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春
摘要:農村公路作為我國道路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基礎條件。現階段隨著經濟社會的大力發展,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設時期,為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條件貢獻力量,本文針對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分析
1引言
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我國各級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更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間,我國就啟動了最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這項工程需要緊跟農村經濟發展建設伐,需要不斷的完善農村公路路網結構,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及管理相關制度,并不斷提高對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農村經濟體系更快更好的發展。
2農村公路建設特征
2.1必要性
農村公路作為鄉、鎮、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工程,是各個地點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早在多年以前人們就意識到要想不僅農村經濟建設,提高農村經濟建設水平,必須要充分解決人們的出行問題,以便拉近農村與外界的距離,減少文煥、信息溝通障礙,讓農村的人力資源、農副產品快速轉換成財富,但是以往在大部分的農村地區生活水平低,經濟欠發達,無論是文化、教育、衛生,還是科學技術落后或者信息溝通都存在很大障礙,導致農村生產力欠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而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就迫切成為廣大農民群眾期待解決的基本民生問題之一。
2.2艱巨性
一般農村公路道路環境復雜,路基成型、路況狀況普遍較差、坡陡彎多,點多線長,安全隱患突出,在施工過程中的工程建設環境相對較差,建設規模不一、投資力度不大,特別是西部地區建設速度、質量受限因素較多,主要是因為各地地方財政能力不同,相關農村公路自籌建設資金不能完全、及時到位,導致農村公路建設標準一降再降,直接影響了農村公路建設進度、質量,加之農村公路涉及的外部條件較為復雜,比如省補建設資金無力購買標準規格砂石料、建設用水源較遠、各類材料運距較長、施工隊伍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等,因地方財政無力支付征地拆遷費用,所以同時還要面對占地、拆建等有關矛盾,導致農村公路建設工作較為艱巨。
2.3能動性
農村公路建設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人、物、信息的交換,轉變了傳統觀念,農村資源優勢凸顯,農副產品能夠有效轉化為商品,同時帶動了農村客貨運輸業的發展,方便了日常生產生活,帶動農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實惠,促進了精神、物質文明建設工作的全面發展,活躍了城鄉經濟。
3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統籌規劃
農村公路網布局缺乏統籌規劃,各個區域的建設工作相對封閉,缺乏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不能保證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合理有序的發展,對于已經建設完成的農村公路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道路通行條件不斷惡化,受地形限制而無力打通的“斷頭路”、“出境路”嚴重制約村與村、村與鄉、村與縣的文化、物質交流和溝通,不能形成完善的公路網絡,阻礙了農村協調發展。
3.2認識不足,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緩慢
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從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出發,才能有效適應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方向,而現階段的實際工作實施過程中,農村公路建設意識形態仍舊停留在過去“只建不養”的管理模式,公路管理部門不能有效的對其進行技術、服務、質量方面的具體指導,缺乏科學技術的應用,不注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沒有做到農村公路網的均衡協調發展。
3.3缺乏充分的公路建管養工作
農村公路不是建設完成就算任務完成了,需要后期的管理養護,而這些工作需要大量資金作為保證,但是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集一般是通過上級劃撥、地方財政出資、群眾籌集三方來進行的,來源較為復雜,導致管理難度較大,而資金管理利用問題、管養單位技術力量薄弱是導致公路養護和管理職能部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兩大誘因。
3.4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標準低,養護不足,通行困難
我國部分農村公路建設水平很高,其里程、寬度、質量提升都非常明顯,不少地方還實現了黑色化、網絡化、等級化,甚至達到或超過了國家三級公路標準,但是大部分地區的農村道路、橋梁建設標準不高,等級低、線型差,行駛視距不良,錯車道、防護、排水設施的卻是一度成為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奢侈品”,嚴重影響農村運輸業的長足發展,農村公路存在多種類型的彎曲、坡度問題,路面更是破損嚴重,現有公路多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主要以四級以下公路為主,再加上日常養護不到位,特別是凸顯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特色交通”形象,嚴重影響農村出行環境,增加了農民出行難度。
3.5農村公路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現階段仍舊是以貸款和自籌方式進行籌款,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有限,導致農村公路建設成本升高,建設難度劇增,新建不足,舊路亟待維護,農村交通條件的持續改善,缺少充足的資金保障,嚴重制約了農村交通安全出行問題的解決。
4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改善措施
4.1總體安排,統籌兼顧
農村公路建設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縣、鄉、村道的順序及關系協調,保證布局的合理性,做到遠景與近期目標的統一,著眼經濟大局,充分考慮當地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嚴格遵循先干線后支線的原則,優先保證干線的暢通,豐富細致性的工程內容,避免出現“斷頭路”、“卡脖子路”等情況,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總體籌劃安排,保證盡可能的兼顧全局。在統一規劃的情況下,針對農村地理、經濟、交通、資金、功能、需求等多個方面選擇最合理的路線、技術來建設農村工作,特比是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做到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突出農村公路建設的重難點,明確公路建設任務目標,重點突破,分步有序推薦農村公路建設工作。
4.2堅持合適的標準,充分發揮最大投資效益
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避免出現大量的填挖,盡量降低工程量和對土地的占用,同時嚴格依照公路建設部門制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進行施工建設,根據具體交通量確定合理的公路技術標準,充分利用當地地質、經濟、施工條件,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在建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要首先保證路面質量及結構強度。盡力完善交通網絡建設,提高薄弱地區農村公路建設量,打通鎮、縣城或出縣境線路,接通斷頭路,減少迂回路,提高公路使用效率,重點向經濟落后地區傾斜,優先解決不通公路的農村環境,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
4.3健全管理制度,確保道路建設資金使用質量
對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需要牽涉資金的內容進行嚴格規范,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廉政管理制度規范資金的使用,保證相關資金真正應用到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去,充分考慮各方的矛盾及能力,防止出現防止亂集資、亂攤派的問題,規范工程管理,做到嚴格遵守工程建設程序,確保工程質量,實現工程建設目標。
公路質量是農村公路建設成敗的關鍵,既要認識到發展農村公路的迫切性.又要做好農村公路建設長期和艱巨的工程任務的準備,通過合理的農村公路建設規模、速度,重點將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效益放在首位,力爭達到一條路帶動一片,認真做好工程的優化設計工作,對施工進行認真監督,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的細節問題,盡可能減少對環境、人文因素的影響,提高舊路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實施農村公路的綠化、美好工作。
4.4建管養并重,實現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良性發展
根據農村公路具體情況,改善或改革現有的建管養模式,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來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只有走法制化道路,才能使得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得到實質性、跨越性的發展。同時在農村公路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將專業養護和群眾養護、常年養護與季節養護、重點養護與分級養護相結合,并及時完善相關的養護管理制度,路政管理部門加大執法力度,維護路產路權,加強愛路護路法制宣傳,協調各方,配合工作,提高農村公路的建管養工作水平,保證公路使用年限。
結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亟需對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進行規范,不但需要各個政府機關盡快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路政部門還要加強宣傳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提高認識,增強愛路護路法律意識。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的力度,杜絕“豆腐渣”工程,施工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進取,使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更好的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規范化、標準化運作,協調各方關系,共同促進農村公路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應有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