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摘 要】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欣賞活動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審美、認知、情感和語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優選內容,喚起幼兒積極體驗;營造氛圍,激起幼兒審美興趣;走進生活,指導幼兒審美感知;任務驅動,激勵幼兒開展創作。
【關鍵詞】幼兒美術欣賞;教學策略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欣賞活動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審美、認知、情感和語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選擇素材、創設情境、走近生活、開展創作等多種教學策略,喚起幼兒積極情感體驗,引導幼兒親近美術,培養幼兒的審美思維和創作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美術教學的整體和諧發展。
一、優選內容,喚起幼兒積極體驗
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是開展好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重要前提。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時,要把握兩個特性,一是藝術性,二是教育性。說得通俗一點,必須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此外,教師必須要基于幼兒視角,從兒童的眼光和趣味出發,充分尊重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精心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發展水平的經典藝術作品,先入為主,促進幼兒情感與經典作品產生共鳴。
比如,《芳草地》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精選經典作品幼兒生活建立聯系,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開始,教師通過多媒體把作品展示給幼兒欣賞,幼兒一下子被這美麗如畫的景色給吸引住了。然后,教師通過連續追問,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表達。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鼻子聞到什么了嗎?孩子們身臨其境,思考想象,語言表達多姿多彩。幼兒由作品出發,和自己的生活鏈接起來,對作品有了新的發現和理解。
教師在精選教學內容時,還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差異。小班可以選擇形象直觀、簡單有趣的美術作品;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可以適當提高作品難度,引導幼兒“跳一跳”,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活動,在觀察、思考和表現等活動中,對作品的色彩、線條和構圖等美術要素有初步的認識和感知,并逐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二、營造氛圍,激起幼兒審美興趣
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營造多姿多彩的學習氛圍,可以激活幼兒大腦認知水平,促進大腦高效整合學習內容,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鏈條,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在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不妨創設故事情境和游戲情境,營造幼兒喜聞樂見的美術氛圍,創設自由安詳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近距離、全方位、多角度地觸摸美術作品,激活幼兒形象直觀的感性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對于美術作品的審美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作品的欣賞和表現中去。
還以《花草地》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為例,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插圖、幻燈、音樂、動畫、視頻多種教學媒介,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經典的美術作品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色彩斑斕的鮮花挨挨擠擠的,如一條多姿多彩的地毯,連綿不絕,伸向遠方。孩子們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順序感知整幅作品,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從花草地到花兒與蝴蝶,再到小野花,在科學合理的認知過程中,孩子們一定會從色彩和構圖兩個方面,對這幅畫有自主建構的獨一無二的審美發現和藝術感受。
三、走進生活,指導幼兒審美感知
大自然是藝術的源泉,也是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課程資源。在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建立小組,結伴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全身心、多角度感受和發現大自然的各美其美和美美與共,感受季節的神奇變幻,感受山河的壯闊雄渾,感受鳥獸蟲魚的搖曳多姿。
又以《花草地》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為例,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到野外,與繁華和青草親密接觸,讓大自然成為鮮活的美術教材。教師可以指導孩子們有序感知小花和小草的顏色、形狀和味道,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受花草的質感,感知花草的香氣,體驗躺在花草地的感覺。這個教學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觀察靜態的自然景物。接著,教師可以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出發,啟發幼兒觀察花草叢中小蜜蜂和小蝴蝶飛行的優雅姿態,和它們嬉戲,理解和感知動態的自然景物。然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孩子們按照不同的順序,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片花草地,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由近及遠觀察。同時,啟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給這片花草地添加一些靜態的和動態的自然景物。最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孩子們把我們身邊的花草地和畫家筆下的《花草地》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感悟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四、任務驅動,激勵幼兒開展創作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個創造者,幼兒也不例外。所以,在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尊重幼兒創造天性的基礎上,根據藝術特點,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智力活動支持,提供繪畫材料,實行任務驅動,在具體的目標任務中,在動手創作中培養幼兒的審美和創作能力。
再以《花草地》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為例,教師要在課前為幼兒準備好各種美術材料。可以指導孩子們用水彩顏料,用紅、黃、藍三種色彩,通過美術技法來表現花草地的美。基于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美術基礎,再根據畫家《花草地》中布局的精妙,教師必須要進行過細的過程指導。比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思考:花草地中的花兒都一樣嗎?孩子們通過觀察,不難發現這些花兒在顏色、形狀等方面有很多不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詞語來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積累第一手美術素材,為下面的自由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教師要從幼兒特點出發,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幼兒感知藝術美和生活美,在積極有效的美術學習活動中,不斷濃厚審美興趣,在感受和創作中逐漸提升審美和創造能力,進而有效提升整個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樊越.幼兒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07)
[2]張瑩瑩.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開展——以大連市某集團幼兒園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