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衛霞
摘 要 所謂思維張力,是人在創造欲望的驅動下,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按照既定目標伸開思維的觸角,全方位地探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所展現的思維能力。學生思維張力的激活,前提是有能引發思維張力的問題,這些問題通過教學過程的預設和動態生成予以呈現。而依據情境所聚焦的議題則是問題創生的場域,有合適的議題,才會有針對議題的應對策略,才會有思維的探究和深刻。如何通過精選議題、巧設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張力。我在一節《文化生活》的探究課上進行了嘗試。
關鍵詞 精選議題 思維張力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1精選議題
2016年3月,我校迎來了她的七十歲生日。我班學生精心準備,為母校獻上了一系列靜默厚重的大禮,其中一個禮物是由一名學生設計、繪制的有校園春夏秋冬美景的團扇和絲巾。我們知道,團扇等傳統手工藝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百態。然而,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生產與技術革新在促進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技術代替藝術、機器代替手工、共性代替個性、數量代替質量等;趨利甚至唯利的價值取向也沖擊著傳統工匠精神。
2巧設問題
2.1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
在這節《文化生活》的探究課上,我向同學們介紹了傳統手工藝面臨的困境:
——工業替代品價格低廉:現代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提高了生產力,規模化的批量生產,使工業制品價格低廉,擠壓了手工藝品的市場。
——生存土壤發生了改變:傳統手工藝脫胎于農耕文明,現代工業文明的到來,傳統手工藝的生存土壤遭到破壞,一些傳統手工藝的實用價值喪失,比如團扇,原為納涼之物,空調的出現替代了它的功能,大大減少了團扇的消費人群,使團扇的消費市場萎縮。
——工藝人生活狀況困苦:據社科院的一項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調查,超過80%的手藝人在鄉村,而80%中有七成是年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原本靠手藝吃飯的這些人,現在面臨吃飯問題,不少農村的手藝人“背棄”自己的手藝,背井離鄉,來到城市打工討生活。
在現狀描述之后,提出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傳統手工藝世家的后人,在傳統手工藝面臨困境的當下,你會選擇堅守,還是選擇放棄?說明理由。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學生的學生出于不同的考慮給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同學認為: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應該現實些,選擇放棄;也有的同學認為,必須堅守,因為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是責任與擔當;也有的同學說暫時選擇放棄,可以先謀生,有能力和條件之后再堅守……
這個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都有話可說,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2問題設計要有生成性
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問題是相對于預設性問題而言的,好的課堂教學應該做到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有機結合。
在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傳統手工藝世家的后人,在傳統手工藝面臨困境的當下,你會選擇堅守,還是選擇放棄?說明理由。”提出之后,其中有同學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傳統手工藝的沒落有它自然的規律,沒有堅守的必要。
抓住這位同學的觀點,我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除了實用、審美、收藏價值,手工藝品還承載著什么?我們能否任它如自然生物那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深刻性,要做出回答,就得搞清楚傳統手工藝與自然生物相比,它的特質是什么?它的價值是什么?為了突破學生的思維上的難點,我讓學生觀看了視頻:《玉翠驚奇》。該視頻展現了玉雕大師將一塊玉的無用的邊角料,依其自然紋路與顏色的變化,因材施藝、順勢制作,揉入匠人的巧思,造就了一束盎然綻放的蘭花。在學生分享觀后感時,有的同學說:從匠人的精雕細琢中看到了匠心精神;有的同學說:匠人從一塊無用的邊角料中雕琢出美麗的蘭花,從無用到有用,從剛硬到柔美,他從中看到了匠人的智慧……
當學生欣賞、挖掘并分享了傳統手工藝的魅力之后,同學們慢慢感悟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生物呈現的進化趨勢,傳統手工藝并不是生物種群,它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的實踐,它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它承載著工匠精神和思想,它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前人留給后人的寶貴的財富。對它們的傳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堅守是我們堅定的選擇。
2.3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張力,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就要盡可能做到巧引善導,從“如果你是一個傳統手工藝世家的后人,在傳統手工藝面臨困境的當下,你會選擇堅守,還是選擇放棄?說明理由。”到“除了實用、審美、收藏價值,傳統手工藝品還承載著什么?我們能否任它如自然生物那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再到“堅守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智慧。匠人能將無用成就為有用,能將剛硬雕琢成柔美,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從現代工業化給傳統手工藝帶來的危機中找到生機。選擇一項傳統手工藝,談談如何挖掘其在工業化危機中的生機。”
三個問題的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邏輯進行設計,從面對現狀的選擇,到挖掘傳統手工業在工業化危機中的生機,問題層層推進,逐步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動機和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熱情,可以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歷,選擇恰當的議題,并通過有開放性、有層次性的預設問題,抓住生成性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張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