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彬
(西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的困境及出路
——以重慶市的實踐為考察重點
□張惠彬
(西南政法大學 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專利權質押融資是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措施。歷經20多年的發展后,專利質押融資在我國存在法律法規配套不足、高素質專利人才缺乏、專利評估機構權威性不高、金融機構信心不足等問題。重慶市的專利融資工作起步較晚,但在規模上實現快速的增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未來我國須通過完善專利權質押融資的法律制度、加快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專利評估體系、降低金融機構的專利權質押風險等方式促進專利融資事業的發展。
專利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專利評估;專利代理
專利權質押融資是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措施。自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開展專利權質押試點工作以來,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至2016年底已累計達到436億元[1],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通過專利權的質押融資來擺脫融資難的困境。可以說,我國的專利權質押融資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然而,與國內近60萬件的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而言,每年數千件的專利權質押規模仍然顯得過于渺小。重慶市的專利融資工作起步較晚,但近年在規模上實現快速增長。2015年,重慶市科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知識產權局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重慶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明確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申請條件、范圍、融資用途、扶持政策,規范了質押貸款的兌現流程、監督處罰以及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實行一年后,據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16年前十個月,重慶市僅專利權質押融資就達7.5億人民幣,較2015年的4.4億元增長了70%。本文從專利權質押的法律概念及專利質押的發展現狀為立足點,探析專利權質押融資的申請條件及程序,重點分析我國專利權質押融資發展中存在的困境及對策,特別是總結重慶市專利融資的經驗,旨在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專利權質押融資,在新常態下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一些建議。
我國《專利法》1984年就制定了,然而我國的專利權質押一直沒有開展實質性的工作。直至1995實行的《擔保法》才正式明確了“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可以出質。199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啟動了我國的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2008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開展了知識產權融資試點工作,促進專利權的轉化,發揮知識產權的融資功能。2009年后專利權質押融資數量每年遞增,從74億元人民幣增至2016年的436億元(見圖1)。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 《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國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可以說,專利權質押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知識產權轉化的重要手段。

圖1:全國專利權質押融資總額(2009-2016)
不過,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在創新驅動的大背景下,專利權融資其實并不如人意。全年436億元的融資總額看起來很多,不過比起我們每年數十萬億的信貸額度,顯得不值一提。按照我國知識產權局的數據,2016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經突破100萬件,三種專利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申請總共346.5萬件,已經連續6年全球第一[2]。但我們每年能質押的專利有多少呢?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15年的數據,僅有2205件[3]。與動輒百萬件的專利統計數相比,2205件顯得微不足道。專利權質押融資在我國仍然是一個“小眾”的行為,如何讓專利權質押從“小眾”走向“大眾”,各地政府部門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
3.1 法律法規方面
一方面,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法律制度起步較晚,法律法規籠統抽象,缺乏可操作性[4]。1995 年,全國人大頒布了《擔保法》,使得知識產權質押有了法律依據。在《擔保法》頒布后,為了使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有序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局、版權局、工商總局先后制定了 《專利質押合同登記管理暫行辦法》《著作權質押合同辦法》《商標專用權質押登記程序》等,三者都較為籠統抽象。2007年,《物權法》的頒布進一步明晰了知識產權質押的內容,根據這一變化,上述三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先后修改、制定了《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程序規定》《專利權質押登記辦法》以及《著作權質權登記辦法》。實踐中,由于上述文件政出多門,操作上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
另一方面,這幾年在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要求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開展迅速,但配套法律卻遲遲不見進展。目前,我國專利權融資的指導規范基本都是不同時期的政策文件。例如,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及配套的政策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2007年,銀監會發布《關于商業銀行改善和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的指導意見》《支持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實施細則》,明確了知識產權可以作為抵押物申請流動資金貸款。2008年,《科學技術進步法》規定,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業務。2014年出臺了《關于知識產權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5]。這些政策雖然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為政出多門,且容易受不同時期經濟形勢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不利于專利權融資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3.2 專利人才角度
