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 江 石 英 李長城
陽光財政助力電商扶貧邁上新臺階
——江蘇省沭陽縣多舉措加強電商扶貧資金監管側記
●通訊員 張 江 石 英 李長城
江蘇省沭陽縣是花木之鄉,也是電商大縣,2016年,該縣電商網絡銷售額達85億元,快遞發貨量達8500萬件。2017以來,僅上半年快遞發貨量已超過5500萬件,平均每秒就有3.52件快遞從沭陽縣發往全國和世界各地,僅該縣顏集鎮就實現花木銷售額11.7億元,其中網絡銷售額達5.6億元。

沭陽縣電商企業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
電商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為全面貫徹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推進會精神,沭陽縣出臺了《關于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方案》,方案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以經濟薄弱村、低收入農戶為重點,全面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完善該縣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重點項目,著力推動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進特色農產品銷售推介,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同時,該縣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監管力度,全力打造“透明錢柜”支持電商扶貧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特色產業開發、網貨供應、包裝加工、物流快遞、網絡營銷等農村電商扶貧產業鏈,提高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發展水平,培育電商扶貧品牌,創新扶貧開發新模式、新路徑,助力該縣電商扶貧邁向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為實現脫貧目標,沭陽財政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1500萬元 (以下簡稱專項資金),用于初始網絡創業項目、網絡創業培訓、網絡創業園和網絡創業孵化中心建設補助、網絡創業貸款風險補償及貼息、網絡創業先進典型獎勵等。低收入農戶開辦網店、從事網貨生產、流通等脫貧項目的,優先享受財政扶貧資金扶持(按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原則上最高額不超過該戶建檔立卡人口數×1600元/人)。
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兩大計劃”,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下崗失業人員轉崗培訓;推進“互聯網+”創業,推廣“1+X”和“互聯網+”培訓模式。依托縣軟件產業園、創業就業指導中心等培訓載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網絡創業初始培訓和提升培訓。對經批準的培訓項目,初始培訓按300元/人給予補助,對初始培訓后經考核認定達到月交易量10筆以上的電商,按600元/人給予補助,另對50人以上規模初始培訓的場租費、資料費、講課費等給予50%的補助(每次不超過2萬元)。對按計劃組織提升培訓的,按600元/人給予補助,對經考核認定與聘用企業簽訂聘用協議2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給予補助,另對場租費、資料費、講課費等給予80%的補助(每次不超過3萬元)。全面推進就業政策和資金使用實名管理。
放寬企業和低收入農戶網店注冊登記條件,對有辦公實體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允許在所租賃的辦公區域內一個場所登記多家企業;無辦公實體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允許使用公共辦公區域作為企業住所注冊。對入駐各級網絡創業園區、孵化中心的初始創業者,一年內實行“零租金”入駐;低收入農戶網店入駐各級網絡創業園區、孵化中心的,“十三五”期間免費使用寬帶網絡和場地,并免費享受攝影、美工、運營、策劃、推廣等服務。對新創辦的月均成交量10筆以上的網店,在電信、移動、聯通等單位辦理包年寬帶的用戶可于次年及第三年持相關憑證免費獲贈半年上網時長。對于電子商務企業網上銷售需要特種經營許可證的,各相關部門和單位應開辟綠色通道,為其辦理證件提供便利;對屬于低收入農戶網上銷售農副產品需要辦理相關許可證件的,所在鄉鎮要明確一名農業、衛生、工貿等相關對口部門工作人員和幫扶責任人全程幫辦,限時辦結。對電商扶貧示范網店和低收入農戶開辦的網店,每半年統計一次線上交易額,根據交易量,按單給予50%快遞補助。低收入農戶網店經營產生稅收的,“十三五”期間可由縣財政從專項資金中給予適當數額的獎勵扶持,并免費為其提供200—1000平方米的倉儲用房。
為使縣內傳統企業搭上電商發展順風車,沭陽縣加大財政補助力度,鼓勵傳統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平臺,開拓網上銷售新渠道,提升線上銷售占有率。
支持縣內企業和專業市場發展電子商務,帶動低收入農戶網上創業,對線上交易額占全年銷售額40%以上、帶動5戶以上低收入農戶網上創業的企業,以新增稅收地方法定留成部分為標準,3年內由縣財政從專項資金中給予全額扶持,扶持資金最高不超過平臺收取的全部服務費。對專業市場引導商戶加入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線上實際交易商戶占專業市場總商戶達到60%并正常運行、帶動5戶以上低收入農戶網上創業的,給予專業市場運營商一次性獎勵10萬元人民幣。對電子商務企業引進人才,按照《沭陽縣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暫行辦法》(沭發〔2014〕118 號)文件,按類別享受500—5000元人民幣/月的崗位補貼。
在用地及租金優惠扶持電商載體建設方面,對網絡創業園區、網絡創業孵化中心整體入駐率超過80%的,按建筑面積對投資主體予以補助,并在相關稅收方面給予獎勵支持。鼓勵支持創建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凡獲得國家、省級、市級電子商務財政扶持的,由本級財政按1:1給予配套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在沭投資興辦電子商務產業園,符合《劃撥供地目錄》的項目,可以劃撥供地;屬于物流倉儲項目,可以參加工業類性質項目供應土地;保障重大電子商務項目用地,對列入國家、省和市的重點電子商務項目,優先安排用地指標,暫按工業用地性質掛牌上市。對電子商務企業利用存量土地發展電子商務,在不改變用地主體、不重新開發建設等前提下,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等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電子商務企業和園區的,其土地用途暫不變更。軟件產業園內電子商務企業5年內按人均10平方米租用辦公用房,租金全額返還,并免費接入和使用園區內互聯網。

