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淑芳
摘 要:創新教育是目前我國新的教育模式下對各學科在教學方式上的一種主觀要求。本文以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為例,簡單分析了目前我國中學寫作教學在創新上所存在的問題,并參考新時期下中學作文寫作教育的創新要求,對中學寫作的創新教育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創新教育;中學語文;策略探究
創新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將給語文教育界帶來全新的氣象和嶄新的面貌。語文教學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如何巧妙、有機地把創新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突出主體,激發學生創新活力
(一)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要建立一種平等參與教學的新型師生關系。就是應該誠心實意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個性,以平等的姿態去親近學生,多與學生交流、談心、讓學生產生一種無拘束、不畏縮、暢所欲言、敢與爭鳴的健康心態和活躍心境。其次,要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來實現語文課堂創新,構建學生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設計語文活動、學法指導訓練、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等多種途徑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靈感,取得最佳創新狀態,真正形成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教材的創造互動。
(二)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動力
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生活態度、人生觀、人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創新品格,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為語文學習與創新提供內動力。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無不生動形象地體現出中華歷史堅韌樸實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先哲賢士們為追求哲理、尋求科學而不斷探索,勇于獻身的精神,會激勵著新時代的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銳意進取,頑強地向創新目標奮進。
二、強調個性,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一)精心設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習上,學生只有存在疑問,在認識上才能感到困惑,產生沖突,引起探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疑,深入鉆研教材,確定重難點,選擇教學的切入口,問題力求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另外,教師不僅要自己精心設疑,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二)訓練求異思維,促進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問題,小到標點、一個詞語,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導學生多向比較,展開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對各種語文教材研讀時,要啟發學生各抒己見,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設計一些正向與逆向思維的作文題,讓學生思辨,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選取新穎而獨特的觀察、認識角度去探求事物,表達出自己不俗的認識和看法,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和寫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訓練自己的語言思維,使帶有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寫作閃亮登場。
(三)培養想象力,發展學生創造思維
閱讀教學,在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思、多問,訓練他們按照事物發展規律去想象未來,去創造作者沒有創造的東西,作文教學要從模仿范文、抄襲文章、以及人云亦云中解脫出來,通過進行補寫型、續寫型、擴寫型、改寫型、想象型等寫作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被激發,寫作時遣詞造句、立意、選材、行文布局便會思如泉涌,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生活中,思維自由馳騁。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注意語文教學的延伸拓展,擴展學生實踐的空間
如果把學生整天禁錮在課堂上進行思維訓練,連外界新鮮事物都沒有接觸,學生將失去充分發展的思維空間。只有擴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學生的視野才能開闊,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語文教學要立足課堂,但又必須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從多種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讓語文教學真正回歸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創新能力。
(二)廣泛地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安排語文活動。要充分利用課前、課尾時間安排學生自我訓練,以求日積月累。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課前五分鐘朗誦,每日名句欣賞輔助性課堂活動等。更主要是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好每節課內的主體活動,如朗讀、討論、表演等。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可以考慮以課本為本,進行遷移訓練。其次、以課外閱讀為輔,開展語文活動。向學生推薦閱讀報刊雜志,廣泛地開展讀書活動,做讀書筆記。通過開展讀書筆記評比、手抄報展評、辯論會、課前講話、閱讀欣賞等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實踐能力。
(三)投身社會實踐,展望未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創新才能
讓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辦法。通過展覽會、報告會、訪問、游覽、社會調查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了解社會,培養學生開拓、拼搏、創造精神,同時讓他們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勾畫未來的美好前景。通過實踐,學生充實了課本知識,訓練語言實際操作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教師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把創新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用創新理念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劉克蘭.現代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