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楊軍



摘 要 以免疫調節中的“體液免疫”課堂教學為例,用生活化教育進行教學實踐,探索在生物課堂上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來有效的組織教學,從而達成教學目標。這種生活化的教育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物知識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關鍵詞 高中生物 生物科學素養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體現了生活中生命現象與科學進展(圖1)。因而,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生物學教學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好奇心,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覺接納教師所授的知識,理解更加透徹,同時也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生物科學素養。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高中教育的目標。生物科學素養是核心素養的一個方面。“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和“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高中生物新課改的重要課程理念。前者是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后者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學習生物學,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深入理解和應用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教師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指導學生更多的關注實際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因此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必須重視生物科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認識生物、感受生物,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主動性。這實現了生物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指導幫助學生獲得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及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在體驗生活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1 設計理念
以“免疫調節中的體液免疫”為例,以學生為主體,聯系現實生活,創設情境,結合合作與探究教學,進行教學設計。該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發現與探索,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現實生活關聯,關注自身健康,使學生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與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漸養成科學探究的理性思維。基本設計思路如圖2所示。
2 教學設計
2.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是特異性免疫知識的核心,對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有重要作用。高考中通常以新材料創設情景的方式考查學生學習、信息獲取、問題探究及綜合分析表達能力。
2.2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與歸納能力,能從材料中歸納出有用的生物學知識,但不能很好地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
2.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抗體”和“抗原”的概念;概述“體液免疫”的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既培養合作能力,也培養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通過課堂練習,培養將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激發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合作探究,增進與師生之間的感情;參與課堂教學,認同現實生活與生物學知識密切聯系,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生活方式。
2.4 教學重難點
體液免疫的過程。
2.5 教學過程
2.5.1 導入
教師播放體液免疫動畫,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對體液免疫有初步了解,從而引入學習的內容——免疫調節中的體液免疫。
2.5.2 新課展開
(1) 教師從動畫中提取相關信息,提出問題如下:
① 體液免疫中有哪些免疫細胞參與?
② 什么是抗原?大多數抗原進入內環境后首先是被什么細胞處理?
③ 抗體又是什么?其本質是什么?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2) 教師展示圖3,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問題,歸納抗原、抗體的概念及特性。師生再一起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抗原是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具有免疫原性與反應原性;抗體是機體經抗原刺激之后產生的,并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并清除抗原。
(3) 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教材37頁,結合二次免疫曲線圖(圖4),找出并寫下各類免疫細胞的功能,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 B細胞是如何識別抗原的?
② 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有什么反應?
③ 最后抗原是如何被消滅的?
④ 記憶細胞的作用是什么?
(4) 學生對參與體液免疫的各類免疫細胞的功能了解后,小組合作,以艾滋病病毒為例,分析艾滋病病毒是通過體液免疫被消滅的過程其中一個小組在黑板上演示。其他小組補充,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圖(圖5)。
(5) 學習了體液免疫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例,回答:為什么患過水痘后的將不再患水痘?而感冒卻不是終身免疫?從而加深學生對體液免疫過程的理解。
(6) 加深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后,學生分析體液免疫在免疫調節中的作用過渡到體液免疫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以艾滋病為例,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艾滋病的措施、對待艾滋病患者的方式……
2.5.3 結束
教師設計開放性的作業: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如艾滋病、流感、SAR、H7N9等,向社區及社會以關注XX病設計一個宣傳廣告。
3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抗原、抗體的概念和特性以及體液免疫的過程,并深刻領悟體液免疫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從而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本堂課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聯系現實生活,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其探究興趣。學生自主分析材料,得出抗原、抗體的概念特性,并進行自主討論合作,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再運用知識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教學中,教師不能通通講,要注意掌控全局,拋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參與合作討論。教師要認真引導,同時也要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鼓勵,對錯誤的回答及時糾正。最后,教師通過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體會到生物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體驗到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珍愛生命、珍愛健康的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漸養成科學探究的理性思維,進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彩霞.汲“生活”之源以盈教學——中學生物教學生活化初探[J].中學生物學,2015,31(3):37-3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黃四林,左璜,莫雷,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6(6):8-1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考試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 張艷丹.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