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摘 要]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兒童是從游戲開始學習的。在游戲教學法中,教師融合特定的教學內容于游戲中,變靜態(tài)教學為動態(tài)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有效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在培智學校美術課程中運用游戲教學更能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知識,拓展思維,獲得心理的滿足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關鍵詞]游戲法;智力障礙; 美術教學
游戲對于孩子們來講是一種獨特的隱性學習方式,游戲也是最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教學形式,美術課離不開說、玩、畫、做、創(chuàng),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戲內容,但培智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通常較差,另外,對于培智學生來說,學習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覺得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自身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厭學情緒。所以在課堂上,能熟練的運用游戲法進行教學無疑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見。
一、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美術課的簡單解讀
繪畫與手工課程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通過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旨在促進學生的手眼協調,培養(yǎng)他們的視覺、觀察、繪畫與手工制作能力,發(fā)展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學生適應生活、融入社會。
二、游戲法的主要理念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力莫過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內在興趣,而最能激發(fā)學生這種內在興趣的莫過于游戲。而游戲性教學法無疑就是對這項教育準則的最好解讀。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游戲都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游戲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甚至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就掌握了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了必須掌握的課外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簡單地說,“游戲教學法”是將“游戲”和“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三、游戲法在培智美術課中的運用
培智課程注重生活性、實踐性、開放性。強調從學生的生活需要出發(f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繪畫與手工和生活的關聯,感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促進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此基礎上,巧妙運用游戲法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能更好的幫助培智學生獲得體驗與感悟,發(fā)展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1.運用于興趣的激發(fā):對智力障礙學生實施游戲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智障學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們的感知覺發(fā)展緩慢,語言和思維發(fā)展更表現出明顯滯后,所以他們的游戲范圍往往比較狹窄,參與游戲的興趣不高,所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游戲的興趣是進行游戲教學的關鍵。
常用的激發(fā)方式有兩種:①以音樂激發(fā)興趣。智障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喜歡音樂,那些節(jié)奏簡單、曲調明快的音樂能迅速引起學生注意。因此,在每次實施教學之前,可以播放音樂或童謠等,有利于學生進入游戲教學。②用肢體語言激發(fā)興趣。我們可以通過手指操等簡單的肢體語言,吸引不同水平的智力障礙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沒有口頭語言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跟著做動作,有口頭言語能力的學生,可以邊做邊唱。
2.緊密聯系生活
有些學生之所以覺得學習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教學內容脫離了生活實際。因此,在培智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生活空間,讓學生先感受、再理解、最后學會運用。只有讓游戲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能感同身受,才便于理解和掌握游戲內容。如在教學“買蛋糕”中,我們利用學校的烹飪教室模擬蛋糕房,布置與實際相似,然后讓學生先觀察再繪畫。這樣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很自然地將自己的直觀感受運用美術手法表達出來,激發(fā)出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中注意反復循環(huán)
反復循環(huán)是指增強游戲教學的持續(xù)性和變化性。沒有持續(xù),不能收到教學的效果,沒有變化,不能連續(xù)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樣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反復鞏固以利加強。根據智力障礙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教學的關鍵之處還在于小步子多循環(huán),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不僅指活動的內容要多循環(huán),同時也要把活動的內容有機地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教師節(jié)”,我們設計了兒歌跟唱游戲,可在課前、課中、課后利用歌曲來調節(jié)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放松,同時也可復習鞏固對教師節(jié)的記憶。
(2)穩(wěn)中求變以求新奇。對于智力障礙的學生來說,每掌握一個知識或技能都需要無數次的反復訓練,但如果每次都以同一方式來訓練,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實施游戲教學時,要以不同的游戲方式來呈現學習的內容,如教學“教師節(jié)”,可安排貼畫片、手工制賀卡、老師的畫像等游戲來訓練學生對教師節(jié)的認識和理解老師的辛苦從而更加熱愛老師。
四、游戲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游戲法在課堂中的運用能延長孩子注意力的保持時間,有助于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在課堂中如果游戲運用不當也會影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教學目標。我認為在運用游戲法的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一堂課中游戲的類型搭配與時間安排。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動,而且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培智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課堂中運用游戲固然可以寓教于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但不能從始至終一直游戲,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產生倦怠心理,例如一堂課只進行涂色游戲也會使孩子感到厭煩。
2.游戲的難易層次,讓學生有選擇性。在選擇游戲時,考慮到培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大,避免有的孩子因程度較差無法完成而產生失望感,可以適當的選擇集體游戲,在集體游戲里增加他們的參與感,也能有所表現。
3.把握好教師對游戲的控制度。孩子們都喜愛做游戲,但是如果教師掌握不住游戲的節(jié)奏,就會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游戲進行的過快時有孩子會因跟不上節(jié)奏而失去學習欲望,游戲進度過慢時有的孩子覺得無聊。這都會給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4.游戲的設計應注重真實性。培智學生是智力遲鈍、能力低下、辨別是非水平很差的兒童,大多數智力落后學生在技能的學習上,遷移能力很差。對他們的教育與訓練,更應該注重聯系實際,講究教學內容貼近真實。例如:在學習“小鴨子”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述關于小鴨子的趣事、小故事等,使學生產生一種仿佛小鴨子就在他們身邊的感覺,在講述之后再引導學生根據理解畫出關于小鴨子的圖畫,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美術知識。
5.游戲的與時俱進。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的運用也使課堂中游戲方式的選擇變得更多。例如:在“手帕、餐巾紙”中,不僅可以運用實物進行教學,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兒歌,示范折紙游戲,使教學變得更加便利更加多樣。
“游戲是兒童的天職”一說已被眾人達成共識,愛玩游戲對智障學生來說,同樣是他們的天然使性!更重要的是智力障礙的學生以游戲作為語言,他們更愿意打開心靈之窗,自愿進行學習、合作、接受挑戰(zhàn),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雪芳.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
[2]張琦.培智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探討[J].魅力中國,2014(14).
[3]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61).
[4]《教育過程》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61.
[5]唐海.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對學生人格發(fā)展影響的初步研究[D].湖北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