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的展開離不開人才,由于涉及的事項兼具法律、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對于從業人員的知識素養具有很高的要求。而傳統的銀行、擔保公司、評估機構往往都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人才。另外,由于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起步較晚,融資質押工作還有待加強,無論是交易平臺,還是中介服務機構、企業需求、銀行服務都未能進行很好的對接。根據智誠人才的統計[6],光是2016年8月,在全國各大招聘網站上發布的知識產權崗位招聘14 231條,約5.3萬個崗位,其中約51.54%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可以看出知識產權發展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從崗位對從業者的能力要求看,大部分企業要求必須具備全日制理工專業本科學歷,且需同時了解法律基礎知識。目前我國高校很難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知識產權人才。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知識產權專業的本科、碩士、博士課程。設置的名目也五花八門,有的在經濟學、有的在管理學,更多的是在法學專業下設置一個二級學科。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他們開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本科班,要求是高考時的“理科生”,如此的理工科背景與知識產權的復雜性、技術性相差甚遠。培養的方式與其他法學院基本沒什么區別,知識產權本科班的畢業生就業也與其他法學本科的畢業生大同小異,司考與考公務員仍然是主流。
從提供崗位的企業來看,約51.54%的崗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依此也可以看出,我國的知識產權發展,或者說專利人才的分布極度不均衡。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知識產權人才需求大,工資待遇較高(平均25—30萬元年薪),西部地區的專利人才缺乏,工資待遇較差(平均10萬元年薪),專利融資事業發展緩慢。
3.3 專利評估角度
專利評估是指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師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與評估準則,對被評估的專利價值提供專業性的評估意見。但借款人持有有效專利權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融資的時候,需要有第三方中介評估機構對其擁有的專利權進行價值評估,這也是專利權質押融資的前提[7]。大致的程序是:借款人(專利權人)以其所擁有的專利權作為質押標的物→專利評估機構對該專利進行價值評估→金融機構依據評估的結果決定基于該借款人貸款的額度。從這個流程來看,評估是借款人與銀行等機構之間的橋梁,評估的結果如何直接決定了專利權融資的價值高度。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專利評估的結果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專利評估政出多門,知識產權局、財政部(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都想把評估的管轄權納入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早在1997年就出臺了《專利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掌管了資產評估師的資質認定,出臺了《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其次,專利評估的方法混亂,權威性較低。根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評估指導意見,專利權的價值評估可以采用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而選擇這三種方法得出的結果差異很大,缺乏統一的、權威的評估方法是目前制約專利權質押融資發展的重要阻礙[8]。最后,資產評估機構自身的專業性有待提高。資產評估師是我國可以進行專利評估的專業人士,但是他們實質還是可以對房地產等各類資產價值提供測算、鑒證、評價、調查和管理咨詢等各種服務的人,這樣多元化的人才做出的專利評估結果在知識產權業界的認可度不高,因為他們缺乏對技術方案的分析,也缺乏對專利的結構、價值和未來的發展進行鑒別的能力。
3.4 金融機構角度
一旦專利權質押出了問題,首當其沖承擔風險的就是作為放款方的銀行。具體而言,銀行承擔的風險包括幾個方面:首先,估值的風險。專利權因客體的非物質性,使其價值只有靠評估才能確定。然而,我國的評估機構、評估標準都未形成規范化的體系,評估過程中隨意性較大,評估結果受到的質疑較多。既然作為放款前提的評估報告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這就增加了銀行針對質押人的專利權進行合理的估值和提供適合的貸款額度的難度。其次,貶值的風險。除了估值風險外,專利貶值也是銀行不可忽略的因素。眾所周知,專利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發明的保護期是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都是10年。在現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情況下,對一項技術的評估別說十年,就是兩三年,價值都相差甚遠。例如,2014年3G手機都未普及的時候,4G手機就出來了,現在我們剛習慣了4G手機,華為已經在5G上取得了關鍵突破,很快就會開發出來。科技的發展太快,三兩年就升級換代是司空見慣的事,評估機構與金融機構都很難對專利的估值和貸款的額度進行準確的估量。最后,變現的風險。與房產、汽車等傳統財產權不同,一旦出質人出現資金困難,無能力償還貸款,銀行很難像處置房產、汽車那樣,通過拍賣、轉讓等形式迅速收回資金[9]。專利權的流轉范圍、交易對象都相對受限,也不是每個企業能意識到出質專利的價值,銀行處理起來成本較高、時間較少。
4.1 完善專利權質押融資的法律制度
任何市場活動的規范都離不開法律。隨著專利權融資制度在我國的開展,立法部門要加快配套法律的立法程序,使得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跟上專利權融資工作的進度。首先,我們要正確處理知識產權融資政策與知識產權法律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版權、商標、財政等管理部門都制定了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的暫行辦法、管理規定、指導意見等,我們有必要對這些文件進行清理、評估,廢止那些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政策,對在實踐中取得成效的政策規定,要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鞏固,使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除了加強立法外,執法層面也不能放松。隨著專利質押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市場上濫竽充數的專利中介機構勢必越來越多,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知識產權、工商等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知識產權市場的監督、執法,嚴懲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最后,專利權質押融資的前提是合法有效的專利權存在。只有更加完善專利法律體系,更加有效保護專利權,才能談如何利用其進行融資。因此,我們還必須重視完善我國 《專利法》的修法工作。自從2012年《專利法》修改草案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以來,已經過去五年了,修法一直沒有取得進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專利侵權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專利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等,使得我國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專利保護不力已經嚴重挫傷了我國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有必要加快修改《專利法》的步伐,增強企業積極創新的信心。
4.2 加快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
