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摘 要 電視節目制作是一項綜合了藝術性、技術性、創新性特點的重要工作,不僅有著嚴格的制作流程,還對具體內容、制作水準、質量水平、內涵層次有著高標準的要求。因此,想要獲得理想的節目效果并非易事,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與配合。本文從影響電視節目制作質量的幾個方面入手,結合具體的應對策略展開深入探究,希望能夠促進電視節目制作模式的創新變革,提升綜合技術水平,為電視節目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電視節目制作 質量 標準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優秀電視作品的產生離不開電視節目制作人員的精挑細選和包裝制作,正是他們的辛苦付出,才誕生了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電視新聞或電視欄目。而這些電視節目一經出現,就憑著自身美輪美奐的畫面、扣人心弦的情節,引得觀眾在看完節目后不由地評價一番,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近年來,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水平持續提升,更讓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等深受大眾歡迎的代表性電視節目。然而,在這些繁榮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問題,急需電視節目制作人員對節目的性質、風格進行重新的定位與調整,以滿足物質逐漸飽和狀態下人們對精神愉悅的高要求。
1影響電視節目制作質量的幾個主要方面
1.1節目深度不夠,鮮有創新
縱觀當前我國的各類電視節目,不難發現問題最多的就是缺乏內涵,鮮有創新,尤其是一些綜藝節目更是完全依賴于搞笑和模仿來吸引觀眾眼球。但在觀眾的文化和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的大環境下,電視節目如果立意不夠深刻,或者缺乏創新,很快便會被觀眾所拋棄,最終被其他節目所取代。曾經萬眾矚目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受到新興媒體和其他平臺的創新節目的沖擊和挑戰下,收視率逐年下降。如果沒有足夠的新意,最終必然會失去觀眾緣,從中國人團聚必看的電視節目中敗下陣來。當然,這并不代表新生的電視節目十全十美,其中存在的問題也許更多。比如,當下一些很火的綜藝真人秀節目,其制作同樣有著自身的短板。其一,嘉賓選擇不當。有的綜藝節目在第一季時對受眾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挑選的嘉賓普遍有著穩定而寬廣的受眾,但在第二季時常常會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受眾減少,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嘉賓選擇不當。其二,模仿痕跡明顯。很多大熱的電視節目并非原創,無論模式、賽制還是制作都帶有強烈的模仿痕跡,這樣的節目雖然在第一季能夠獲得較為熱烈的反響,但在第二季時多會因為依循同樣的賽制規則,造成受眾審美疲勞,最終被其他節目所取代。
1.2編導受局限,發揮空間小
作為電視節目創作過程中最核心的工作,電視節目編導需要負責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電視編導不僅要負責藝術創作、組織與指揮、命令發布,對作品進行把關檢查,還要與社會打交道,做好各方面的協調。但在實際的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部分編導會受到多方限制,發揮空間較小。首先,新媒體的沖擊。當今時代,各種新媒體不斷涌現,使得電視媒體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尤其是在一些資源貧乏,內容監管存在漏洞的電視節目中,編導在選題上多以一種視角切入,同質化現象嚴重,或者一味求新求奇,內容低俗,品位不高,對受眾沒有實際意義。這種過慢或過激的行為皆不可取,無法在新、快上收獲效果。其次,主持人的阻礙。雖然當前的主持人幾乎稱得上全才,但在一些較大場面,需要主持人擁有強大的應變能力和現場組織能力時,仍有一些主持人無法自如有效地駕馭場面,這不僅影響了節目的播出效果,也影響了節目的編輯制作。究其原因,與編導在人員的選擇中沒有考慮全面有一定關聯,從而導致節目的整體效果不理想。再次,電視臺資金緊張。電視節目的制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全國眾多家電視臺中,資金匱乏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就使得編導無法自如地發揮應有水準,同時給節目帶來了不利影響。
1.3攝像成果欠佳,視感待提升
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攝像有著極強的存在感。任何電視節目的制作都必須建立在攝像的基礎上,所以攝像師的素質高低至關重要。但是,從實際的拍攝來看,仍存在幾個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拍攝角度問題。在拍攝的過程中,攝像師要找好攝影機與拍攝物體之間的角度,科學處理拍攝物體的主次關系和順序,給觀眾一種主次分別又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很多攝像師在拍攝時存在拍攝角度選取不當的情況是不爭的事實,直接導致節目整體的畫面主次不明顯,也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的視覺疲憊感。其次,拍攝高度問題。部分電視電視節目在拍攝時始終保持同一個高度,或者僅進行少量的高度轉換,這極易使拍攝畫面變得單調無味,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更無法滿足觀眾不同視距、不同視角全面觀看的要求。最后,采光與色彩問題。光與色彩是攝像的靈魂。但仍有部分攝像師在節目拍攝過程中,對采光問題不夠重視。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那么便無法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感、層次感、景物線條透視和影調的對比,使畫面乏味。
2提高電視節目制作質量的幾點建議
2.1打造精品節目,敢于創新
