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清
摘 要:開展小班創意戲劇活動,要從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興趣出發,設計適宜豐富的戲劇主題活動,開展多樣化的戲劇活動,在戲劇活動過程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主表演,讓幼兒成為戲劇課程的主角。
關鍵詞:創意戲?。徊呗?;小班;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17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107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它統整了音樂、美術、文學、舞蹈等各種藝術經驗,因此,它既有助于促進幼兒身體和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幼兒藝術領域以及其他領域能力的發展。
我園小班幼兒戲劇課程,是以繪本故事為創作劇本,架構半開放的表演框架,通過開展主題系列活動和區域游戲,幼兒熟悉了故事、創編動作、表演,最終以音樂劇作為主題活動成果,在“六一”節時以表演的形式向家長和幼兒展示、分享的戲劇課程模式。
一、精心設計,適宜豐富的戲劇主題活動
我園小班戲劇主題的來源主要以繪本為主,從幼兒感興趣的作品為載體設計并開展系列的戲劇活動。
(一)基于生活,精選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興趣的戲劇劇目作品
在劇目的篩選上,我們針對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喜歡表演等特點,在小班以情節簡單、線索明確、對白重復、旁白多且有歌曲音樂加入的音樂劇為主,如小二班選擇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小三班選擇無字繪本《糖果樂園大冒險》、小四班選擇了孩子們最熟悉的,在表演區就樂于表演的經典童話《小兔乖乖》。
(二)主題滲透,設計豐富多樣的戲劇系列活動
我們在開展《花兒朵朵》的主題活動中發現,幼兒特別喜歡故事《好餓的毛毛蟲》《三只蝴蝶》,并模仿毛毛蟲爬、蝴蝶飛等動作。于是我們挖掘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相關的領域內容進行擴展,如:(1)毛毛蟲的生長過程,它是怎樣變成蝴蝶的?(2)涵蓋了時間“星期”的順序性。(3)毛毛蟲的美食滲透數概念等。我們將幼兒喜歡的故事、兒歌等作為題材,結合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及游戲活動進行整合滲透,設計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劇主題系列活動,并以網絡圖的形式呈現(如附表1、附表2小班下學期戲劇主題活動網絡圖)。
(三)開展精彩的戲劇集體活動
有了課程計劃,我們提前一周將課程有序、有計劃地編寫到周計劃中,在實踐和反思中進行調整和改進。
在開展集體活動中,故事《好餓的毛毛蟲》幼兒在觀察、傾聽、講述的過程中了解毛毛蟲變蝴蝶的變化;健康活動《爬呀爬》中,幼兒扮演毛毛蟲在地上爬行、滾動,發展了幼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向前爬的動作,由于場地原因,我們當時在班級進行活動,孩子們從教室往寢室繞了一圈又一圈,很感興趣;數學活動《認識星期》,我們結合故事段落 “毛毛蟲吃東西”的情節,感知星期的順序,又結合自然角的勞作,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星期的概念。
二、不拘一格,開展多樣化的戲劇活動
(一)豐富的區域游戲
我們將戲劇內容滲透于區域活動中開展,如在開展音樂劇《好餓的毛毛蟲》時,在表演區,幼兒玩音樂游戲《小花園》,他們用圈來替代花朵,玩起了種花和澆花的游戲,而擺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擺放固定了道具;玩打擊樂《大雨和小雨》,用沙球和碰鈴表現不同大小的雨聲,穿插在表演游戲《三只蝴蝶》下雨的情節中,使表演更加豐滿;美工區,幼兒用海綿棒畫毛毛蟲、畫蝴蝶、折花朵裝飾演出海報;語言區,幼兒用卡紙添畫的形式制作《春天是一本書》的小圖畫書,幼兒拿著自己制作的小書非常開心,大膽地在全班小朋友和家長面前朗讀。
再如,在開展音樂劇《糖果樂園大冒險》時,在美工區,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收集了各種形狀、材質的糖果紙、糖果盒等材料成了幼兒自制手工作品的材料;我們將幼兒制作的泥塑棒棒糖投放到角色區中,開展角色游戲“糖果鋪”。游戲真實化,“糖果鋪”走出班級,開到了幼兒園的門廳中,面對來來往往的陌生家長和小朋友,孩子們一點兒也不羞怯,大聲叫賣,吸引了好多家長和孩子購買,三天下來,棒棒糖全部售空。在表演區中我們提供頭飾、服裝和音樂,供孩子們自由表演。因此,音樂劇《糖果樂園大冒險》中保留的音樂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百玩不厭的音樂,每一首樂曲孩子們都會玩,都愛玩。
(二)組織多樣的親子活動
家園合作,我們通過QQ、微信等平臺,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戲劇課程。在課程實施中我們邀請家長參與到我們的課程開展及演出中。家長參與分工:海報組、道具組、化妝組、舞美組、攝像組以及維持演出會場秩序的家長志愿者等等。如小四班的家長參與制作音樂劇《小兔乖乖》道具:蘿卜門、縫角色“星星”服裝的閃光線、大樹等。此外,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搜集并利用廢舊材料、衣物等創造出劇中角色所需的服飾、道具,如利用塑料袋、桌布制作的服裝、紙箱紙盒制作的汽車禮物等。
三、主動參與,幼兒成為戲劇課程的主角