人才儲備是專利融資事業發展的基礎。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我國高校有必要以創新驅動發展和“互聯網+”戰略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模式。第一,明確知識產權專業的地位。知識產權專業的無序開設已經導致了社會對其誤解。究其本源,知識產權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私權,知識產權法應屬于民法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將知識產權專業歸類于法學學科,而不宜在管理、經濟等學科中設置知識產權專業[10]。與此同時,考慮到知識產權人才需求的復合性與技術性,應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管理、經濟等課程。第二,以“產學研”相結合為導向,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起一座專業化人才培養的橋梁,利用高等院校與企業各自優勢,打造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孵化站,企業是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歸宿。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充分運用高校的跨學科資源,加強知識產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工作。第三,要完善高校知識產權專業和課程設置。建議不將知識產權專業作為單獨的本科專業,沒有其他學科的背景,一般難以在本科階段全面掌握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應將知識產權課程列為通識課程或者主要選修課。第四、由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出資,依托教學實力、科研實力較強的大學組建知識產權師資培育中心,為各大高校各種層次知識產權教育進行智力支援。還有,除繼續培養法學背景的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外,更要注意吸收那些理工科等背景的教師從事知識產權教育工作。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面,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都走在西部乃至全國前列,三所高校都成立了知識產權學科(專業)。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成立于2010年9月26日,是目前重慶市和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在文科高等院校設立的知識產權學院。重慶大學2014年成立重慶市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重慶理工大學2017年成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研究院。僅這三所高校每年培養的知識產權本碩博人才就超過了500人。
4.3 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專利評估體系
當前,我國的專利權價值評估標準和方法均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且多從有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中移植過來,忽略了知識產權自身的特性,導致了評估報告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11]。另外,由于國家在知識產權評估這一領域的監管缺乏,直接導致了我國專利評估機構資質較低、業務素質較差,評估結果不權威等,直接阻礙了專利融資工作的開展。當務之急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專利權價值評估體系,提高專利評估行業的準入門檻,提高從業人員的知識素養,構建科學的評估方法,制定全國統一的專利評估標準。具體而言,首先,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集中國內知名專家(企業、高校、評估機構)組成專利評估專家組,探討建立全國統一的專利評估標準。其次,在資產評估師的考試中,單獨設置知識產權評估方向,培養真正懂知識產權的評估人才,提高知識產權評估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最后,國家知識產權局要出臺專利融資指導指南,專門針對商業銀行、融資性擔保機構、中小企業等評估業務委托方進行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進行宣傳、培訓,特別是提醒他們注意評估報告的披露事項,評估報告的合理使用、評估意見的正確理解等。
4.4 降低金融機構的專利權質押風險
專利權的估值、貶值、變現等不穩定性增加了金融機構質押融資的風險。如何防御及轉化金融機構的風險,最大程度地保護出質人、質權人雙方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防御與轉化專利權質押融資的風險,不僅需要完善法律法規、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建立有公信力的評估體系,更重要的是建立適合的風險轉化機制[12]。在這方比較有實踐意義的是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金制度與專利質押融資保險制度。
專利質押融資風險補償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設立,用于補償銀行開展對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服務時產生的部分風險損失。2015年,《重慶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制度,按不超過審定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壞賬本金損失的30%給予補償,每筆貸款損失補償不超過人民幣150萬元。納入風險補償范圍的貸款,其貸款的實際利率應不超過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150%。對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擔保或保險的,給予擔保或保險公司不超過每筆貸款金額1%的擔保費和保險費補助。鼓勵區縣(自治縣)政府、產業主管部門、園區管理機構、眾創空間給予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一定額度的貸款貼息、評估補助,共同推動中小微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
專利質押保險,指的是由銀行、保險公司、風險補償基金和服務機構按約定比例共同承擔風險的新模式。《重慶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息庫,提供給銀行、擔保、保險等機構選擇。引導和支持保險公司開發保險產品,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履約保證保險。引導和支持各類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擔保服務,探索建立多元化知識產權擔保機制。探索采用質權轉股權、反向許可等形式,通過定向推薦、對接洽談、協議轉讓等進行質物處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
[1]2016年我國專利質押融資達 436億元[EB/OL].[2017-02-02].http://www.gov.cn/shuju/2017-01/06/content_5157016.htm.
[2][3]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統計簡報[EB/OL].http://www.sipo.gov.cn/tjxx/zltjjb/.
[4]張惠彬.商標權屬于人權?:從歐洲人權法院判例談起[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5-29.
[5]邱國俠,江韓菲.專利權質押融資政策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22-34.
[6]2016年8月知識產權行業招聘需求分析報告[EB/OL].http://www.greatipr.com/phr/huodong0.html.
[7]劉婧.從企業融資看我國專利權質押制度[J].經濟研究導刊,2016(1):45-47.
[8]楊健.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中價值評估問題的解決思路[J].理論探索,2015(5):12-13.
[9]劉思敏.專利權質押融資難題及應對[J].商場現代化,2015(3):26-29.
[10]謝惠加.基于產學研結合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專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19-25.
[11]孔慶國,張文德.SBA模式視角下的美國專利權擔保融資分析與啟示[J].情報探索,2014(3):37-39.
[12]張珂.論中小企業專利權質押融資法律風險的防范[J].企業經濟,2014(9):48-51.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0.025
D923.4;F832
A
1004-0544(2017)10-0136-05
重慶市法學會課題(2016FXZX06);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項目(KJ1600108);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63032);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17SKJ005)。
張惠彬(1984-),男,廣東博羅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李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