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華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得以成長的主戰場在課堂。而課堂基本是由導入、推進和收束構成,所以高效初中語文課堂離不開精彩的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就像是一出戲的“序幕”,是教學藝術中的重要環節。設計精當的教學導入猶如一把啟開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教學導入應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要聯系學生實際,要新穎有趣,形式多樣,語言簡潔。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所說:“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睂τ谡Z文教學來說,課堂的導入更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要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這樣才會使課堂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如何才能設計好導語呢?我就自己從事多年語文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學導入設計應以符合教學目的性為基本準則
課堂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和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不要使導語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臺階》這一篇課文時,我進行了這樣的導語設計。先讓學生欣賞了歌手崔京浩演唱的歌曲《父親》,然后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父親”主題的油畫。向學生提問:聽到歌曲中對父親的傾訴,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畫面中那張父親刻有歲月印痕的滄桑面容,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眸,你想到了什么?優美的音樂深深吸引了學生,為課堂營造了氣氛,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發。學生們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很快就走進了文本,把握了父親形象的特點,理解父輩、尊敬父輩,熱愛父輩的情感也得到了培養。很好地契合了文章內容和教學目標。
在講授《奇妙的克隆》這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如果你是一個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能再多出現一個羅納爾多;如果你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你當然愿意人世間能再有一個音樂神童莫扎特;如果你是一個美術愛好者,我想你會期待能再有一個張大千、石濤,再有一個愛迪生、愛因斯坦、也是許多人所夢想的。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換句話說,在過去,以上的夢想都只能是空想。但是現在,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寺∈鞘裁茨??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奇妙的克隆》。
二、導語的設計要從課型的需要,題材的不同入手,聯系學生的實際,力求新穎、有趣。
導語的設計要因課型題材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課要注意溫故而知新,要架橋鋪路;講授課要注意前后照應,承上啟下;復習課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不同題材的作品表達方式和內容都不盡相同,設計導語也要靈活多變,才能不落俗套。
例如,在學習王家新的詩《在山的那一邊》時,由于它是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學生是剛剛步入初中大門的孩子??紤]到這些,我結合學生剛入中學的實際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人生就像是一次漫長的登山旅程,它需要我們不停地去攀登,去跨越,去領略山那邊的美景。首先我要祝賀大家,你們已經成功地翻過了小學期間的六座山峰,也領略到了不少的美景。進入中學,欣喜之余,我們發現前方美景依舊,它仍在召喚著我們繼續前行,前方的美景是什么呢?《在山的那一邊》將會告訴我們答案,讓我們一起向山的那一邊出發!這樣呼告式的導入,很快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欲望,使學生愉快地跟我進入了詩的境界當中。
而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一課時,為了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決定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我首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英國著名的將軍威靈頓在一次戰爭中被打敗了,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座破舊的農舍中,心情萬分痛苦沮喪!可就在此時,有一件小事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重新地站了起來,并最終打敗了赫赫有名的拿破侖。那么到底是什么是讓他站起來了呢?原來他看到了墻角有一只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蜘蛛絲一次有一次地被風吹斷,但它毫不氣餒,并最終接好了網。同學們,人生就是這樣,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與不幸,但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事情常常令我們感動,甚至改變我們的境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看看她的境遇是從什么時候改變的呢?我的激情導入,學生們進入了故事之中,興味盎然,急迫地想知道是什么讓作者的境遇發生了改變,產生了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了預期效果。
而在給學生們上小說單元的復習課時,我則用每一篇小說一句話的小結排比作為導入語,讓學生獲得直入正題的鮮明印象。
在《孔乙己》一課的課堂導入中,我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名字的由來。學生的發言中有的說名字是父母對自己的祝福; 有的說名字是父母對自己的一種期望,學生的名字里面大都包含有一定的寓意,即父母長輩對自己美好的祝福。繼而,談到魯迅這篇小說的題目———“孔乙己”名字的由來。別人給他取的這個“半懂不懂”的名字,寓意了眾人對他的嘲笑。這樣,從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入手,進而討論到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命名,學生不僅覺得新鮮好奇,而且對理解課文的立意也會更為深刻。
三、導語的設計形式要靈活多樣,語言要簡潔明快
語文教學導入的形式很多,設計時應交叉運用。不能固定同樣的模式,而應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導入語言要短小精悍,兩三分鐘內就要轉入正題,切忌啰嗦邋遢,沒完沒了,以免喧賓奪主,影響教學效果。
在給學生講授《老王》這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生活艱辛,社會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但卻有一顆金子般地心,他們普通平凡卻傳遞著大愛,卑微渺小卻流露著真情,憨厚樸實卻詮釋著感動,在生活中奏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樂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王》,認真聆聽他內心深處那善意溫馨的獨白。
在給學生講解《黃鶴樓》一詩時,我干脆在講臺上給學生們唱了由這首詩改編的歌曲作為別致的導入,深受學生們的喜歡。
在給學生講解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時,我用了一個諧音謎語“莫登山,莫入林,且向岐王宅里尋”引出作者名稱,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橋之美》的導入是這樣承上啟下的:同學們,在上一課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石拱橋,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欣賞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的文章《橋之美》。
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語文課的導入更能顯示一名教師的綜合素養。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情認真思考,尋找最佳的方案,編寫別致而精彩的導語,盡可能地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悄然動容、神采飛揚、躍躍欲試,快速進入課堂氛圍,真正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理想學習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