電子商務產業園門口大屏幕上顯示的規模以上電商企業交易實時信息圖,數據每5秒更新一次
為推動金融扶貧,出臺《沭陽縣金融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在B2B或B2C平臺通過實名認證、持續經營滿一年以上且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00萬元的電子商務業主,可到金融機構辦理聯保貸款、抵押貸款、小額保證保險貸款、擔保貸款、信用貸款、產業鏈融資、存貨質押貸款,貸款年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過同期基準利率的40%。對開設個人網店或網上商城,注冊地在沭陽并辦理稅務登記的,對經營網店或商城所需流動資金可提供融資支持,可享受年銷售額10%的“電商貸”免抵押貸款額度,并享受貸款利率優惠政策。對符合貸款條件的,三戶以上商城或網店經營業主組成聯保小組,辦理聯保貸款的,貸款年利率上浮不得超過同期基準利率的30%;辦理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小額保證保險貸款的,貸款年利率上浮不得超過同期基準利率的20%;辦理信用貸款的,貸款年利率上浮不得超過同期基準利率的40%。對銷售本縣實體企業產品的網店,在有實體企業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可優先申請辦理擔保貸款。對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網店和商城,對存貨具備在線監管條件的,可采取存貸質押方式進行貸款。對注冊成為縣網絡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會員的,可提供2萬元“創業寶”免抵押貸款扶持。同時,督促金融機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受理、審批及放款速度,對貸款材料齊備的,需在一周內審批、發放到位。對能按時歸還貸款本息、信譽良好的經營業主,可按貸款利息的20%貼息,貼息資金從專項資金中支付;屬于低收入農戶網店業主,可按貸款利息100%貼息。
在開展電商扶貧、加強財政扶持力度的同時,沭陽縣采取多項措施加強電商扶貧資金監管,打造“透明錢柜”,努力把錢花在刀刃上,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力地推動了該縣電商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為保證公開、公平、陽光、透明,財政獎補資金使用一律在政府網站上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讓每一分財政資金都用得其所。
二是嚴格審批手續。專項資金使用由鄉鎮初審,縣人社局、農委、扶貧辦、軟件園、創業辦等主管部門復審,財政匯總后報縣政府領導批準,經公示后發放。對網絡創業培訓資金,由承訓單位提供培訓人員名單、培訓計劃、課程、點名簿等,報縣人社局初審,財政進行抽查和實地復核后報政府審批。
三是嚴格界定補助對象??h財政局在吃透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嚴格界定補助對象,力爭符合政策規定的項目一個不落下,不符合規定的被完全排除在補助范圍之外。
四是嚴格核定補助標準。對電商企業的交易量、交易額、用工人數、使用面積、貸款利息等獎勵計算依據嚴格把關,組織專業人員采取查閱資料、實地查看、測量、計數、查看截圖等方式,夯實基礎工作,確保補助準確性。
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鎮、示范村分別達1個、5個;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農村電子商務“沭陽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和推介;全縣共發展淘寶鎮3個,淘寶村32個,是全國淘寶村十大集群之一,成為全國唯一的農產品淘寶村集群;建立各種村級服務網店763個,其中郵政“郵樂網”建立334個、南京“樂村淘”建立165個、村級淘寶服務站55個、村級京東服務站93個、“益農信息社”110個、鄉旮旯網村級服務點6個。

沭陽縣蘇奧電子商務產業園匯集多家知名電商企業
這是截至今年10月份,沭陽財政立足本地實際和產業優勢,支持電商扶貧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有效帶動了全縣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在財政扶持政策的推動下,2017年以來,該縣組織低收入人口參加網絡創業培訓500人次,新增低收入農戶開辦網店300家。經濟薄弱村設立電商扶貧服務點59個,創建經濟薄弱村電商扶貧示范網店10個,建立鄉鎮、村居電商扶貧物流配送點10個。
建立電商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多形式的電商扶貧幫扶模式,2017年全縣預計脫貧6.2萬人,其中花木產業將帶動脫貧1.1萬人。“十三五”末,全縣計劃實現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開辦網店2000家以上,經濟薄弱村每村至少有1個電商扶貧示范網店,電商扶貧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幅度超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p>
(本欄目責任編輯:范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