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昭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體育運動情況調查與分析
□ 黨昭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對我校大學生課外體育參與情況進行查。結果顯示:(1)我校課外體育的活動項目有限;(2)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時間少強度低,難以達成鍛煉效果;(3)學生對課外體育運動的認識好,但是實際行為較為滯后;(4)我校得管理模式較為單一;(5)我校場館設施有限制約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的動機。找到了我校課外體育運動存在的問題,并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見。
非體育專業(yè)學生 安康學院 動機 現(xiàn)狀
課外體育運動是指學生運用下課之外的時間參與的,以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為目標的體育運動。除上課之后的體育運動作為體育上課時的新增運動負荷、學校體育的構成部分及教育的需要,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已成為一種教育制度,并且在構成和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進展。本文通過對課外體育運動的現(xiàn)狀、動機、發(fā)展對策、探索等措施進行調查研究,得出安康學院學生課外體育運動與體育課程是否銜接,能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這為我們研究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堂之外體育的銜接提供新思想,也給我校體育改革有了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
1.2、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文獻資料、數(shù)理統(tǒng)計、邏輯分析、問卷調查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大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為關鍵詞檢索到有關文獻,查閱有關課程、素質教育、管理學、終身體育等有關書籍,便于分析和調查。
(2)問卷調查法。
①問卷的設計
通過文獻查閱和師生交談,參考研究方法和評價問卷的范式后設計了調查問卷。
②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共設問卷200份,從安康學院系部中隨機抽取10個系部,每個系部隨機抽取20名學生進行發(fā)放問卷,回收187份問卷,回收率93.5%。
(3)數(shù)理統(tǒng)計。
運用microsoft excel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根據(jù)文章的需要,對所有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4)邏輯分析法。
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后所獲得的各項指標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分析。
2.1、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現(xiàn)狀
(1)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項目。
表1顯示,參加籃球的25.2%是人數(shù)最多的,其次是健身跑18.3%、足球13.1%、健美操 10.7%、乒乓球 9.9%,然后是武術、羽毛球最后是網(wǎng)球。

表1 大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項目(n=187)
由于我校場地和設施條件有限,限制了他們參與游泳、網(wǎng)球、武術等喜愛的項目。而且有限的場地沒有的得到合理的應用,所以應該多注重多功能的場地的應進一步應用,滿足學生需要。大學生的人數(shù)比較多,當然其興趣和愛好也就比較廣泛,意識也趨于多樣化以及個性化,對體育的要求也就不較高,并逐漸向個體需要和社會需要上升,如今很多大學生把競技體育、保健體育、娛樂體育、等體育活動項目引入到課外體育運動中,這就需要體育方面的技術人進行指導。
(2)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時間。
我校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時間大多安排在下午課后為,下午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鍛煉,而且下午的溫度也比較適中。有14.1%的同學體育鍛煉時間在30-20分鐘,運動負荷太少,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還有5.3%的同學鍛煉時間在20分鐘一下,這個強度只能算作是簡單的熱身,還沒有開始已經(jīng)結束了。這段充足的時間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多數(shù)學生課外活動的活動量沒有達到相關的要求,活動的時間短,沒有規(guī)律,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表2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時間情況統(tǒng)計(n=187)
(3)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表3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積極性情況調查統(tǒng)計表(n=187)
由表3可知,在我校的同學的調查中,有83.4%的大學生參與過課外體育運動、16.6%的我校學生沒有參加過課外體育運動、29.4%的同學是堅持參加體育課外運動的、而70.6%的同學不堅持參加課外體育運動、30.0%的同學表示喜歡參與體育活動、22.5%的同學們對體育課外活動不太感興趣、47.5%的同學對體育運動有著無所謂的心態(tài)。說明了學校同學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同學們對課外體育運動的運動情況是開展高校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認知,為校園體育工作的根本條件。校園應設體育運動咨詢指導的地方,有助于同學們因人而異、選擇運動方法、內容,擬定出一定的運動計劃,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動,增強同學們參與課余之外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同學們慢慢培養(yǎng)要鍛煉而且科學鍛煉的風氣。
