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瑛
摘 要:童話是兒童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語文教師要用心設計教學環節,用好教學策略,自覺地引領學生進入童話的圣殿,親近童話,閱讀童話,演活童話,續編童話,呵護好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童話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完成童話教學的真正教育意義。
關鍵詞:低年級;童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3-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48
童話是兒童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通過豐富的想象、離奇的故事情節、夸張的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個寓意深刻、膾炙人口的故事,為兒童所喜聞樂見。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引領學生進入童話的圣殿,親近童話,讓學生享受快樂的童年,是義不容辭的職責。那么,如何在低年級進行童話教學呢?我結合《一片樹葉》談談自己的幾點策略。
一、走進童話
《一片樹葉》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以童話的形式說理,在淺顯中見深刻,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愛護樹木,也說明了“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無論對學生,還是大人,教育意義都很大:事情雖小,但是如果大家都原諒自己的罪行,后果就是非常糟糕的。課一開始,我就給學生播放動漫課件,以生動活潑、飽含深情、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學生展示童話故事,注重畫面的展示,讓學生看見小黃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樹,每一個從小樹旁經過的小動物都從小椿樹上摘了一片樹葉。第二天,小黃牛發現小椿樹的葉子一片也不剩了。注重音樂的配合,可以更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聽覺感官,使學生既見其形又聞其聲。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以情牽引感,以情激發想象,讓學生初步走進美妙的童話世界。
二、閱讀童話
低年級童話,語言優美、明快、活潑,富于音樂美,是最適合朗讀的體裁之一。本文語言生動活潑,語句優美,通俗易懂,學生很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決定從繁瑣的課文分析中解脫出來,大膽地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個性閱讀去理解文本。
首先,我拋出一個問題:“小動物們喜歡小椿樹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通過讀文、討論、交流,知道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喜愛小黃牛種的小椿樹,他們欣賞、贊嘆、歡呼,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并發出了由衷的贊美。他們都覺得“當然應該愛護小椿樹”,也都認識到小椿樹將使他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他們是怎么做的呢?之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和進行小組談論。我要求學生帶著感情朗讀,盡量做到聲情并茂,讀出童話的情趣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還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并想象自己已經變成了這個角色來參加各小組的學習,他們進入了角色,開始自由的討論,這樣,就能獲得閱讀的個性體驗,就能體會小動物的感受,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小動物們以各種理由從小椿樹上取下了一片樹葉,盡管他們都說服自己絕對不采第二片葉子,甚至在采樹葉時,也是“小心地”“仔細地”“摘下”“掐下”“捋下”,但是小椿樹還是被他們摘的一片葉子也不剩了。通過自由閱讀這個環節,學生可以較快地走近文本,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學生明白了,小動物們愛護小樹只停留在口頭上、道理上,行動上不但不愛,反而損壞樹,還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他們的認識和行動不統一,或者說只“愛”不“護”。
三、回歸童話
學生能夠在朗讀之中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可是感悟了之后就要回歸課文,回歸童話。課文對小動物的描寫非常傳神,尤其是對小動物的心理寫得非常生動,使小動物的形象呼之欲出。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抓住小動物的言行,體會小動物的心理,引導學生找到描寫小動物言行的語句,通過語氣語調的變化,讀出小動物矛盾的心情。小椿樹竟然一片葉子都不剩了,這是小黃牛未曾意料到的,更是其他摘取樹葉的小動物不愿看到的。最后一個嘆號,更是對故事中的“人物”,對讀者發出警示:看,每個人只犯一點點小錯,后果就是這樣嚴重!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待讀者去思考和想象,非常具有震撼力。
四、演活童話
表演是對課文的進一步內化,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能加深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并進行再創造。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對表演課文有很高的熱情。我首先讓學生做好表演的準備,在分配角色以后,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重新閱讀課文中有關段落,以利于學生學習語言,進行再創造。可以把一個角色分配個某個同學,也可以把一個角色分配給一個小組,小組同學討論應該如何演好這個角色,然后小組推薦一個同學出演分配的角色。同學們在討論、交流中,思想交匯、碰撞,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就會越來越深刻,即使是不做演員的同學,也會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排練時,注意啟發學生做創造性的表演,比如,小黃牛開始種樹,后來見到小樹時會說什么話?應該是什么樣的表情?演小樹的同學,應該細心揣摩小樹前后心情有怎樣的變化。表演時注重實效,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如何演好上,不要圖熱鬧,防止嘻嘻哈哈走過場。可以先在小組中演,然后在全班演。最后要注重表演后的評價,表演不是最終目的,表演只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習語言、受到教育的一種方式。因此,對表演的評價不只是簡單地說一句好或者不好,要認真地進行評價,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防止要求過高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整體評價,也可以分角色評價:如小黃牛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不足?應該怎么演?請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鑒于學生比較善于生動地表現反面角色,教師要想辦法強化正面教育。這樣的“游戲”讓學生體驗童話中的情感,使課堂充滿情趣。經過表演這一過程,學生對故事的理解、體會、感悟就更深刻了。
五、續編童話
“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今天,我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童話故事中大膽夸張的想象正符合啟發學生想象的要求,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因而我在最后環節設置了續編童話:在小樹葉掉光以后,小家伙們又來到這個地方……根據童話的內容,學生通過想象,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構思新的故事情節,以童話的形式打開寫作大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更能直接培養學生熱愛人生、熱愛世界的情感。
每個學生都有童話一樣豐富的內心,教師只要用心設計教學環節,用好教學策略,便能呵護好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童話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完成童話教學的真正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 施雪梅.小學語文低年級童話教學策略探析[J].小作家選刊,2016(21).
[2] 曾揚明.低年級童話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0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