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王芳
一、教學背景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人教版教科書中的一篇文章,由于文本中蘊含的道理比較深刻,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吃力,無法立足文本對其中的深意進行有效的理解,導致《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教學效率普遍較低。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教學策略展開論述。
二、教學案例
1.深入研究文本內容,做好教學準備工作。“磨刀不誤砍柴工”,語文老師在教學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材中的內容是主要的教學依據,語文老師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其次要確定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再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能夠對田字格中的生字做到正確讀寫,尤其是要讀寫好“黎明、應有盡有、各式各樣、湛藍、郁郁蔥蔥”等一些生詞和生詞。其次,要求學生能夠流利、正確讀完課文,同時對文章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做到深有體會。最后,語文老師還要借助這篇課文培養學生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以及愛護樹木的意識。本篇課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引導學生對文本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進行理解,教學重點就是指導學生了解和掌握小村莊的原因以及過程。
2.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落實相關教學要求。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美麗村莊的圖片,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以此為載體將學生過渡到文章當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語文老師按照事先制定的教學計劃,一一落實教學要求:第一,要求學生讀準每一個生字的字音,同時要將句子讀流利,讀通順;第二,語文老師再將文后的生字拿出來讓學生自讀,再采取指名讀的方式;第三,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識記,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教學方式,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這些生字生詞。
3.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老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美麗村莊的圖片,然后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對應的句子和段落。接著,語文老師再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張被洪水沖垮了的村莊圖片,同樣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對應的句子和段落。之后,語文老師再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這個小村莊會從第一幅圖變成第二幅圖?看到這樣的畫面,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利用這兩個問題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以及愛護樹木的意識
三、教學反思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比較低,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首先要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工作,其次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一步步獲取更多的知識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