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芬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下,小學課堂教學獲得了長足發展的支持——教學設備的完善、教學方式的豐富、教學內容的變更。然而,對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形成完善的學習認識,使得小學課堂教學工作存在困難。對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有效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課堂;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一、小學課堂的良好發展前景
小學課堂的教學歷來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師獲得了諸多教學工作上的輔助:教學方式多樣化,新課改提倡教師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筆者分析有效的教學就是學生能夠切實掌握知識的教學,而若要使學生能夠切實掌握到學習的知識,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教學方式,那么,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內容,教師必然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這就使得新課改在無形之中擴大了教師能夠選擇教學方式的范圍;教學設備完善化,新課改以來,教育相關部門為完善教學設備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資金,使得小學課堂教學設備不斷完善,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彩的學習體驗;教學內容合理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同背景下的學生,必然有著不同的學習特色,新課程改革更新了小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轉變了傳統教學內容的偏、難,為學生選擇了符合他們發展的教學內容編入教材,供學生進行學習……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為小學課堂的長足發展提供了諸多助力,為小學課堂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諸多捷徑。
二、小學課堂的諸多現存問題
縱使教學的輔導者和教學的環境已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應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教學的主體——學生,卻在小學課堂課堂學習之中呈現出了多種問題。
一方面,受到涉世面較小、經驗不多的影響,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并不標準,這種不標準的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二是學習意義不理解,一些學生認為,在課堂之中進行學習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只要自己能夠掌握識字的方法,就算是學好語文了,這樣錯誤的學習認識使得學生在課堂之中對語文的思維方式、寫作手法、閱讀分析等均缺乏關注,使得小學生將語文課堂當作“識字課堂”。
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認識存在偏差,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無法取得高效,一些學生在“識字課堂”上掌握了要學習的字之后,就感覺完成了課堂學習的任務,進而以消極的態度進行后續的學習,有一些學生由于持續注意力發展水平偏低,使得其在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僅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持續關注,還有一些學生出于對語文的錯誤學習認識,在課堂學習中沒有熱情、不積極參與,使得小學課堂教學課堂頗為沉悶。
三、小學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面對小學生錯誤的學習認識、偏低的參與程度,小學課堂教師可以利用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提供完善的教學設備、多樣的教學方式、合理的教學內容,來對學生展開教學工作,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獲得長足的發展。筆者接下來所要詳細論述的,就是具有時代標簽的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之中的運用。
1.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時代產物的信息技術,具有前沿、潮流等諸多標簽,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必然能夠借助其新穎性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之中發掘語文的魅力、驚嘆語文的博大精深,進而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認識。在課堂教學之中運用信息技術來做到這一點,小學課堂教師可以把視野放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之上。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將相和》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為學生呈現廉頗負荊請罪的圖片,小學生的注意力會一下子被吸引到這張圖片上,“他為什么跪著” “為什么身上背著一個‘鞭子”,學生為了弄明白這張圖片的含義,會緊跟著教師的教學,來逐漸揭開這張圖背后所包含的原因。課堂的導入環節是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存在的,在此階段運用信息技術,能夠逐步達到上述的效果。
2.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習體驗
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遠不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么簡單,利用信息技術,小學課堂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理解,并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例如,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觀潮》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教學的進度,為學生提供平靜的錢塘江、洶涌的錢塘江等圖片,還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學生朗讀時為學生提供恰當的音樂伴奏,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從而對這一課的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記憶。
總之,無論是多媒體,還是投影儀,抑或是教學課堂之中所使用的微課,這些教學設備都是信息技術的先進產物,將這些信息技術設備引入小學課堂,能夠有效地解決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景東.淺談小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158.
[2]邸曉瑩.對小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的感悟[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1):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