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玉


摘要:目的 觀察星蔞承氣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患者9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6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抗急性缺血性中風病治療,并應用杜密克和開塞露促排便,研究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服星蔞承氣湯進行聯合治療。觀察2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痰濕證證候積分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期間未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結論 應用星蔞承氣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痰濕證,減輕神經功能損傷,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星蔞承氣湯;痰濕證;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0-0052-02
中風病是中醫癥名,急性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栓塞或血栓所引的腦組織局部缺血性壞死而導致腦局部神經功能突發性缺損,臨床表現為語言障礙、面癱、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具有較高致殘率,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2]。臨床多采用西醫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腦栓塞或腦血栓,避免腦組織持續性損傷,但其治療效果尚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為增強臨床治療效果,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本研究從中西結合治療角度出發,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星蔞承氣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患者9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6278±433)歲;合并糖尿病16例,冠心病9例,高血壓35例,血脂紊亂40例;發病至就診時間5~34 h,平均時間(1634±194)h。研究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327±445)歲;合并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高血壓38例,血脂紊亂41例;發病至就診時間6~34 h,平均時間(1644±205)h。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醫診斷標準 痰熱腑實[3]:證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強言蹇或不語,口舌歪斜,頭暈目眩,腹脹,便干便秘,咳痰或痰多,舌質暗淡或暗紅,舌苔黃或黃膩,脈弦滑。
13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病,并符合中醫痰熱腑實證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功能障礙、腦卒中史、精神異常及對本研究所用藥物不耐受者。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降壓、調脂、溶栓、擴張血管、調節顱內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西醫綜合治療,并口服杜密克(大連美羅中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93300),1袋/次,次/d,同時應用40 mL開塞露(無錫華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4095)納肛灌腸,1次/d,以進行通便。在對照組的用藥基礎上,研究組加用星蔞承氣湯進行聯合治療,具體用藥:選用30 g全瓜蔞、10 g生大黃、10 g芒硝、6 g膽南星、6 g羌活,每日取1劑,加水煎煮,取藥液200 mL,2次/d。2組均持續用藥7 d為1療程。
15 評價標準 于治療前后對比2組患者痰濕證臨床癥狀及神經功能改善情況,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痰濕證:根據患者陰虛、氣虛、血瘀、痰濕等癥狀減輕程度進行評分,從無癥狀到嚴重計0-10分。神經功能:應用NIHSS量表[4],根據患者意識水平、視野、面部活動、肢體運動、感覺、語言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評分與神經缺失程度正相關。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處理統計學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x±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痰濕證證候積分 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2組均未發生較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3 討論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急性缺血性中風臨床發病的基礎為氣血虛弱,在遭受過勞、情志抑郁、飲食不調等誘因刺激后,進行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導致瘀血阻絡、腦脈痹阻。痰熱腑實證是中風病急性起病常見類型,痰熱內阻,內風旋動,上擾清竅,清陽不升則經絡阻滯,氣血逆亂,下使腑氣不通,表現為便干,排便不暢[5]。故臨床治療需有效潤腸通便,通腑氣,減痰熱,活血通絡。
在進行西醫治療時,主要通過杜密克和開塞露促進排便。杜密克即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后在結腸中被轉化為低分子量的有機酸,促使腸道PH值下降,刺激腸道蠕動,并可保留腸道水分,改善便干情況。開塞露則是通過山梨醇的高滲作用促使更多水分滲入腸腔,促使大便軟化,并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應,從而起到促便作用[6]。但兩組藥物聯合應用僅單純起到促便作用,對導致便秘的病機無明顯作用,難以消除病因。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后痰濕證癥候積分及NIHSS 評分均高于研究組,且兩組治療期間未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說明在常規用藥基礎上加用星蔞承氣湯可有效改善痰濕證,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其原因為星蔞承氣湯中所用的全瓜蔞歸肺、胃、大腸經,具有利氣寬胸、潤肺化痰、散結消腫、滑腸通便之效;生大黃歸脾、胃、肝、大腸經,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活血祛瘀、調脂降壓之效;芒硝入胃和大腸經,有瀉下軟堅、清熱瀉火之效;膽南星入肝、肺、脾經,有清熱化痰、息風定驚之效;羌活入肝、腎、膀胱經,有祛風散寒、祛濕止痛之效[7-8]。多種中藥聯合作用,可有效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腸道活動,起到蕩滌胃腸,化濁通腑之效,同時有效清熱瀉火、潤肺化痰、祛風除濕,改善痰濕證,從而減少痰熱腑實對神經功能的損害,配合常規治療,可進一步改善胃腸及其他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且因中藥治療以調理為主,注重內外治療平衡,故臨床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應用星蔞承氣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病痰熱腑實證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痰濕證,減輕神經功能損傷,且藥物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周喜燕,李彬,呂以靜,等星蔞承氣湯對缺血性中風大鼠自由基代謝及腦水腫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5):846-848
[2]李寶然缺血性中風中經絡辨證分型與顱腦影像學征象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9):1010-1012
[3]賈翔,朱敏,王新志星蔞通腑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痰熱腑實證30例[J].河南中醫,2015,35(6):1272-1273
[4]孫岸弢,王永炎,謝雁鳴,等缺血性中風早期中醫證型與神經功能缺損、肢體運動功能、弛緩性麻痹及肢體痙攣的影響和相關性[J].中醫藥學報,2014,42(3):39-42
[5]陳亮,徐宏勇桃核承氣湯聯合西藥治療痰熱腑實型腦中風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6):2922-2924
[6]顧平中西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對ACI痰熱腑實證患者神經缺損功能恢復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6,45(4):530-532
[7]王威星蔞承氣湯對急性腦缺血 SIRS 期患者血清 D-乳酸水平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6,29(10):100-102
[8]趙成梅加減星蔞承氣湯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痰熱腑實證)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6):9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