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歷代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本文以紫禁城的屋頂建筑造型藝術為研究點,站在服裝設計的角度,結合服裝的配飾、服裝的造型、服裝的材料等方面闡述如何將紫禁城的建筑屋頂造型藝術融入到服裝設計中去。
關鍵詞 紫禁城 屋頂藝術 現代服裝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古代建筑是東方最為顯著且獨立的工程技術,就是和西方的建筑比較起來,也是極其特殊的。許多建筑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豐碑,也是人類藝術的寶貴遺產。中國古代建筑的美學意蘊除了在它的結構方面呈現之外,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屋頂、色彩和勻稱的平面布置。中國古代建筑積累了豐富而成熟的經驗,而紫禁城建筑是當今中國最接近近代建筑特色的經典建筑。
1紫禁城建筑的歷史淵源
宮殿建筑又稱宮廷建筑,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突出皇權的威嚴,更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建筑群。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所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筑規模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臺基、欄板、梁柱,以及周圍的建筑小品。中國古代宮殿建筑是以北京的故宮為典型代表,。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可以說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歷代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實例。
2紫禁城建筑屋頂的特征
紫禁城的屋頂建筑是紫禁城建筑中極具藝術性也極具特色的部分,那深遠的出檐,凹曲的屋面,反宇的檐口,翹起的翼角,突出的脊飾,豐富的瓦件等無處不彰顯著美學的蘊意,可以說,紫禁城的屋頂建筑是紫禁城建筑群中最靚麗的風景。
2.1紫禁城建筑屋頂形式
中國古建筑一般都是由臺基、構架和屋頂三部分組成。但整體上看,中國古建筑在設計上建筑屋頂同屋身比例幾乎是一比一的比例,這一點與重視墻面上的裝飾是有明顯的不同。正因為如此,古代匠師們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利用斗拱創造出各種各樣起翹如翼、極具藝術型的屋檐,巨大的體量和柔美的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筑中最突出的形象。同時,恰當的屋脊雕飾以及對檐口瓦裝飾性的處理,這些都使得屋頂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性標志。古建筑屋頂形式多樣,以高級向低級為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再次是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半坡頂。不同的造型體現著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
第一位:重檐廡殿頂。重要的佛殿、皇宮的主殿,象征尊貴。
第二位:重檐歇山頂。常見宮殿、園林、壇廟式建筑。
第三位:單檐廡殿頂。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單檐歇山頂。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懸山頂。民居、神櫥、神庫。
第六位:硬山頂。民居。
第七位:卷棚頂。民間建筑。
無等級:攢尖頂。亭臺樓閣。
在紫禁城中,由于所處的地方主體宮殿地位等級不同,屋頂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重檐廡殿頂是在紫禁城屋頂建筑中最長見的,是重要的佛殿、皇宮的主殿,象征尊貴。這種頂又稱“五脊殿”,重檐廡殿頂,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廡殿頂又叫四阿頂,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F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武當山金頂,明十三陵長陵祾恩殿即此種殿頂。
2.2紫禁城建筑屋頂的色彩
說到紫禁城里的建筑,其基本、典型的色調為黃紅兩色,大凡品位較高的建筑,均以黃瓦紅墻為基本特征。這一切的黃瓦紅墻都與皇家以及封建統治者內心的華貴、莊嚴、興旺的氣象連接起來,給人一種莊嚴不可凌越的崇高感。
其實在修建紫禁城的之前,并不是用到這么多的黃色琉璃瓦來修造屋頂的,而主要是灰色、黑色和綠色的色調為主。到了明代,顏色才變得更加豐富起來了,而這些顏色當中,皇帝最喜歡的就是黃色了。自從很早以前的漢代之后,黃色的地位就慢慢的變得高貴起來,因為《易經》上說“天玄而地黃”,在古代陰陽五行的學說中,將五色與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黃色為中央正色。黃色袍服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帶兵在外,諸將乘機擁他為帝,把黃袍加在他的身上,成了北宋的第一任皇帝,黃色與皇帝聯系在一起了,最終成為皇帝專用的顏色。所以紫禁城里大多數的宮殿都使用了黃色的琉璃瓦。
2.3紫禁城建筑屋頂的裝飾
紫禁城的建筑屋頂裝飾的分類:正脊裝飾,垂脊裝飾,寶頂裝飾,翼角裝飾,瓦當、滴水裝飾。而最讓人們認知到紫禁城的建筑屋頂裝飾還是正脊裝飾和垂脊裝飾,因為上面有許多的走獸。
紫禁城宮殿屋頂檐角上所塑造的琉璃“仙人走獸”,不僅僅只是帝王宮殿上的裝飾物,而且還是屋頂防止雨水侵蝕滲漏和松散脫裂的重要琉璃部件,是古代建筑匠師們把實用構件與藝術造型巧妙地結合起來的典范。
3紫禁城的建筑屋頂元素在現在服裝上的表現
