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武宏偉,劉新民,2*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3.北京厚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現狀分析
張宏霞1,武宏偉3,劉新民1,2*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3.北京厚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疲勞是機體在過度緊張、繁重或長時間體力、腦力下引起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種病理現象。以2002年我國原衛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的87種中藥以及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布《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的新增的15種藥食兩用中藥為基礎,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文件為依據,分析了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的現狀,為藥食兩用中藥材的抗疲勞作用的研究和產品的開發提供參考。
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現狀分析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疲勞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據統計,疲勞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7%~45%[1-3]。疲勞發生后如果不及時緩解,就會逐漸積累,最終導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調節失常,甚至會出現器質性病變,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尋求有效的抗疲勞藥物及產品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然而,目前市場上哌甲酯、咖啡因、苯丙胺類等抗疲勞的化學藥物多有大腦皮層興奮作用,雖有較好的抗疲勞效果,但是隨之出現的驚厥、精神紊亂、成癮性等不良反應限制了其應用。而傳統中藥因其副作用少成為近年來抗疲勞藥物和產品研究領域的熱點。
中醫藥長期臨床研究表明,許多藥食同源中藥對緩解和治療疲勞有積極作用。本文以101種藥食同源中藥為基礎,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文件為依據,對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為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的研究和開發提供參考。
1982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五屆國際運動生化會議上,大會對疲勞進行了定義,為:“肌體生理過程不能將其機能持續在特定水平或器官不能維持其預定的運動強度”。 疲勞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從生物化學角度來看,產生疲勞的原因有兩點[1]:一是由于運動時能量體系輸出的最大功率下降;二是由于肌肉力量下降或內臟器官功能下降而不能維持運動強度。根據屬性不同,將疲勞分為:(1)生理性疲勞:體力疲勞、腦力疲勞、心理精神疲勞和混合性疲勞四種;(2)病理性疲勞。
現代西醫理論認為疲勞的生物學機制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2]:(1)活動所需能源物質耗竭;(2)物質和能量代謝調節紊亂;(3)內分泌調節紊亂:疲勞時,皮質醇分泌的促進,大量血皮質醇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造成抑制,使雄激素分泌減少,合成代謝減弱,機能恢復能力下降,加重疲勞;(4)中樞神經系統內抑制-興奮平衡機制功能失調、神經遞質紊亂:GABA作為中樞神經系統內經典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已被證實和疲勞關系密切[3]。疲勞時,ATP減少,γ-氨基丁酸、兒茶酚氨增加,血糖下降;(5)免疫功能紊亂。近年來有以下2種機制假說也比較熱門[4]:(1)補償效應:當軀體過度負荷產生疲勞時,負反饋系統的作用受到了抑制,無法發揮保護作用[5];(2)疲勞基因易感性:目前研究發現ATP5J2,COX5B,DBI編碼能量代謝;G2MA編碼前沿性活性因子;ARHC編碼Ras同系物;PSMA3,PSMA4編碼蛋白酶體亞組;HINT編碼蛋白激酶抑制劑[6-7]。
