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波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作文教學如何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素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作文分層遞進式教學正是體現了這一理念。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在教師精心組織的引導下,使教學雙方,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關鍵詞:分層遞進;因材施教;多元化評價
一、作文分層遞進教學理論依據
分層遞進式作文教學策略的實踐運用,更切合素質教育的“三大要義”: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要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地發展。分層遞進式作文教學理論正是以創新教育思想為指導,承認學生在個性與才能上的差異,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出發,以語言文字基本功訓練為主線,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促進每一個孩子在寫作上的進步與發展。
二、分層遞進式作文教學的意義
1.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采用同一種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教學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狀態控制在“跳一跳,摸得著”的層次,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統一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肯定過高,對于尖子生來說又過低。而這兩種情況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都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對象,提出適宜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化解學生畏懼作文的情緒。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3.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
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這是“分層”教學的精髓,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分層”教學可以一改“你有我有全都有”這種“一刀切”的老式教學法,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這樣既不丟掉學困生,也能兼顧尖子生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三、分層遞進式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1.遞進備課,把握學生層次
作文教學并不是培養作家,小學階段能夠把事情寫清楚就可以。當然如果能夠生動具體那更好了。基于此,可以把學生分為兩類:一類是能夠把事情寫清楚,一類是無法寫清楚一件事情。根據這兩個層次而提出不同的標準:不能把文章寫清楚的,只要求他把文章寫清楚;而那些已經能把文章寫清楚的同學,就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比如說把事情寫生動,把文章寫優美。
2.遞進施教,注意個別輔導
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老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差的達到基本性、標準性目標即可,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勇于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同時給予及時的表揚;中等水平的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同時,以求達到“跳一跳夠得著”的更高標準;優秀的就要發揮優勢智能,拓展和提升相關的能力和素養。
3.遞進練習,設計彈性作業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能力,寫作訓練時,我因材施教,分層次施行“彈性作業”:對學困生低要求——寫一兩段通順的話,字跡工整,標點正確就行了,意在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對中等生則要求踏踏實實地寫,一篇比一篇好;對優生“壓擔子”,加大寫作量,不僅篇幅要長,還要少寫錯字、病句,給予發揮才能的諸多機會,如多用好詞好句以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4.分層講評,達到全面提高
(1)分層多元化評價
每一個人都渴望被人肯定。所以,我在評價時經常分層評價,采用詞句段篇。教師在他面前說多少你“進步很大”“你很努力”之類的話,都不如當著全體學生的面把他們的好作文讀出來。哪怕只讀了一小段,甚至只有一句或是一個詞用得好。那種被肯定的感覺,對他們而言也是莫大的榮耀,這樣的評價也是最有激勵作用的。
(2)尋找一個閃光點
講評的時候,不管是作文寫得好的學生還是寫得不盡如人意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注意以正面評價為主,努力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寫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好評,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成功。而許多平時寫得不好的學生,可以為他們的一個好詞好句而喝彩,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聲,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寫得很精彩。
(3)縱向比較評價
分層遞進作文教學中,對待寫得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以一種縱向比較的目光來看待這樣的學生,而不是拿他去和寫得好的學生進行比較。比如說某一位學生原來寫作連一句話都沒有寫通順,經過幾次寫作訓練后,語句是不是已經寫通順了。如果的確有進步,應該立即給予積極性的肯定。如班中的毛×同學,原來一件事情無法表達清楚,我就要求他寫小事,寫親身經歷的事,經過幾次訓練后,現在已經能夠清楚地表達一件事了,這同樣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進步,教師絕對不能視而不見。
總之,隨著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心中,每一位教師都會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作文教學中,這種尊重學生個體性差異而采用分層遞式教學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接受認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