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少華
摘 要 中學物理教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視中學物理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發揮其對學生的引導、示范和感情作用,進行中學物理教學改革,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普及,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 素質教育 中學物理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1中學物理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所謂素質教育,主要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知識的載體,對學生實施能動的心理和智能的引導。面向21世紀的中學生,應充分利用學生正處在長身體、學知識、增才干的獨特階段及相對遠離物欲與功利的獨特場所,讓學生“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人”。重申“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這一教育的基本原則,使中學階段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边@是中學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與時代意義。
2中學物理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培養他們的創造性的應用能力。教師的職責應當是突出教學而不是教書。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人的能力當中的最高層次。素質教育應以素質培養為本,而素質培養又當以思維能力的培養為要旨。教育學認為,學生無所謂“好”與“壞”。其差別只是學習態度和思維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是培養高水平創造型人才的途徑之一。從人類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少年是智能發展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高峰期。高度的思維能力水平依賴于個體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堅定的目的性等等條件。而中學生已初步具備了這些條件。中學期間,正是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關鍵時刻。教學首先是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記憶,但記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經過思維的加工,予以改進、擴充,并與原有知識進行重構,即實現知識的遷移,方能為其所用,以解決新的問題。否則,單純依靠記憶只能使所學得的知識僵化,于應用毫無幫助。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乃至科研能力應是當前教學所追求的更高目標。
3引導作用
作為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應該而且可以在指點學生把握全局、了解整體構架、掌握基本思路方面做足文章,這就是引導作用的第一個方面。引導作用的第二方面,表現為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即通常所說的學會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基本理由:一是學生是否會學習,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終因素,因此,僅從當前教學效果考慮,教師就必須在學習方法上注意給學生以適當的建議。二是學生學會學習對于學生有長遠的影響,否則當他們走出學校大門后,往往難以適應當今的學習化社會,難以在新的工作環境或任務面前有獨立見解,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作用的第三個方面,表現為合理安排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與訓練量。引導作用的第四個方面,表現為提出思考,學習一門物理課程,需要主動思考問題、思考概念之間的關聯、定理之間的關聯、方法之間的關聯;思考不同方法之間的異同、強弱;思考所討論的課題中遺留的未解決問題,這個思考對于學生往往感到比較陌生,不太注意或者不會注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提出思考、組織討論。轉貼于 中國論
4加強素質教育、改革中學物理教學的措施
4.1大力提倡中學物理的多層次教學法,因材施教
中學物理教學活動受時間、地點的影響,師生間接觸少、了解少,因此在一個教學班級上搞多層次教學法是有困難的,以達到因材施教為目的。
利用先進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中學物理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硬件條件。其特點是單位課時內涵蓋信息量大,自然壓縮了課時;編排自由,可做成適應各種層次學生使用的電子教案。幾年來,隨著計算機及自動控制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模糊物理教學方法應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若將其開設成網上課程,將對物理思維的培養產生重大而積極的作用,更多的人的物理觀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學物理課程幫助學生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的中學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各方面的問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物理實驗課程更是以培養學生觀察、動腦、創新能力為前提,讓學生學會借助軟件平臺,驗證、應用并發現物理學規律,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意義重大。
4.2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為素質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打破教師“注入式”教學觀念,營造一種互動的、無權威性的教學環境。創造性思維教學的先決條件應該是師生的相互尊重和對待知識的平等接納。教師應盡力營造適宜的物理情境,引出物理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傳授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的定義、定理和相關的推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運用物理的思想與方法,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思考,發現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提出自己的見解。
4.3選擇教材,作好素質教育的知識準備
認真把握教材選擇,主輔教材有機結合。“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的問世和投入使用,為中學物理的教學帶來了蓬勃生機。新的教材立意新、起點低,語言敘述簡潔,內容編排現代,習題選擇靠近實際,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不能盲目地使用教材,僅僅依托所用教材授課是遠遠不夠的。部分教材編寫不免倉促,有些內容和習題的編排和次序欠妥。有的過于表面化、形式化,基本訓練不夠,影響到對中學物理的理解和實用性。課程安排上應給予中學物理課充分的時間。教材選擇上教師應認真把握。以新教材為主導,準確體會新教材的思想。教材為主,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專業對物理的特殊要求,進行必要的內容調整和分層次教學。
參考文獻
[1] 趙甲明.論寓德育于科學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 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陳龍安.創造性思維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