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喆
【摘 要】與傳統的圖書館相比較而言,數字圖書館不僅是技術和設備上的革新,更是圖書館生存理念和運行機制的革命,其結果必將對圖書館管理理念、規則、方法、手段等諸方面帶來巨大影響和沖擊。
【關鍵詞】數字圖書館 運行機制 高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81
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處理方法、信息服務內容及其自身的運行模式較之傳統的圖書館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原來根植于傳統圖書館框架下的管理模式難以勝任這一系列的深刻變革。
因此,數字圖書館所面對的信息對象、信息處理方法和信息服務內容必然要求圖書館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型、高效的管理機制。根據有關的研究成果及資料,現對如下4種典型運行機制進行梳理。
一、基于ERP管理思想的LRP(圖書館資源計劃)管理機制
ERP的核心思想是采用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最新成就對整個供應鏈進行系統管理。我們也可以將ERP管理思想移植到數字圖書館管理中,建立LRP(圖書館資源計劃)管理機制。與企業的供應鏈相似,數字圖書館的供應鏈應包括:圖書館實體、讀者、行政管理部門、資金來源部門、圖書館業務技術支持行業及其存在競爭關系的其他圖書館。要實現數字圖書館的有效管理,必須有相應的管理系統——一個在數字圖書館內外捕捉、管理、分析、儲存、放大、分配和利用信息的數字系統,LRP(Library Resource Planning)正是這樣的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系統。
實行LRP管理機制,可以實現圖書館管理的最優化:可以充實和完善數字圖書館內部管理功能,實現對各類資源有效的計劃、管理和控制;信息驅動、面向讀者;具有面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的接口,如館長決策支持功能、部主任信息管理、操作接口等;業務經營活動與管理過程融會貫通;優化供應和流通渠道的功能,即供應鏈管理的功能;前端讀者關系管理的功能;支持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E-Commerce);內涵不斷追求創新的機制等等。而要實現數字圖書館管理機制的優化,則要發揮商業的圖書館管理軟件和圖書館網站建設的作用。前者具有圖書館業務自動化處理功能,而圖書館網絡應結合商業圖書館管理軟件提供的資料,能夠給讀者提供一個集成管理與服務的接口。二者互相結合,便形成了數字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系統——圖書館資源計劃(LRP)。
二、分布式業務機構機制
(一)數字化資源建設部門應一并承擔起信息資源獲取、信息資源整序、維護的功能,實行采——分——編一體化的作業流程
具體來說,一是將傳統圖書館收藏的紙質文獻轉化成數字化文獻,然后進入網絡環境,即建設所謂現實館藏;二是將對文獻信息進行選擇、發掘、組織、加工及提供服務的一整套技術作用于網絡信息資源,使這些資源成為本館的虛擬館藏。然后對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進行整理、加工,運用新的編目模式(如Dublin Core)對其進行著錄,同時需要做大量的指引庫建設工作,以便通過它檢索到有關異地數據庫的資源。
(二)數字化資源服務部門應該是一個融外借閱覽、參考咨詢、網絡導航、用戶培訓等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化服務部門
通過開展信息查閱服務、網絡接入服務、參考咨詢服務、用戶培訓服務等,促進了部門間的溝通融合,從各自獨立變為彼此合作、統籌安排;合并了相似功能的環節(如讀者身份的多次確認);簡化了工作步驟,使圖書館管理更加效率化、合理化與簡單化;更充分體現圖書館“一切為讀者”的宗旨,能使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服務功能有更直觀的了解,方便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
(三)技術保障部門是數字圖書館的關鍵部門
主要負責軟硬件的維護、更新、升級工作,保持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保證圖書館網絡的暢通;負責數字化文獻的備份工作,按時進行數據的備份,并關注系統軟件的更新會給數據的長期保存帶來的障礙,做好數據的遷移工作;負責系統的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害和黑客攻擊可能給該系統帶來的危害。
三、放射狀網絡信息資源機制
建立若干個分工協作的個體數字圖書館,形成一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放射狀網絡信息管理與開發機制。由于網絡信息資源是綜合性、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不便于從學科專業的角度出發劃分各數字圖書館管理的信息資源范圍。為此,可考慮從信息提供主體的角度出發,按不同的信息提供主體來劃分數字圖書館所管理的信息資源范圍。這種管理機制具有較明顯的優點:各數字圖書館通過分工協作,在各自組織范圍內對網絡資源進行有機組織,既擴大了信息資源的覆蓋面,又較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各數字圖書館只需考慮一種類型信息的分類問題,只負責組織開發某種類型的信息,這樣對各種類型信息的集中分類要容易,而且范圍相對較小,易于提高查詢結果的準確性。
四、工作站——局域網——互聯網三級版權管理機制
知識產權管理是數字圖書館所面臨的最為復雜和最有挑戰性的課題之一。既有法律、經濟方面的問題,也有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問題;既涉及版權所有者,也涉及版權使用者。從版權管理體系的設計思路上來看,對不同內容、不同性質和不同管理對象的圖書館所采取的版權管理模式應有所不同;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應有所不同;一般讀者與重點讀者應有所不同;不同類型圖書館也應有所區別,這是設計數字圖書館版權管理體系的主要考慮因素。
這里提出的三級版權管理機制的基本設計思路是,將不同的版權內容分割成不同的管理模塊,分級進行管理,在保證對版權作品進行有效控制的同時,實現公眾對信息的最大可獲取性。工作站級是保護程度最高的一級,專機專用、專人管理。而局域網級則是一種完全建立在合理使用原則上的版權保護級。在這一級中,讀者可以根據合理使用原則閱覽版權作品,圖書館員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互聯網級是版權保護程度最低的一級,它對用戶的管理是松散的、寬松的,對內容的檢索與獲取基本無限制。劃入互聯網級的服務內容主要有圖書館OPAC、動態報道和公有領域作品,包括事實、新聞、評論、法律條文等。
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也應該是面向全世界每一個有知識獲取需求的人,它應該在任何時間對任何讀者開放。盡管互聯網為圖書館員的這種夢想創造了技術上的可行性,但真正操作起來卻不得不接受版權保護的制約。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考慮,互聯網級的設立是很有必要的,這真正在信息使用和版權約束之間起到了一種協調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明亮.數字圖書館與數字化學習、知識管理——也談《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及CNKI網格資源共享平臺、“中國知網”門戶的設計思想[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1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