西藥治療疲勞主要以左旋肉堿[8]、一水肌酸[9]、輔酶Q10[10]等能量補充類制劑為主。一些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已被證實可以抗疲勞,如哌甲酯、咖啡因、苯丙胺類等。
中國古人對疲、勞二字的解釋如下:《玉篇·廣部》中“疲,乏也疲,倦也”可見,疲勞二字為同義[11]。“疲勞”始見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
疲勞的病因有外感,如暑、濕、風、寒等;有內傷,如飲食因素、勞逸過度、情志過激等。疲勞在中醫學中屬于“虛”“虛損”“虛勞”等范疇[12]。疲勞的病機主要有氣血失常和五臟(尤其肝、脾、腎)的功能失調。李中梓提出《內經》所說的虛勞分為氣虛、血虛兩個方面。明·李中梓《醫宗必讀》曰:“一勞則傷脾,脾主四肢,故困倦五氣以動。”《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肝者,罷(疲)極之本。”勞累過度,情志不舒致肝失疏泄,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導致疲勞發生。腎虛所致的勞倦,以疲勞伴有腎虛之候為其特征。
中醫藥基本理論是以整體觀念為其基本觀點,辨證施治,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黃帝內經·太素》“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是藥食同源思想的具體體現[13-14]。中醫主張通過適當食物調理和正確的進補來補充精、氣、血、津液的損耗,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藥食同源中藥對疲勞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如人參[15]、玉竹[16]、黃芪[17]等。
藥食同源[18]是指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是指具有傳統食用習慣,且列入國家中藥材標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相關標準)中的動物和植物可使用的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調味品)。
2002年原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共列入87種物質。分別為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蠣、芡實、花椒、赤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酸棗、黑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椹、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了15種,分別為當歸、人參、山銀花、夏枯草、布渣葉、山奈、蓽撥、玫瑰花、粉葛、芫荽、松花粉、西紅花、姜黃、草果、油松。其中新增的15種中藥材物質中布渣葉、夏枯草作為涼茶飲料原料使用;當歸作為香辛料;山奈、西紅花、草果、姜黃、蓽茇作為調味品使用。
據研究表明,101種藥食同源中藥中多種中藥具有抗疲勞的作用,如:補益藥中的甘草[4]、玉竹[5]、阿膠[6]、龍眼[7-8]、百合[9-11]、黃精[12-14]等;清熱藥中的枳椇子[15]、羅漢果[16]、馬齒莧[17]等;化痰止咳平喘藥中桔梗[18-19]、昆布[20];瀉下藥中的火麻仁[21-22]和收澀藥中的芡實[23-24]等。
本文分別以疲勞、抗疲勞、藥食同源/藥食兩用為主題檢索詞,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以及PubMed四個數據庫進行檢索,搜索到相關文獻總計約為10 624篇。由表1可知,主題詞“疲勞、抗疲勞、藥食同源/藥食兩用”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所得到的文獻數分別為:3 851、2 701、487/664,均高于其他三個數據庫。基于此原因,本文選擇中國知網進行藥食同源中藥的抗疲勞文獻研究。

表1 疲勞、抗疲勞、藥食同源/藥食兩用在四個數據庫文獻數統計結果
利用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進行文獻檢索。在“主題搜索”中分別輸入86種以及新增15種藥食兩用物質,同時應用“并含”輸入“抗疲勞”,得知至2016年12月發表的有關101種藥食同源抗疲勞文獻有以下情況:(1)由表2可知,101種藥食同源中藥中,抗疲勞文獻數目在1~100之間的藥食同源中藥有78種,約占77.2%。抗疲勞文獻數目在101~200之間的藥食同源中藥有13種,約占12.9%。抗疲勞文獻研究數目在大于500的藥食同源中藥僅有1種,為人參;(2)由圖1可知,抗疲勞文獻數目排名前10位的藥食同源中藥為:人參、枸杞子、甘草、蜂蜜、山楂、黃精、茯苓、山藥、當歸、酸棗/酸棗仁。

表2 101種藥食同源物質抗疲勞文獻數目表
