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一些新型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被教師所青睞和重視,就像是差異教學。差異教學,就是說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能力的不同、學習習慣和風格的不同,個性特長和發展等的不同分成幾個層次,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性給予分層,學生在教師分層指導下,獲得了在原有基礎之上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教學,筆者就此談幾點淺見。
關鍵詞:數學;差異;辦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一些新型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被教師所青睞和重視,就像是差異教學。差異教學,就是說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能力的不同、學習習慣和風格的不同,個性特長和發展等的不同分成幾個層次,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性給予分層,學生在教師分層指導下,獲得了在原有基礎之上的全面發展。
一、差異教學提出的背景
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其模式就是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要求進行“一刀切”式的教學,學生認知能力強的越來也好,認知能力差的學生越來越費事,這種兩極分化,使得學困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傳統課堂的單一教學模式,似乎無法從這種兩極分化的怪圈中走出來,教師辛勤付出,卻似乎改變不了優等生需要不斷增添知識能量,中等生要提高的訴求,學困生進步的愿景等等狀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從學生的差異性上下功夫,缺乏創新教學模式的思路,導致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下,一些中等生逐漸下滑,學困生產生厭學、逆反心理,這些影響學生進步的苗頭正日漸變大,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產生了嚴重阻力。初中數學亟待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摒棄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初中數學差異教學,讓優等生獲得發展,讓中等生不斷提高,讓學困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樂意進行數學練習并取得收獲,才能全面提高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差異教學的作用
(一)通過差別性教學,學生獲得同步成長
學生認知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對知識吸收能力和運用能力的不同,特別在數學領域,各人在判斷方面的程度和應用推理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學生有較強推理和判斷能力,常常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就掌握了數學知識,但是有的學生應用推理和判斷能力較差,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則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如果,教師一味只根據書本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那么,教學會走向死胡同,哪一方都得不到發展和進步。差別教學模式卻能夠兼顧各方需求,使得學生的個性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差別教學正是依據學生的認知程度的差異、思維判斷的差異、推理能力的差異等進行分層設計,制定不同的符合各人成長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同步發展,提高數學能力和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
(二)增強學生自信心
推理、判斷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深入研究時能得到自信,常常熱衷于深入地研究難以解決的方面和問題,如果直接采取同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則很難讓學生獲得自信,反而會導致學生失去繼續深入研究的興趣和動力,學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難以解決的方面。而同一研究的問題,使得那些應用推理、判斷的程度比較淺的學生害怕太多失敗而不再相信自己,出現信心受挫的危險信號,越往前越是感到自己落后于其他人,最后的結局可能真的是落后到底。因此,差異教學實現了學生的分層發展,依據學生水平不同進行教學,使好的學生深入研究難以解決的問題,使落后的學生自愿從自身實際出發,踏踏實實地進步,學生實現了自己的數學目標,自然會越來越有興趣上數學課,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三、差異教學的實施辦法
(一)根據不同認知水平,有序分組
通常,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將學生可以分為三種層次:應用推理、判斷程度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起點高的學生屬于第一層次;應用推理、判斷程度較高的、有較好的方法和技巧,起點一般的學生屬于第二層次;第三層次是起點低的學生。根據這三個層次,我們應進行有序分組。有序分組的過程中要遵循的是彈性原則,即有的學生并不認可自己的層次,而是希望向高的方向發展,學生了解自身的狀況,有目標,因此在數學分組時,要做好對學生心理摸底,與各方如家長等做好溝通交流,不應該提前貼上層次的標簽。盡管有序分組依據的是卷面測試結果,但是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師在看待不同組的學生時,應一視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進行差別性教學,實現學生的同步發展。
(二)根據分組學生,采取不同教學方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差異性教學體現在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教學方式,數學的內在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可以回憶學過的內容來引入新的內容,可以讓第三層次的學生去溫習回憶,解決新的內容讓第二層次的學生來引出,其內容由第一層次的學生完善和補充。結束新的數學教學內容時,教師則讓第一層次學生操練轉變形式的習題給第二層次的學生比較有難度的習題。提供難度小的習題給第三層次學生,幫助他們加深記憶,理解鞏固。
(三)依據分組,設計分層任務
多安排統合性較高的習題給第一層次的學生,加強這一層次學生處理數學問題的規則和程序,促使他們進一步挖掘習題中那些數學處理的規則和程序。設計給第二層次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引導他們學會普通的題目和一部分難題的思考方向。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就是讓他們重復做題,并加強引導,從而鞏固基礎。在不同層次學生完成數學任務后采取不同的評估方式,使得他們獲得發展。
總之,差異教學就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問題的哲學思路來進行分層教學,這一教學模式可以一對一地處理學生遇到的難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并且不斷向前發展,敢于攀登數學的階梯,使得學生充滿自信,幫助和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各種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品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