(4)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課外體育運動的管理。
上課之外的體育運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模式主要有課外輔導、自選活動、體育競賽、體育俱樂部、發(fā)展體能等形式。我校采用的課外體育管理模式主要是體育俱樂部型和發(fā)展體能型,體育俱樂部型需要有經(jīng)費的支持,組織者的專項技術要求也比較高。而發(fā)展體能型是由教師負責指導,學校組織那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運動,唯有不足就是帶有強制和應是性質,這只是針對到一小部分同學,但不能滿意學生的個人喜好和進行長遠性運動。
(5)安康學院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動機

表4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動機調查情況統(tǒng)計表(n=187)
根據(jù)表格強身健體占32.3%,是同學們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最大想法。消遣娛樂為17.7%是同學們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次要想法。還有一些同學出于社交及和健身美體的想法參與課外體育運動。11.5%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13.5%是為了展示體育能力的3.1%是為了防病治病的,整個表格顯示,我校同學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想法比較相同,符合我校同學以學校生活為主、喜歡消遣娛樂和興趣愛好的發(fā)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點。
2.3、制約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表5 影響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的因素(n=187)
表5顯示,我校同學不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場地不足占 17.6%、24.4%因為沒有時間、22.3%是因為惰性、14.4%是因為不會鍛煉、10.1%是因為沒有習慣、9.1%是因為沒有興趣、還有2.1%的學生是怕被譏笑。說明了學校體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及愛好,讓學生學會鍛煉身體方面與終身體育是比較欠缺的,是體育教育的缺失。體育場館數(shù)量不是很多,也就形成了場館負擔。新生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是人均面積相對減小、場地負擔加重的一個比不可免的因素,場館建設效率還是低于招生人數(shù)增加的速率。所以我們應效仿國外體育場館建設的多用話思想,建立我校體育場館建筑的規(guī)范及標準,注意我校體育場館的多方面使用的設計。
2.4、安康學院非體育專業(yè)學生課外活動存在的問題
我校學生課外體育運動存在著問題:(1)沒有課外活動的意識,學生面臨著向社會角色的轉換,應加強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我校學生把大部分時間放在自己的專業(yè)上面忽略了這一點;(2)同學們對體育與健康知識沒有明確的認識,沒有體育理論知識做鋪墊,使得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和動機受到抑制;(3)除了自己本專業(yè)的,沒有對課外體育項目產生興趣和愛好,使之不能經(jīng)常性的進行課外體育運動;(4)學校對課堂體育及課外體育的銜接脫節(jié),讓學生沒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課外體育運動項目,抑制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1、加強課外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終身運動意識的形成跟體育價值觀念跟自己獨特的體育運動過程有著一定的關系。從剛開始的運動思想跟形態(tài)一直到最后高層次的運動價值觀及運動抱負。運動思想牽制著同學參加體育運動的種種方面,運動實施是運動意識的根本。所有人的運動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生活中根據(jù)運動的實施和生活氛圍的熏陶而慢慢產生的。
3.2、加強體育與健康知識教育
一生運動意識是說人終生進行的體育運動,在不一樣年齡的時候、不一樣身體狀況的時候,當然采取的運動方法和內容也不相同。必須讓同學們了解為什么要鍛煉,鍛煉什么,怎樣鍛煉。學習及了解體育和健康的初級理論知識,是栽培同學運動意識及能力的根本。要選好適合我校同學健身及健康的教材,在教學中要想到同學的愛好、興趣及運動習慣和運動能力的養(yǎng)成。比如選擇適合學生的口味的運動項目。然后還要有一些理論課教學。
3.3、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營造體育氛圍
我校必須加大對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并要展現(xiàn)出我校強大的體育文化氛圍。慢慢增加場館投資,要有一些好的運動環(huán)境、器材和場所,當然還要有必不可少的體育教師。
[1]張永保,劉松.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7.
[2]張秀珍.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與對策[J].武術科學,2014(1).
[3]王愛清.江蘇省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7.
[4]李丹.河北省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G807
A
1006-8902-(2017)-10-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