在戲劇活動過程中我們調動幼兒自主學習、自主表演、主動參與,讓幼兒成為戲劇課程的主角,他們和教師、家長一起參與劇情的創編、道具的制作、觀眾的邀請、劇場的演出等,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相關經驗,更讓幼兒感受到自主參與活動的快樂與幸福。
(一)參與劇情改編
我們調動家長參與活動,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進劇本的創作,幫助幼兒加深對繪本的了解,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如無字繪本《糖果樂園大冒險》的劇情改編。我們請家長們利用早上入園和下午離園的時間,在閱讀區陪伴孩子創編故事,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情節、人物等說一說,家長把幼兒的語言記錄下來。隨后我們組織開展了“親子故事會”活動,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大膽地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最后評選出一個創編最佳的故事。最終,在幼兒、家長、教師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由繪本改編而成的劇本《糖果樂園大冒險》誕生了,其中豐富有趣的情節和對白,讓幼兒每次閱讀起來,都會不由自主地哄堂大笑,而這樣一本幼兒親身參與創作的劇本,基本無需教師給幼兒進行講解或者示范,甚至幼兒比教師更了解整個劇本發展的來龍去脈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endprint
(二)參與準備服裝道具
讓幼兒自主準備表演道具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幼兒自娛自樂的愿望,而且能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做事的計劃性。音樂劇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每個角色的造型、道具,需要的東西數不勝數,我們堅持自制原則,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這樣不但降低了演出成本,還大大增加了孩子們表演時的興趣。如小四班幼兒裝飾演出服裝圖案、自制道具蘿卜、蘑菇等。如親子手工活動《我喜歡的糖果》,教師將材料分成四組:大糖果組、小糖果組、棒棒糖組和甜甜圈組。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選擇喜歡的糖果進行制作,制作后直接裝扮在“糖果屋”上。這個“糖果屋”不僅是班級角色游戲“糖果鋪”的店門,還成為了戲劇課程展示——音樂劇《糖果樂園大冒險》的重要道具。
(三)參與邀請觀眾
各班音樂劇排練成功了,幼兒期待著正式表演那天會有眾多的觀眾。如何邀請觀眾呢?怎樣才能吸引外班的觀眾呢?每個班都有不同的宣傳創意,各班幼兒合作制作了海報和邀請函,還熱情地向其他班級教師或家長介紹即將要演出的劇目,如小三班表演《糖果樂園大冒險》,該班幼兒就在來園、離園時,在園門口分發小禮物“棒棒糖”,以吸引路過的家長與幼兒;小四班幼兒穿上劇中不同角色的表演服,到其他班分發邀請函。孩子們在各種游戲化的活動情景中,經歷和體驗了劇場活動的基本要素:宣傳。
(四)參與道具擺放
教師要相信幼兒,放手讓幼兒自主。在戲劇展演中,小班音樂劇的道具都是由孩子們自己收放的。原來預設道具的收放工作由家長負責,后來我們想,能不能讓孩子們嘗試收放道具?剛開始,我們認為這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墒聦嵶C明,我們小瞧了孩子,孩子們在演出中自己移動、取放道具,完全不影響全劇的銜接。
(五)參與角色表演
在音樂劇的創編過程中,我們重視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不強制要求幼兒有規范的隊形和優美的舞蹈動作,而是嘗試將游戲和音樂劇結合,讓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自愿參與、自由想象,通過肢體、聲勢、語言大膽表現劇中角色。因此,我們選擇的音樂絕大部分都是二段體結構,幼兒只有“聽懂”音樂,才能夠完美地“表現和創造”。比如音樂劇《糖果樂園大冒險》第三幕“美食世界”中,A段音樂幼兒快樂地隨著音樂節奏隨意舞動,B段音樂幼兒要靜止不動,而且要按照“隊長”的指令,如:隊長說“3”代表“三肢著地”,幼兒要快速反應做出動作。這些游戲都必須在幼兒完全能夠聽懂音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再比如:第一幕“熱鬧的大街”中的“汽車”,具有清晰的AB結構,A段音樂,幼兒開車的方向是向前的,而B段音樂,幼兒是向兩邊開的,在樂句結束的時候還有短暫的停頓。我們預設的是A段“前進”和B段“后退”兩個動作,這樣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出兩個樂段的變化。但在活動中,幼兒想到的是靠邊停車?!吨改稀分刑岢鼋處煈?“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支持”,因此,我們尊重幼兒的創作,不干涉,不修改,讓孩子們自由表現。
開展幼兒創意戲劇課程,使得我們的藝術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教學內容更有內涵,可以說,有了戲劇教育的幼兒園課程,是更加完整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賴敏利.兒童創意戲劇的實踐和理論[J].少年兒童研究,2011(14):23-25.
[2] 許卓婭.創意戲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幼兒教育,2011(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