利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數據庫對已獲得批準的抗疲勞國產保健食品進行檢索,統計截止到2016年12月批準的抗疲勞產品共有1 125種。應用高級搜索,“保健功能”一欄輸入“抗疲勞”,分別將101種藥食兩用物質輸入“主要原料”一欄,經過檢索可得:(1)由表3可知,101種藥食同源中藥中,無抗疲勞產品的中藥有30種,占29.7%;抗疲勞產品數目在1~50種之間的藥食同源中藥有66種,約占65.3%;抗疲勞產品數目在151~200之間的藥食同源中藥有2種,為人參、枸杞子;(2)由圖2可知,已獲批的抗疲勞產品排名前10位的藥食同源中藥為:人參、枸杞子、山藥、茯苓、蜂蜜、棗、黃精、肉桂、當歸、龍眼肉(桂圓)。

圖1 抗疲勞文獻數目排名前十的藥食同源中藥

表3 101種藥食同源物質已獲批的抗疲勞產品數目表

圖2 已獲批抗疲勞產品數目排名前十的藥食同源中藥
抗疲勞產品排名前10位的藥食同源中藥為:人參、枸杞子、山藥、茯苓、蜂蜜、棗、黃精、肉桂、當歸、龍眼肉(桂圓)。抗疲勞文獻研究排名前10位的藥食同源中藥為:人參、枸杞子、甘草、蜂蜜、山楂、黃精、茯苓、山藥、當歸、酸棗/酸棗仁。由圖3可知,這13種藥食同源中藥中,檢索到的抗疲勞文獻數目均高于各自的抗疲勞產品數目。抗疲勞產品和抗疲勞文獻數目均較多的藥食同源中藥有人參、枸杞子、山藥、茯苓、蜂蜜、黃精、當歸。其中,人參、枸杞子的抗疲勞產品和抗疲勞文獻數目均居于前兩位。

圖3 抗疲勞產品數量前十與抗疲勞文獻數目前十的藥食同源中藥
人參,性平、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臨床試驗與動物實驗均報道人參有抗疲勞的作用。Kim HG等[19]做了一項人參抗疲勞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患者連續服用 1g·kg-1和 2g·kg-1的人參醇提取物28d后,患者自評疲勞癥狀明顯得到改善。劉娜等[20]分別用 3.2g·kg-1、1.6g·kg-1、0.8g·kg-1劑量的人參皂苷組對40只雄性小鼠持續28d給藥,結果發現人參皂苷能夠使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時間延長,使肝糖原在體內的儲備增加且使LDH水平提高,使BUN以及血液中BLA、CK以及MDA水平減少。Voces J[21]等發現人參皂苷能通過增加大鼠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強對自由基的清除進而發揮抗疲勞作用。王本祥等[22]認為人參莖葉皂苷抗疲勞的原理可能與其升高血脂和促進蛋白質及核酸的合成有關。潘華山等[23-25]用 50g·kg-1的人參皂苷連續14d給大鼠灌胃,結果表明給藥組可以有效緩解疲勞,且大鼠下丘腦Ach和DA的含量均顯著增高,5-HT和GABA的含量均顯著降低。徐云鳳等[26]分別用 0.1、0.2、0.4g·kg-1的人參蛋白對昆明小鼠連續灌胃30d,發現人參蛋白可以顯著延長小鼠游泳時間、增加肝糖原及降低血乳酸值、血清尿素氮含量。表明人參蛋白具有增強小鼠抗疲勞功能的作用。以上研究提示我們,人參抗疲勞的物質基礎主要為人參皂苷、人參多糖和人參蛋白。人參作為藥食同源中藥,其抗疲勞作用已經廣泛被國內外學者認可。
枸杞是屬茄科植物,枸杞子是枸杞成熟的果實。枸杞,性平,味甘,入肝經、腎經、肺經,具有滋補肝腎、明目、潤肺的功效。《本草綱目》[27]記載:“枸杞去疲勞,養肝,明目,抗衰老,令人長壽。”
研究表明新鮮枸杞原汁[28]、枸杞水煎液[29]、枸杞提取物[30]以及枸杞多糖[31]均有抗疲勞的作用。其中抗疲勞活性成分主要為枸杞多糖(LBP)。胡馨予等[31]研究枸杞子的抗疲勞活性,結果表明:枸杞子多糖具有抗疲勞活性,可以明顯延長負重小鼠的游泳時間,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劉雨萌等[32]發現枸杞子多糖可以延長小鼠的運動時間,增加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同時提高血清、肝臟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顯著降低肝臟和肌肉中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及血清中MDA含量。羅瓊等[33]發現枸杞多糖能顯著地增加小鼠肌糖原、肝糖原儲備量,提高運動前后血液乳酸脫氫酶總活力;降低小鼠劇烈運動后血尿素氮增加量,加快運動后血尿素氮的清除速率,提示枸杞多糖對提高負荷運動的適應能力,抗疲勞和加速消除疲勞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L.Q.等[34]的研究結果表明:枸杞多糖能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有效延緩血液中乳酸的增加,促進糖原的儲備。這表明,枸杞多糖有助于體力增強和改善身體疲勞。
