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摘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課堂教學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負有重要使命。立足教材,分析把握中職學生學習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教學方法及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以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中職德育 課堂教學 實效
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先”,“德為立國之基”;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教育科學奠基人赫爾巴特先生說:“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能夠歸納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古今中外的有識之士都將道德視為立人之根本,將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作為專門學科,德育教學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負有重要使命,一名德育教師,如何通過教學過程讓德育課程發揮實效,是實現和完成這項使命的關鍵。
一、 立足教材,分析把握中職學生學習特點
立足教材,分析和把握學習對象的學習特點是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實效的基礎。
中職德育教材,面向的是從普通中學邁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內容涵蓋職業技能和理想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經濟政治相關知識,符合職業教育德育需求,如果能讓學生切實理解、接受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行為習慣、政治傾向、理想信仰,真正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專注度不夠、自制力不夠強的特點。并且在一般人傳統觀念里,努力學習的目的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才有好前程,而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認為自己是“學渣”,以致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熱情不高,普遍存在厭學情緒,加之外界的網絡、游戲、享樂等都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使得他們無心學習。我們德育教材中又不乏一些諸如公民道德、法律知識、經濟政治常識等一些理論性強的內容,如果不針對中職學生這些學習特點,采取有效對策,僅靠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課堂無一例外會呈現教師在講臺上自說自話,臺下睡倒一片的場景,德育課程便又流于形式,走完過場。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實施“因材施教”,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理解、接受所學知識和理念。
二、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就是教師肯花大量時間和心思,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做好課程設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得最多、也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達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訊息。但是如果全程采取這種單一的教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那么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多半調動不起來,教學效果也不好,面對中職學生,負面效果更甚。那么我們可以想一些創意的方式,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們在選擇同學發言時,不采用傳統點名或指定某一人的方式,而是運用小游戲來選擇對象。例如請全班同學按某一順序依次報數,但逢某一數字的倍數不能報,輪到該數字的同學只能拍手代替報數,做錯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這樣,回答問題的學生不會有被動指定的逆反心理,課堂氣氛也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另外,德育教學內容決定了,如果只采用講授法傳授知識理念,很容易變成 “口號式”、理論脫離實際的說教,學生容易感覺枯燥乏味、不理解、甚至反感。那么多選擇運用合適的案例,用案例代替說教,更事半功倍。一方面學生喜歡聽案例,另一方面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選擇那些他們身邊的或與他們同齡的人物、事跡,更能讓他們感同身受,引起他們的共鳴,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有討論法、練習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加以設計運用。
再有,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卡紙、實物模型等視覺教具,增強教學效果。
傳統教師上課過程中全程僅用板書來提示課程的知識點,或者在PPT上呈現知識點,這是必要的,但是要想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還得多運用一些視覺教具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德育(二)經濟與政治常識這本教材的第三、四、五課,是關于我國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知識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經濟和政治生活,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鉆研精神發奮學習,為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做準備。但這部分內容很容易讓學生覺得乏味,那么我們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體現我國經濟、政治制度演變,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片或宣傳視頻,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進行播放,這比單一采用板書或PPT教學效果更好。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實物教具,比如說到介紹信用卡這個知識點,那么我們可以將儲蓄卡、信用卡實物拿到課堂上來,給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我們也可以事先在課前做一些彩色卡紙,將重要知識點寫在卡紙上代替黑板板書,提高學生的關注度。
最后,就是關注學生、多給學生肯定和贊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蓋杰和伯令納合著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寫到:“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有時,教師忘記了他們對于學生的表揚是多么重要。我們看到一些教師從不對學生說一句好話,這種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尤其中職生,他們大多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家庭鮮少得到表揚,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厭學,而課堂教學中多給予他們肯定和贊美,能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獲得受人尊重的需要的滿足,帶給他們樂觀、自信與不斷進取的力量,在這種心境下,學生學習意愿會大大增強,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教師多花時間和心思,做好充分的課程設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多鼓勵和表揚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課堂教學實效,也才能不辱時代賦予我們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