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星
摘 要 任務驅動教學法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是近幾年計算機教學中普遍認可的教學手段。強調學生在“做中學”,使學生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 任務驅動教學法 計算機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62 文獻標識碼:A
計算機教育主要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嫻熟的操作技能,特別是信息時代需要的創新能力。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偏重教師授課能力的提高,忽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活力與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按照專業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標準鼓勵學生多思考、勤動手。當然適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獲取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應用能力的提高更有針對性。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非常適合計算機專業學科特點,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參與,發現問題、并根據自己的認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整個過程中補充知識、鍛煉技能,讓學生體會知識掌握與運用帶來的優勢與成功體驗。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聆聽為“融會貫通”。
1任務驅動教學法概述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完成不同階段的任務為導線,把教學內容切入任務完成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分步驟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以致達到掌握基本知識與解決問題的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不斷更新、擴充知識、模擬實踐的情景,讓學生提前感受工作環境,充滿學習樂趣與挑戰,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自信心。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創意設計問題,組織學生循序漸進探索,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搜集知識,不斷試驗,熟練操作流程。同時,任務的完成不能是封閉的,應具有開放性,這樣才有利于任務的完成,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會最佳。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及優勢
2.1計算機教學中的特點
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的特點有以下方面:
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為社會上各個行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不論是硬件技術還是軟件版本都在不停更新中,大多硬件和軟件都有自己特有的應用范圍與使用周期,過了一定的時間階段即被淘汰。學生在學校期間習得的知識可能到工作崗位上后不適應或者完全無用武之地。這要求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獨立獲取和擴充知識的能力。
另一方面,計算機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對各種軟件與硬件知識的掌握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親手實踐,在實踐活動中理解原理的緣由,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具體本領。實踐性要求高的專業適合任務驅動教學法。
2.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勢所在
第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創造了新穎的學習環境。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別于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置身實際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未來需要具備的知識體系,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者圖書館以及網絡的討論,再輔助自己的必要努力才能最終完成。這樣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裝填是主動的、積極的,學習目標明確而具體,學習動力足,在開放資源豐富的今天,通過手邊的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既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又可以擴大交流范圍提升自己。
第二,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學習熱情的激發。學生圍繞一定的任務開展學習活動,學習目的清晰而具體,學生為了任務的完成必然集中全部精力。學生不需要在教師的“逼迫”之下被動完成教學活動,學習成為增長見識、鞏固所學知識的自然選擇。學生在階段性或者完成指定任務后,會從知識和精神兩個層面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發深入學習的興趣。
第三,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任務由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出來,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已經結合了教學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通過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控就可以掌握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存在的問題,為后面指導具體化提供條件。
第四,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建立以任務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此過程中,自覺性與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為了完成任務,學生需要不斷復習學習過的知識,對新知識的掌握也不再限制在教師教授的范圍與基本內容上,而是通過自己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上網討論與分享獲取有效解決問題辦法。學生不僅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此過程中,也增進了與他人的交流與協作,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在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以及分工協作中獲得了難得的經驗。
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路徑
3.1任務設計要有開放性,難易適中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對計算機了解的程度和具體的計算機運用熟練程度,設計難易適中的任務。任務過難,超出現有學生實際水平太多,不易完成任務,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愿意在投入太多精力在學習上,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階段,要把握好節奏,先易后難的原則比較適宜,同時任務帶有遞進性,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要整齊劃一,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3.2任務設計注意多種能力的培養
協作與創新是未來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要求。教學任務在穩定推進中,也要注意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完成教學活動之后,學會尊重他人的協作與付出,學會與不同類型的群體交流與溝通,鍛煉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中將任務進行分解,由若干小組負責特定的任務,在子任務完成后,再組織能力突出的學生進行綜合。人為設置人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不斷促進小組成員的交流與合作,創新與討論、分享,互相啟發,鼓勵不同的解決方案,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 楊建勛.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3(6):159-161.
[2] 曾祥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翻轉課堂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7):130-132.
[3] 王明明,柴曉麗,于海珠.任務驅動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6):127-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