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徐琪 高鵬
摘 要: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受到其巨大的沖擊。特別是地方市級、縣級廣播電視臺,因其傳播范圍相對有限,新聞資源也不及省臺、中央臺那般豐富,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也是最大的。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技巧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技巧
長期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聞活動也取得了相應發展。同時,信息傳播方式也隨之不斷發生著改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活動。人們對新聞的需求,也在此新形勢之下持續增長。然而,要使創作出來的新聞作品更為精彩,就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掌握有更多的新聞采編技巧。因此,當前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深入思考,如何在新形勢之下,積極探索出新聞采編技巧的提升途徑,進而使新聞采編能力得以提高,新聞作品質量得以保障。
1 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講的就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媒體事業也不例外,競爭氛圍也趨向白熱化。新聞媒體所具有的競爭力,受到新聞節目質量高低的直接影響,質量高則節目競爭力強、收視率、收聽率高。所以,新聞采編工作就顯得尤為關鍵,其不光是對一個新聞采編人員工作能力地體現,還與新聞節目質量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更是對新聞媒體事業競爭力標準的直接衡量[1]。因此,為了使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獲得更多的新聞線索及素材,提升自身收聽率、收視率,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視程度有其必然性。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更好地開展,既能使新聞的可靠、完整、真實、順暢得到保障,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聞工作的水平。
2 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新聞采編模式單一
信息及時準確、內容深刻詳細、形式新穎多樣,是廣播電視新聞最主要的特征。然而,由于地方廣播電視臺受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新聞采編信息不能進行第一時間地傳播,且缺乏真實準確。此外,縱觀當前的地方廣播電視臺,多數仍以采訪為主,采用固定的播報模式來對新聞進行報道。然而,這種單一乏味的采編方式,在如今發展速度迅猛的社會環境下,已經不能對廣大受眾的需求進行有效地滿足。同時,新聞內容缺乏深度也會給新聞事件的可讀性與深刻性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2.2 新聞信息缺乏時效性
時效性是新聞信息所具有的重要特點之一,然而,在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中,由于一些設備或是采編方的問題,致使不能夠第一時間將新聞信息傳播出去,給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帶來極大影響,導致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信息時效性不佳。另外,當前移動設備得到廣泛地應用,網絡變得普及,很多人們習慣于通過網絡來進行信息的獲取,不再依賴于通過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播報來獲取信息,這些都給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帶來沖擊[2]。
2.3 采編內容重復化
近年來,隨著電視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國廣播電視臺的數量得到了很大程度地增長,然而新聞報道內容重復的現象卻在地方廣播電視臺之中愈加明顯。例如,某個民生新聞中所報道的問題,吸引了大量社會公眾的目光,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那么其他電視臺便會紛紛跟隨報道,導致同樣的新聞內容在不同的地方電視臺多次重復。長期如此發展下去,必然會給地方廣播電視臺收視率帶來影響,使電視臺新聞報道失去其應有的特色。
2.4 新聞采編人員職業素養不足
處在現今這樣一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之中,我們對于信息的傳播速度十分注重,但伴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持續發展,對于新聞人們不單單只是求“新”,對于題材也有著要求,要求新穎、獨特。然而,當前部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采編人員對于新聞的見解還停留在以往陳舊的觀念之中,對于新聞的報道一成不變,思維創新性較為缺乏,職業素養不足,導致了無法深入地對新聞進行解析,沒辦法有效滿足廣大受眾的要求。
3 怎樣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技巧
3.1 豐富新聞采編方式
現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先進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而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應用到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則能使新聞工作的效率及質量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采編人員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可借助多種采編方式來提高新聞采訪、編輯工作的成效。例如,網絡采訪、現場采訪、電話采訪等等。將多種方式進行合理、有效地結合,進而創造出新的新聞形式,更好地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從而更好地吸引受眾的目光,促進地方廣播電視臺收視率的提高。
3.2 增強新聞的時效性
正是因為新聞所具有的極強時效性,才得以稱之為新聞,若是對某個大家都有所聽聞的事件進行報道,那就不能夠稱之為新聞了。新時代下的新聞采編人員應在事件發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到達現場,始終講究時效,保持較高的機動能力。同時,能詳細地對所發生事件進行解析報道,也是一名新時代的新聞采編從業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職業規則[3]。就目前新聞媒體事業的發展趨勢而言,搶先對重大突發事件進行報道,能夠更好地將群眾的目光吸引過來,有助于新聞事業競爭力的增加。
3.3 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的采編技巧
新聞采編人員在新時期之下,應在工作閑暇之余不斷地加強自身理解知識的學習,對國內外一些優秀的采編技巧、經驗進行積極地借鑒。從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復制出一套相對合理、完整的新聞采編流程。此外,新聞采編人員在學習、借鑒的過程當中,還應擁有一個中心采編思想,使之能夠在新聞采編的實際工作之中,對整個新聞采編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做到清晰、明確,在提高新聞采編效率、質量的同事,促進自身職業素養不斷地提升。
3.4 加強節目品牌效應的建設
品牌對于電視節目而言,是指其聲譽,推動地方廣播電視臺新聞品牌更快的建設,有利于該電視臺節目的影響力地提升。同時也是直接證明了,該節目采編具有著較高的質量。此外,當地方廣播電視臺自身的品牌效應得以樹立之后,收視率的增長也會為該節目的新聞采編人員,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及認可感,促使其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更為積極、主動,從而使新聞采編質量得到更好保障。從受眾的角度而言,某個地方廣播電視臺樹立了品牌效應,會增加受眾對于報道內容的認可度,促進受眾信任意識的建立。
3.5 處理好同期聲與主播聲之間的關系
廣播電視與報紙等媒體相比,所具有的最大優勢,就是能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播。與畫面發音體產生時候的場景和情景等同一時間攝錄的聲音,即為同期聲,也包括現場效果聲、背景聲以及人的講話聲。簡而言之,同期聲就是現場聲。典型的同期聲在電視節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電視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構成新聞稿的關鍵段落。若同期聲與主播播音能夠融為一體,兩者之間相互補充、配合,一同完成傳遞信息的任務,則會為受眾帶來更為真實、樸素、完整的視聽信息,給受眾營造出更為真實的現場感。
4 結語
總之,我國新聞事業仍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新聞采編工作必須在保留以往優良傳統的同時,通過多種方式、途徑來加強自身的新聞采編技巧,從而實現新聞采編質量的提升,推動地方廣播電視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蔚.地方廣播電視臺民生新聞采訪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6(16):207-207.
[2]黎華彥.關于地方臺廣播電視節目創優的幾點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17(5):174-175.
[3]趙際春.本土化是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核心競爭力[J].數字傳媒研究,2016,33(6):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