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江萍
一、教學背景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很多數學教師也在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應用能力,促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尤其是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密切聯系,不論是對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優化,還是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的增強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案例
首先,創設恰當教學情境。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將由點連成線、由線圍成面、由面圍成體的變化過程呈現給學生,讓其認真觀察,并對體積是否擁有規范與不規范之分做出深入思考,讓學生回答自己看到課題之后產生了什么疑問?如,什么是體積?什么是體積單位?等等。通過創設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也能夠將原本枯燥、復雜的知識呈現的更加具體、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其次,理解、探究體積概念。可以通過烏鴉喝水這一故事來帶領學生探究、理解物體占有空間的現象。先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其試著說一說什么是體積?在學生無法具體表達的時候,為其播放烏鴉喝水的短片,讓學生在觀看后對自己看到的現象進行描述,并思考烏鴉到底是怎樣喝到水的?在學生理解了石頭占有空間這一內容之后,再運用蘋果、土豆放入相同水量杯子中等實驗來將占有空間的大小現象解釋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一個物體,不論是在擺放在杯子外面還是里面,其都占據著一定的空間,從數學角度來講,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體積。之后,再通過判斷空間大小的實驗活動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概念知識。
最后,明確測量標準與體積單位。先引導學生思考“有的物體之間可以通過對其大小的觀察來判斷其體積,但若是極為相似的兩個物體,該怎樣比較其體積大小?”然后,為學生提供小正方體、鋼鐵球等材料工具來讓學生進行測量,讓學生理解,對于體積的測量,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個不同的測量方法,所以,為了確保體積數值相等,應對其度量單位進行統一。通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探究相關知識,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信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與印象。
三、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積極引用更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但不論是那種方法、哪一手段的運用,都要與教學內容與目標相協調,都要滿足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應用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