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提出了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進的5個方面內容,從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實踐教學到最后的考核方式都作了全面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實踐教學
1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介紹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也是當前高等學校信息類學科的學科基礎課,是《匯編語言與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等計算機專業硬件課程的先導課程,課程的學習為計算機硬件課程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主要講述數字電路的基礎知識,包括數字電子技術的有關基本概念、術語,基本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沖產生與整形電路,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等。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熟悉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典型數字邏輯電路的設計、分析方法,掌握數字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功能,具備正確運用脈沖、數字集成電路的能力。本課程設置有理論課、實驗課、課程設計等教學環節。
2 教學改進建設的探討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作為高等學校信息類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平臺主課,一直是學科建設的重要課程,也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重要的先導課程,在課程建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從5個方面粗略分析課程改進的建設。
2.1 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進
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進采用循序漸進的形式。任課教師在理論教學當中,首先,教師應當非常熟悉教學內容,在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應大量查閱與課程相關的書籍和參考資料,應當做到極大完善教師本人的知識,并且應當經常閱讀本門課程的最新技術資料,盡量做到豐富任課教師的理論學識。任課教師在理論教學中分析好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在講授過程中做到由淺入深,重點講授重點和難點,努力做到講授內容的前后關聯,及時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并力求做到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
2.2 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學方法采用探索發現的和啟發式方式。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盡量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避免一成不變的傳統滿堂灌輸,而且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上的拓展。任課教師應根據所教授的班級的專業特點和學生學習特點適當調整教學方法,譬如適當采用討論式,案例教學法,自學自講法,由任課教師把握好方法的使用程度。另外課堂上側重闡述課程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要領,具體的課程細節則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與思考。從而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拓展學生的思維視角。
2.3 教學技術的改進
通過采用精講精練、多媒體課件形象化教學、網絡資源立體化教學,EDA仿真教學等教學手段,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并且更加方便和更加高效的教授學生,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消化、理解和吸收,從而對自身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2.4 實踐教學的改進
本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課和課程設計,實驗課程遵循由淺入深,開設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和虛擬實驗,課程設計考察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技能。
實驗課首先由任課教師講授實驗內容,注重實驗的原理,學生在實驗箱上進行設計性實驗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己決定實驗方案和實驗電路,自己獨立進行搭接電路,完成所要求的功能。教師可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輔導,教師通過輔導實驗,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相互交流,教師能充分把握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可隨時對教學進程、內容進行調整,有效掌控教學過程。
課程設計是本課程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查閱資料,具體進行實驗電路的設計和器件的選擇,電路的連接調試,結果驗收,加深題目難度繼續設計等,使學生掌握數字電子技術各單元電路的功能和綜合設計能力。
2.5 考核方式的改進
與改進理論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等相適應,對學生的成績評估應更注重過程表現,課堂教學內容占整個課程考核內容的50% 左右,實驗成績、作業、課題以及其它訓練占50% 左右。
3 結語
本文提出了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進的5個方面內容,從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技術、實踐教學到最后的考核方式都作了全面詳細的闡述。
參考文獻
[1] 雷霞.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 裝備制造技術,2013,(06).
[2] 張富春. 電類專業《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電子世界,2013,(23)
作者簡介
李鵬(1978-),男,漢族,湖北仙桃人,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