍靠后”、“引拍過高”,分別占 54.9%、47.1%、29.4%,其中“引拍過慢”、“引拍靠后”都在50%左右,進一步證實了學生比較容易出現“引拍過慢”、“引拍靠后”兩種問題。(1)動作不熟練;(2)擊完球不能立即放松,動作僵硬;(3)還原動作不合理等均能導致“引拍過慢”的問題。“引拍過慢”則又成為“引拍靠后”的一個主要原因。
2.2、揮拍動作階段的分析
拍形指揮拍擊球前依據來球的旋轉和弧線的高低、拍形所處的角度,其作用是保證擊球部位的正確性,制造合理的擊球弧線和控制用力方向。拍形主要有,拍面前傾、拍面立著、拍面后仰三種。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平時的觀察,在向前揮拍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出現:“拍面過于前傾”、“拍面過于后仰”、“手臂成直線揮動”。

表1 揮拍中出現的幾種問題的比較
從表1可以得知,揮拍環節中,學生出現“拍面過于前傾”、“拍面過于后仰”、“手臂成直線揮動”的問題幾率分別為37.0%、37.0%、30.4%,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學生出現這三種問題比較均衡。
2.3、擊球動作階段的分析
擊球動作階段,即揮拍向前打球的動作階段,它包括整個動作的發力方向,發力大小,參加工作肌肉部位,發力順序,發力方法,拍形,觸球部位,擊球時間和擊球位置等。其中,揮拍方向最為重要。一般來說,手臂的動作是主要的,但隨著乒乓球技術的發展,腰髖及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將越來越顯得重要。

表2 擊球時出現的幾種問題的比較
練好正手攻球,必須把擊球點調整固定好,它有兩個重要作用:(1)有利于舒展、協調和安全的擊球,即有利于手指、手腕調節拍形和擊球的部位,保證擊球動作的完整性;(2)保證了發力距離,有利于充分發揮前臂及腰部的力量。一般認為,正手攻球的最佳擊球點在身前右(或左)前45°方向。
從表2可以得知,在擊球環節中,59位學生有51位出現過問題,占86.4%,出現最多的問題是“擊球點不準”,達到54.9%,也就是說有半數以上的同學出現該問題。因此,可以說學生比較容易出現“擊球點不準”。在學習正手攻球時有很多因素造成學生出現“擊球點不準”,例如,判斷不準、移動不到位、引拍過慢、引拍過高、引拍靠后等等。
2.4、還原時動作階段的分析
還原是指一個技術動作結束后,以最近的路線、最快的速度回到原來的準備姿勢,以保證回擊下一板球。它包括上肢手臂的還原、軀體的還原和下肢的還原。

表3 不能快速還原原因的比較
從表3可得知,59位學生有45位同學不能快速還原,占76.3%,在45位學生中占77.8%的學生將原因歸于“動作僵硬,不協調”。
在引拍環節中,49位男生有43位出現過問題,占87.8%;10位女生中有8位出現問題,占80.0%。男生出現最多的問題仍然是“引拍過慢”、“引拍靠后”,分別占53.5%和46.5%;而女生不僅容易出現“引拍過慢”、“引拍靠后”兩種問題,出現的幾率分別為62.5%、50.0%,而且更容易出現 “引拍過高”的問題,占63.0%,男生占23.0%。因此,可以說乒乓球俱樂部中女生較男生更容易出現“引拍過高”的問題。據觀察,女生在準備姿勢上,重心較男生高,也就是說男生能夠充分屈膝,含胸,而女生則因為腿部缺少力量,不能夠充分地屈膝,含胸,上身較直,從而導致了“引拍較高”。

表4 男女生在揮拍中出現問題的比較
從表4可以得知,在揮拍環節中,49位男生中有37位出現過問題,占75.5%,而10位女生中就有9位出現過問題,占90.0%。男生出現問題最多的是 “拍面過于后仰”,占40.5%,而,女生占22.2%;女生出現問題最多的是“拍面過于前傾”,占77.8%,而,男生占27.0%。因此,女生較男生更容易出現“拍面過于前傾”的問題。

表5 男女生在擊球時出現問題的比較
從表5可以得知,男生出現最多的問題仍然是“擊球點不準”,占56.1%,而女生最多不僅有“擊球點不準”,占50.0%,還有“摩擦過多”和“上臂、肘關節高抬”,分別占50.0%和40.0%。女生比較容易出現“摩擦過多”和“上臂、肘關節高抬”的問題與其在引拍時“過于前傾”和重心比較高有很大關系。因為,拍面過于前傾,球拍擊球力量的方向遠離球心,這樣摩擦要大于撞擊,自然會出現“摩擦過多”的問題。

表6 男女生歸結不能快速還原原因的比較
從表6可得知,男女生歸結不能快速還原原因上并沒有很大差異,而且,最多的歸因都是“動作僵硬,不協調”,均占77.8%。
綜上,各類學生在還原環節中出現問題相對集中于 “動作僵硬,不協調”,這也是所有技術動作形成過程中普遍容易出現的問題。因為,運動技能的形成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有其建立、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生理規律。只是每一階段的長短隨動作的復雜程度而不同。一般說來,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而在泛化階段,由于大腦皮質中的興奮與抑制都呈擴散狀態,使條件反射暫時聯系不穩定,出現泛化現象。這個過程表現在肌肉的外表活動往往是動作僵硬,不協調,不該收縮的肌肉收縮,出現多余的動作,而且做動作很費力。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運動中最重要的技術,也是各種打法都必須具備的主要得分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為快攻運動員的生命,決定其水平和發展前途。一名快攻運動員,其技術風格是否鮮明和突出,主要取決于正手攻球的威力,正手攻球不受身體防礙,可發揮全身之力。
在攻球技術四個環節(引拍、揮拍、擊球、還原)中出現問題的學生分別有86.4%、78.0%、86.4%、76.3%,其中出現問題最多的是“擊球”和“引拍”兩個環節,所占的比率均是86.4%。其它兩個環節出現的問題也很多,都在75.0%以上。引拍、揮拍、擊球、還原四個環節影響學生技術提高的比率分別為 17.0%、25.4%、37.3%、20.3%,其中,“擊球”環節所占的比率最高,為37.29%,也就是說,大家比較認可擊球環節的重要性。從以上可以得知,在“擊球”環節是學生出現問題最多,同時也是影響學生技術提高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應尤其重視擊球環節問題的解決,這樣才能更快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乒乓球體育教師,除了要很好地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結構的共同規律外,還要基本上了解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動作結構的單一特點,進行講解和示范。這樣才能提高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學的系統性,加快學生掌握正確的正手攻球動作定型,并按照動作結構去觀察學生的動作,發現其動作錯誤的所在,抓住關鍵進行糾正。所以,了解正手攻球動作結構,對提高分析技術動作的能力和教學訓練的質量是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建議對正手攻球各個環節出現的突出問題有個清楚的認識,在教學訓練中要抓住主要問題,解決主要矛盾;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群體,因材施教,有區別地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個群體出現的突出問題。
[1]張可平.淺談乒乓球正手擊球動作中的若干關系[J].四川體育科學,1988,5(4).
[2]黃翹林.正手進攻技術在現代乒乓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訓練[J].體育科學研究,2001,24(1).
[3]沈靜波.普通高校乒乓球專選課程的特點及教學[J].安徽體育科技,2003,24(4).
G808
A
1006-8902-(2017)-10-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