3.1紫禁城的建筑屋頂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經濟、文化、政治的蓬勃發展,服裝已不單單的作為人們日常穿著的必要品,更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傳承與發展。服裝設計師通常以跨界合作的方式尋求更多的創作靈感與素材,其中服裝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郭培不僅是中國第一代服裝設計師其中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高級定制服裝設計師,玫瑰坊服裝公司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郭培2012“龍的故事”高級時裝系列在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發布。其中就有皇宮屋頂屋檐的設計在服裝中的運用。endprint
尤其是2002年,著名服裝設計師胡曉丹設計的《流動的紫禁城》大型服飾展在金色歌劇院亮相,以紫禁城為題材的近2000套服飾美輪美奐,絢麗多姿,在服裝的靈動之美外演繹出紫禁城的生動氣韻和盛世輝煌,令成都觀眾享受到了一場視覺饕餮盛宴。胡曉丹以紫禁城建筑為題材而設計的這套系列服飾在1995年推出,在經過獨特的聯想和大膽變形,紫禁城巍峨的城墻、金碧輝煌的鎏金大殿以及館藏珍寶,都以次出現在了這一系列的服裝上?!读鲃拥淖辖恰肥窃凇蹲辖恰废盗谢A上進行再創作與升華,以紫禁城的中軸線為題材,將走獸、屋脊、門釘、造型轉移到服裝上,以服飾的精美反映了中國建筑的歷史、文化。
3.2紫禁城的建筑屋頂元素和服裝造型設計
注重建筑般的立體空間,形體顯露,細致描摹已是設計師們所追求的。自13世紀以來就逐步形成了“立體性”外形,完全以人體三維尺度為基礎來剪布料,使其在縫合后形成與人體外形基本相一致的適體造型,烘托出人體的曲線,形成較固定的立體廓型。但有的設計師為了更加的體現人體體形特征,以更為立體的手法,任意向外部空間延展,以減弱人體的表面特征進而夸張人體的某些局部特征。利用建筑特性的服飾造型,設計出更多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的服飾造型。許多設計師運用不同種類的材料和利用現代工業技術的加工手段來塑造藝術形態,使其作品具多維的立體造型及材質的美感。
從國內外的服裝設計來看,服裝造型常常受到建筑的影響,從內容上來看,以服裝整體為重點的造型設計和以局部為重點造型設計。在紫禁城建筑屋頂的元素融入服裝造型設計中,特別是人體的肩部、胸部、背部和臀部都是具有表現其建筑特征的重要部位。而其他部位也因需活動,用硬挺服裝材質表現其建筑感要有利于人體的穿著的舒適度。因此,我們在將紫禁城建筑屋頂造型融入服裝設計中時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我們可以通過局部造型變化來增加服裝的體積感,這是以幾何抽象化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二是在服裝材質自身重量的范圍內,通過堆積面料來增加局部造型的體積感。三是用打褶或收省的方法來增加服裝與人的內部空間。我們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方法是多種多樣。通過各種抽象化的建筑元素,給服裝的外輪廓造型增加了許多趣味性。
3.3紫禁城建筑屋頂裝飾圖案在服裝上的運用
圖案是設計師在設計服裝中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紫禁城的建筑屋頂圖案非常豐富。主要有龍鳳紋祥、仙人走獸,還有瓦當和滴水上的植物紋樣等,形成了具有典型的文化內涵的圖樣。紫禁城的建筑屋頂圖案可以運用到領口的裝飾、袖口、襟邊、胸前、腰部等等。
紫禁城建筑屋頂上的走獸為例,現代的人們把走獸進行變形、提取,運用在服裝圖案上,讓它更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觀。我們將屋脊上的走獸進行提取、概括,去掉某些成分,保留主要的形態特征和裝飾意義,使其特征跟更加的典型明確。
3.4紫禁城的建筑屋頂色彩在服裝上運用
紫禁城里的建筑其基本典型的色調主要為黃紅兩色。在中國但凡品位較高的建筑,都均以黃瓦紅墻為基本特征。如中國高端時尚品牌NE·TIGER 2016“清·旗袍”高級定制這一系列。這一品牌是張志峰先生在1992年創立的中國頂級奢侈品品牌。而作為中國服飾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NE·TIGER始終秉承“貫通古今 融會中西”的設計理念。在2016年高定“清·旗袍”高級定制這一系列華服旗袍發布會上,色彩上提煉了由八旗演變的正黃、正白、正藍、正紅,結合鵝黃、象牙白、月石藍、珊瑚紅八種色彩渲染華美的絲綢。造型上運用經典版華服旗袍復原了乾隆皇帝的朝服和慈禧太后的氅衣,所以正黃和正紅兩色在這一系列中大量的使用。
黑格爾曾說:“服裝是流動的建筑”,設計師迪奧也曾說:“衣服是使女性身體的比例顯得更美的瞬間的建筑。”定居巴黎的三宅一生曾說:“在巴黎,每一座建筑、每一堵墻……都能啟發我的創作?!狈b與建筑之間相互融合,在造型、色彩、比例、材料等方面都以獨特的視角和設計方法表達著藝術價值與審美方式。清代皇宮建筑屋頂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對現代服裝設計有一定的意義。
作者簡介:王漢蒙(1991.6-),女,蒙古族,湖北襄陽市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服飾與童裝 。
參考文獻
[1] 何麗.淺談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紫禁城的色彩學[J].晉中學院美術系,2005.
[2]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0.
[3] 朱松文.劉靜偉.服裝材料學(第4版)[M] 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
[4] 崔玉梅.服裝設計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吳慶洲.中國古建筑脊飾的文化淵源初探[J].中華建筑,1997.
[6] 車衛東,王京菊,唐怡.面料材質與服裝造型風格的關系[J].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2013.
[7] VOGUE時尚網-《VOGUE服飾與美容》雜志官方網站 http://www.vogue.com.cn/.
[8] 網易時尚網 http://fashion.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