想要提高電視節制作質量,先要從風格定位入手,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融入創新意識,對節目的制作、包裝運營進行大膽改革,打造精品節目。首先,提高節目的審美意識。節目審美意識是其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失去這一點,那么節目必然會遭到觀眾的拋棄。為了賦予電視節目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必須在制作過程中摒棄陳舊的形式和內容,有趣而不惡俗,新鮮而不夸張,讓觀眾時刻處于一種新穎且真實、趣味且獨特的審美體驗中,如此便能迎合時代的發展,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其次,打造強大的品牌欄目。有了新穎的立意和審美后,電視節目制作要向品牌化邁進,致力風格的打造。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經過十幾年的風雨歷練,《快樂大本營》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品牌,其明確的風格定位搭配特定的主持群體,將娛樂輕松作為主旨,為自己構建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力量。即便同類節目此起彼伏,有的也曾對它構成相當的威脅,但強大的品牌效應和深入人心的形象,已經使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深刻于大眾的腦海。再次,及時與觀眾溝通交流。節目創新,其目的是尋求最大的觀眾群,所以心里想著觀眾,和觀眾進行溝通交流,是電視節目制作的一個關鍵點。必要時,還可通過新節目的問卷調查表、觀眾座談會等形式,獲取觀眾對新節目的要求或建議等。endprint
2.2強化編導能力,擴大發揮空間
面對電視節目形態、制作手法的發展以及觀眾需求的多樣化變化,電視節目編導必須強化自身能力,擴大發揮空間,為電視節目的制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具體來講,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首先,提升思想認識。面對新媒體帶給電視節目的嚴峻挑戰,編導應提高思想認識,將電視節目進行市場細分,以受眾為中心,為不同的受眾群體根據實際需求提供不同的電視節目。在此基礎上,編導還要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積極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將新媒體帶給電視節目的沖擊變為提升的動力,實現網絡電視與傳統電視相結合,在發揮傳統電視節目制作優勢的同時,以技術引領,以科技提升,從而獲得最大化的藝術效果。其次,強化專業能力。任何一位電視節目編導都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能夠在專業包裝策劃上發揮專業能力,為節目提供更加廣泛的技術支撐。無論遇到主持人現場把控能力欠佳還是節目資金不充足等情況,電視節目編導都要以自身的專業能力將其影響降到最低甚至完全消除。這其中包括對主持人的技術指導和團隊的協調組織。可以說,電視節目制作水準離不開編導的專業能力,只有不斷得到強化,才能將電視節目做好做精。
2.3提高拍攝技巧,服務節目制作
攝像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一個優秀的攝像師要時刻保持進取精神,重視提升自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踐行藝術工作者的使命,為電視節目制作盡一份力,將觀眾心中的話語和期待用畫面表達出來,讓觀眾從電視節目中有所收獲。無論上文提及的攝像角度、高度還是采光與色彩等問題,綜合來說,全有賴于攝像師的整體素質,所以其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首先,多進行專業學習。當前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攝像師必須具備藝術創作能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攝像師必須認真學習相關的拍攝技術,同時加強對同類節目拍攝的對比學習,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提高畫面拍攝質量。其次,提升文化內涵。攝像師并不單純負責拍攝,更要具備編導意識,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武裝自己,借助強大的洞察力為拍攝增添技術亮點。最后,進行實踐應用。豐富的理論知識需要實踐的強化。對于攝像師而言,要積極將自身所學運用于實踐,在不斷的學習與總結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將拍攝環境與拍攝藝術有機結合,充分展現出拍攝內容的藝術情感。
3結語
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和眾多的電視節目數量,這一點無可置疑。尤其高水平的網絡化、數字化編制模式,更是大大提升了節目處理制作效率,創造了顯著效益。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說明我國的電視節目制作水平已經發展成熟,不需要繼續進行大而深的探索,很多細節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必然會出現收視率低于預期直線下滑的情況。基于這一現實,我們必須在節目制作過程中轉變思想,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從節目內容、策劃組織與攝像等細節入手,做好每一步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引導電視節目制作朝著先進、科學、高效、持續的方向發展,創設顯著效益。
參考文獻
[1] 孟秋. 淺析電視節目制作方式的演變及分類[J]. 現代企業文化, 2017(6).
[2] 蘇楠. 關于提高電視節目制作質量的幾點探討[J].科技傳播, 2015(11).
[3] 蘇日太. 電視節目編輯制作的幾點探討[J]. 大觀周刊, 2012(52).
[4] 唐艷秋. 電視編導在電視節目制作中的作用[J]. 西部廣播電視, 2014,8(16).
[5] 楊術, 王淑華.淺談如何激發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0(2).
[6] 姜幸. 特寫鏡頭在電視新聞編輯中的運用[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