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凝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裁軍背景下部隊文藝團體的發展做出了淺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軍事文藝也是戰斗力”“ 把戰斗力標準在文藝戰線鮮明的立起來”等新思路新觀點。
關鍵詞:裁軍;部隊文藝;發展;新思路
2015年9月3日,國家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裁軍30萬員額”。目前有種“解讀”:軍隊裁軍就是要裁文工團。這樣的解讀過于簡單、草率,對部隊廣大的文藝工作者也有失公允,更是對“裁軍30萬員額”的一種誤解,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降低了軍隊改革的意義和作用。
通過歷次裁軍歷史可以看出,解放軍的每一次裁軍,都是著眼國際國內形勢變化,適應科學技術和戰爭形態的發展,為提高軍隊戰斗力而進行的。解放軍非戰斗機構龐大,非戰斗人員包括機關兵、文職人員、文工團、軍事院校和軍方下屬的各媒體等部門。據公開資料,全軍專業文藝院團大概包括7大軍區政治部文工團、西藏、新疆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空政文工團、海政文工團、二炮文工團、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解放軍軍樂團等,一共有16個團。加上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影視制作和舞蹈藝術機構,全軍各類文藝兵至少一萬人。盡管此數量對于30萬裁軍員額很小,但其產生的影響和意義不可低估。
軍隊文藝團體的誕生歷史幾乎與人民解放軍同步。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主導的“三灣改編”時就確立了軍隊文宣作為政工力量輔助的治軍策略,在軍隊籌建初期,紅軍、新四軍等師團部隊就注重話劇、歌舞等各類文藝宣傳骨干培養,以提振鼓舞士氣。火線鼓動,是中共軍隊文藝兵們的分內事。不能否認,文工團在特殊時期還是發揮過很大作用的,他們卓有成效的宣傳鼓動工作,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更為重要的是,戰爭年代的文工團戰士與普通士兵沒有多大差別,可以說是“拿起槍來打仗,放下槍后宣傳”,比普通士兵并不輕松多少。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當下的文工團已然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內部而言,一是生存與發展面臨困難。目前所有的文工團都是由國家掏錢“供養”。有些文工團借助商演來緩解這一問題,但商演方面的嚴格規定又形成高門檻。外部來說,文職“將軍”也常引起爭議,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將軍”,更讓外界頻加猜測,雖多有解釋,但難消公眾誤解。另外,文工團的幾位明星更是觸發了公眾敏感的神經,李雙江的兒子李某某駕寶馬車打人,后又卷入輪奸事件;韓紅駕駛無牌車、軍隊牌照豪車、“套牌車”違章等事件,讓文工團的“聲譽”受損不少。此起彼伏的反腐浪潮,更使文工團被置于風口浪尖。此外,軍隊文工團“特招”有損軍威,軍隊文藝工作者軍銜、職務過高,也備受詬病。相對民間,軍中的怨氣更甚。在商業浪潮下,文工團的明星們可以頻繁走穴,不少文工團的男女明星出行被助理簇擁,居有高檔別墅,行有豪車接送,用的也多是國際頂級奢侈品,這與普通中下階軍官及士兵的微薄薪水形成了強烈反差也招致眾多基層官兵的強烈不滿。十八大以來,中共高層針對軍隊展開“刮骨療傷”式的整風肅紀行動,已對文職三級和文工團開立新規,減少文工團規模亦多有討論。軍內人士認為,解放軍文工團的大量存在,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軍費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會挫傷軍隊士氣和戰斗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否定文工團的工作。“不能因為一些軍隊文藝隊伍里的不良分子與軍隊貪腐有關系,就否定整個軍隊文藝工作。”軍內亦有人士認為,讓文工團回歸至“拿起槍來打仗,放下槍后宣傳”的傳統,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裁軍背景下,部隊文藝工作的根本性質、根本目的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為兵服務,提高部隊戰斗力。隨著形勢的發展,從戰爭年代到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后,軍隊文藝工作者的服務方式越來越正規了,尤其是在今天文化載體、傳媒極其發達的情況下。他們需要用新的條件去服務部隊,通過拍攝電視劇、話劇、電影,用網絡等方式,把軍隊創作的文學作品、電視劇、電影、音樂、舞蹈、雜技向軍隊和社會傳播。
首先,解放軍裁軍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部隊戰斗力,而絕非為了簡單裁人,目標更不是針對部隊文工團、體工大隊。按照權威部門發言人的解釋是“改革裁軍重點將是壓縮老舊裝備、精簡機關和非戰斗機構人員、調整優化軍隊結構”,同時強調“將分步實施”。實際上,此次“裁軍”是為了調整優化軍隊結構,解放和發展戰斗力,增強軍隊的活力而進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部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其次,大眾要了解“文藝兵”的作用,不能隨意“妖魔化”文藝兵。長期以來,社會上一些人一直覺得“文藝兵”團體“隊伍太龐大”“浪費軍費”“難管理”“把賺錢當最大的本事”,甚至將一些文藝工作者的個人負面新聞上升對整個軍隊文藝工作群體評判,成為對其“存和留”、“立和廢”的標準。實際上,政治工作是我軍的我軍看家本領,黨領導軍隊當然要有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開展,文藝宣傳實際上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為此,習主席曾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鼓勵“軍旅文藝工作者要圍繞強軍目標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最后,“部隊文藝”的改革問題是軍隊深化改革的一部分,簡單的裁撤不是軍隊改革的初衷,也不是軍隊文藝改革的目標。部隊文藝團體作為部隊一份子,和部隊其他組成部分一樣,必然面臨深化改革,必然面臨著壓縮甚至是裁減,但是絕不是“一裁了之”,這不是部隊改革的初衷。同時,軍隊文藝工作的改革,就是要按照軍委既定的指導思想進行全方位改革,充分認識到軍事文藝也是戰斗力,要把戰斗力標準在文藝戰線鮮明的立起來,把滿足基層官兵精神文化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廣大基層官兵共享軍事文化藝術的發展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文藝工作面臨著來自信息時代、市場經濟和社會分工細化的嚴峻挑戰。當前,必須深刻領悟軍民融合的重要意義,堅持軍民一致、軍民融合的優良傳統,正確看待軍隊文藝產品的多重屬性及生產方式變化,創新思路,推動軍隊文藝工作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努力開創軍隊文藝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資料:
1 張云海;;對當前文藝工作弘揚民族文化缺位的思考[J];理論學習;2015年02期
2 孫成娟;文藝工作要唱響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主旋律[N];延邊日報;201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