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
摘 要 現階段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不同細分方向下的計算機專業有不同的培養目標,但是總體而言,其課程設置上往往有不少“不同專業同一課程”的情況。這種“同課異構”的教研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提高其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夠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本文將從高職計算機專業“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基本分析出發,繼而探討如何搭建高職計算機“同課異構”網絡教研平臺。
關鍵詞 同課異構 高職 計算機 教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1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同課異構”教研模式基本分析
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方向,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設立了多個細化劃分的計算機類專業,例如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等。這些高職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上目前存在著“同課異構”的情況,具體而言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1.1同一專業的“同課異構”
之所以在同一專業內部也會出現“同課異構”的情況,是因為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存在差異,學生與學習之間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舉例而言,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水平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講授《數據結構》這門課程的時候,各個教師可以從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等方面實現不同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改善學生課堂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1.2不同專業的“同課異構”
不同專業具有不同的培養目標,雖然開設同一計算機類課程,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培養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必然會產生“同課異構”。以查找為例,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要求為掌握靜態查找表的四種查找方法的實現;掌握動態查找表的構造和查找方法;掌握哈希表構造方法。而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要求為了解查找的概念、二叉排序樹和平衡二叉樹;掌握線性表的查找:順序查找和折半查找。
1.3不同院校的“同課異構”
不同院校之間存在的“同課異構”情況的“異”程度應當是最大的,各大高職院校之間對于各個計算機類專業課程的理解可能會存在差異,各院校之間不僅教師水平不一,同一專業所采購安排的教書課程也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在處理不同院校之間“同課異構”情況之時,應當充分借助網絡教研平臺的力量,例如可以在網絡教研平臺上進行教學錄播,各校教師之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教研溝通交流,相互觀摩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探討教研工作。
2高職計算機專業搭建“同課異構”網絡教研平臺的要點闡述
同課異構網絡教學平臺的用戶分為管理員、教師、專家和學生身份。管理員負責進行成員身份管理和課程添加,并為每門課程指定一位課程負責人。教師是教學平臺的主要使用者,可以參與多門課程的討論,其中課程負責人負責整合課程各種資源。在該網絡平臺上,專家主要負責的是針對性的點評工作,即針對平臺上所上傳的教學視頻以及經典的教育課例作出相關點評,必要的時候專家也會在此平臺上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如何更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學生群體也可以借助該平臺進行學習,主要即是通過下載教學視頻并進行觀看,達成網絡學習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幫助教師完善教學過程。
下面本文將從個人中心模塊、課程中心模塊、課例對比模塊以及交流討論模塊,這四大模塊來介紹如何搭建高職計算機專業教研工作中“同課異構”網絡平臺:
個人中心模塊主要包括個人信息、心得總結等子模塊。其中個人信息模塊顯示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信息、個人簡介等;心得總結模塊主要為老師提供教學資源、教學視頻等,同時老師也可以在該模塊中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課程中心模塊主要用于管理不同專業的計算機課程資源。課程負責人在網上發布教學大綱、教學思路、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其他用戶共享該計算機課程資源。學生在觀看該教學視頻后可以給出學習建議和意見,其他教師也能夠對課程資源展開討論,課程專家也能夠對課程資源進行公開地點評。通過吸納學生的意見和與其他老師打的充分討論,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授課進行完善,而這完善后的課例則可以參與到課例的對比模塊。
課例對比模塊主要是對計算機課程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在該模塊中,老師可以發起相關主題的討論并上傳相關教學課例,不管是否為同一專業的教師,均可以參與到該討論和課例對比中。發起主題討論的教師也可以上傳不同的課例,體檢自己經過反思后對課例的補充和完善,其他教師也可以上傳自身的課例,以供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從而相互促進自身的教學能力。
交流討論模塊主要是針對教師的課題討論結果、教研成果以及重要教研文章進行分類化的展示。在此模塊下,各個教師之間可以通過該平臺達到團結協作,以及資源共享的目標,最終教師隊伍可以攜手合作共同提高其教學水平,提升其自主合作的素質。
針對“同課異構”網絡教研平臺的搭建工作,我們可以發現這一平臺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研工作中的優勢,能夠極大促進教師隊伍的團結性。不論是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課前階段,還是課后階段,通過該網路平臺,教師隊伍能夠進行課前的標準化討論,以后課后針對教學成果的分析探討,在這些環節中,教師隊伍之間能夠各取所長,互補其短,通過資源共享以及信息地充分化溝通達成實質性地教學水平的提升。
3結語
總結而言,在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研工作中推行“同課異構”這一教研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同課異構”教研模式是在尊重同一專業、不同專業、不同院校的授課差異性的基礎上,致力于達成計算機教師隊伍內部真正意義上的“教研相長”,從而促使高職計算機專業能夠達成其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出更多的高素質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華.以信息化促進城鄉學校協同發展的案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
[2] 蔡永.校本教研中的同課異構[J].青年教師,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