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博
摘要:城市規劃是人類為了在城市的發展中維持公共空間秩序而進行的空間設計。從實質角度上看,城市規劃是人居環境層面上的、以城市層次為主導工作對象的空間規劃。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一直是城市建設實踐中面臨的難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本文說明了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中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城市規劃;環境協調
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要求政府不斷增加財政收益來擴張行政能力,各個城市都在竭盡可能地大力開發投資市場,使國內外投資成為城市政府盡力爭取的對象。城市間的競爭必須通過改善并塑造城市形象來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市場經濟下的城市規劃是協調和平衡矛盾的重要手段,可用來維護和保障公共利益。
一、城市規劃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和環境更新上的矛盾
目前一些城市規劃造成城市居民幸福指數不高,這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有一定的欠缺,這主要體現在幼兒園、小學、初高中的分布不盡合理;創業環境不佳,城市承載能力相對較低,不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仍然比較多,規劃設計盲目追求大規模和大城市。另外,一些小城鎮隨意修改城市規劃,隨意擴大城市發展規模。某些城市重新規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升高了資源與環境規劃的成本,由于資源和環境規劃不夠融合和協調,導致了一些城市盲目發展和項目重復建設。
2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不統一
一是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片面追求“高、大、上”,導致盲目開發。二是規劃目標不明確,城市規劃中的環境建設不到位,重建筑的更新和改造,而忽視了綠化對小城鎮的生態環境的作用,從而束縛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人文性的缺失
雖然廣大公眾的積極參與可以有力地推動規劃的進程和規劃成果的完善,但在采集到的良莠不齊的公眾參與內容和意見中,往往正是一些敏感性內容難以獲得令各方都較為滿意的效果,政府部門花費大量時間來形成多渠道的互動,這又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城市規劃領域內公眾對環境建設參與的不協調性。
4資源浪費嚴重
城市空間設計的立體化思維并非僅僅是實體空間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而是融合了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理念。由于人們的視野不斷拓展,對城市空間的認識已經前進到三維的立體化的認識。限于傳承的文化因素影響,城市空間設計僅從建筑布局和各種設施看,整個城市缺少十分深刻的文化蘊涵。這些建筑只強調整體和諧的美學原則,偏重于審美價值的體現,不僅不能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緊張局面,同時也會無法創新城市空間設計觀念。
二、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的具體措施
1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一是考慮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力兩個關鍵指標。在城市規劃中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必須綜合考慮城市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外,還要預測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力兩個關鍵指標,結合城市的發展方案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下城市規劃的新思路。
二是城市規劃初步方案要突破城市的環境承載力及城市的資源供給力。方案要求用新的城市規劃方案與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力比較,一直達到協調為止。這種城市規劃新思路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一個生態系統。同時必須規劃內容不要局限于城市本身的發展,而是在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的前提下尋求城市適宜的發展規模和新的發展方式。尤其是要把城市的環境分析和城市的資源分析和城市發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慮,由此減緩環境承載力和資源供給問題。
2堅持結構功能和生態建設的統一原則,確保規劃先行
2.1城市空間設計的立體思維設計
在規劃設計中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環境治理問題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可持續的城市規劃強調產業協調發展,而產業結構影響著城市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為促進物質良性循環和能量流動就必須改進城市的產業結構。城市規劃是通過人的生產與生活活動將城市中的資源、環境與自然生態系統聯系起來的一個過程。生態環境建設要從城市資源環境特點和社會經濟條件出發,合理規劃城市資源開發與利用途徑并使之達到資源利用和良性循環的目的。
隨著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規劃中引入基于資源和環境體系對城市發展的支撐和承載能力的要素,抓好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是避免重復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的需要。
2.2合理布局、特色鮮明
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綜合協調,綠色規劃是生態、經濟的新型發展道路。我們需要大力推動城市轉型升級,全面樹立綠色城市觀念,認真劃定空氣質量生態紅線,建立以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為重點調整的綠色生產體系。大力改造和“綠化”傳統產業,加大綠色家園工程,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覆蓋率和使用量,利用和轉化的關系協調人與自然資源的關系,促進城市的區域公平協調發展。
3構建成熟的公民社會體系
城市規劃與協調發展需要全體市民共建共享。大力倡導環保生活。倡導城市規劃的快速環網和快速通道,科學布局建設快速公交線路,加快專用車道、公交樞紐、以及自行車道的建設,完善構建“快速路網+軌道交通+慢行系統”的生態出行體系。同時要推進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不斷推進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市規劃與協調發展需要培育健康文化。提高節地、節能、開展能效的綠色規劃。強化城市規劃要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知識納入城市的教育體系中,繼而形成愛護環境、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良好城市規劃風尚。
4合理利用資源
開展以地域為主體的環境規劃,建立必要的機制來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環境建設要全方位地研究城鎮規劃以城鎮體系的等級規模結構,掌握資源的循環劃律,實施科學規劃。
總之,在城市建設方面應該從全局考慮,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規劃政策和管理辦法,這樣才能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