以上研究提示 LBP在抗疲勞產品開發、疾病預防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大棗,性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朱虎虎等[35]對新疆大棗汁抗小鼠一次性力竭運動疲勞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大棗汁可以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時間,降低小鼠泳后血清中LAC和BUN含量,明顯增加小鼠泳后肝糖原含量,結果提示,新疆大棗具有抗疲勞作用。張鐘等[36]用大棗多糖對小鼠化學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和抗疲勞作用進行了研究,發現大棗多糖可以降低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水平,且可提高小鼠體內肌糖原、肝糖原的儲備量和運動后乳酸脫氫酶(LDH)活力,但對運動后血尿素氮(BUN)值無影響。結果提示,大棗多糖具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王鳳舞等[37]研究了大棗多糖對香菇多糖抗疲勞抗氧化的增效作用,發現大棗香菇多糖復合物能夠提高血漿和肝組織中CAT活性、GSH-PX活力和SOD活力,并能清除羥自由基,降低MDA的含量,這說明大棗多糖對香菇多糖具有顯著提高其抗疲勞抗氧化的作用。大棗[38]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少便溏等疲勞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塊莖,性平,味甘,入脾經、肺經、腎經,有益氣養陰、補益脾肺、補腎固精的功效。周慶峰等[39]發現山藥多糖能有效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和耐缺氧時間,降低運動后血清尿素的增量,顯著增加運動小鼠肝糖原的儲備,提示一定劑量的山藥多糖對小鼠有明顯的抗疲勞和抗缺氧作用。王丹等[40]發現山藥在90min游泳組和力竭游泳組都以調節LG為靶點緩解體力疲勞,但是對兩組小鼠不同器官的抗氧化水平調節方式是不同。山藥作為傳統藥食兩用中藥,價格低廉、抗疲勞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西醫理論從能量的消耗、代謝產物的積累、神經系統活動失調等方面認識疲勞,對疲勞的研究認識發展過程是相對單一方面的認識。中醫藥基本理論是以整體觀念為其基本觀點,辨證施治,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41]。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科學家們對疲勞的認識不在局限于西醫或者中醫。目前疲勞的研究既包括了整體、單純的軀體功能研究,又包括了局部、具體涉及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等多方面的實驗和臨床探索。
西藥治療疲勞主要以能量補充類制劑為主。雖然一些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已被證實可以延緩和消除疲勞,但是如哌甲酯、咖啡因、苯丙胺類等抗疲勞的化學藥物大多有大腦皮層興奮作用,隨之出現的驚厥、精神紊亂、成癮性等不良反應限制了其應用。因此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既可以作為天然食品食用,又能夠達到治病防病療效的藥食同源中藥。經過對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現狀分析,發現許多藥食同源中藥有良好的抗疲勞作用,可以作為抗疲勞藥品和產品開發的潛在中藥。
藥食同源中藥具有豐富的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有著開發為抗疲勞產品的巨大潛力。經過統計分析得知,抗疲勞產品和抗疲勞文獻數目均較多的藥食同源中藥有人參、枸杞子、山藥、茯苓、蜂蜜、黃精、當歸。其中,人參、枸杞子的抗疲勞產品和抗疲勞文獻數目均居于前兩位。這表明,作為現代研究結果較多的藥食同源中藥,已經有較多的獲批的抗疲勞產品。但是相對于抗疲勞文獻研究的數目,已獲批抗疲勞產品數量較少,這提示可以加大已有較多文獻研究的藥食同源中藥的產品研發力度,需要合理的將文獻研究結果轉化為抗疲勞產品,比如甘草、山楂、酸棗仁等。同時,如荷葉、夏枯草等藥食同源中藥抗疲勞產品和文獻研究數目均較少,這提示需要加大對這部分藥食同源中藥的抗疲勞文獻研究以及產品的開發。
總之,我國藥食兩用抗疲勞藥材的研究領域尚有廣闊的空間,開發潛力巨大。
[1]張 勤,莫迎銳.運動性疲勞產生機制的綜述[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0):148.
[2]馮煒權.運動疲勞及過度訓練的生化診斷——運動生物化學動態之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4):498-502.
[3]Riekki R,Pavlov I,Tornberg J,et al.Altered synaptic dynamics and hippocampal excitability but normal long-term plasticity in mice lacking hyperpolarizing GABA A receptor-mediated inhibition in CA1 pyramidal neurons[J].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2008,99(6):3075.
[4]李 峰,韓晨霞,吳鳳芝,等.疲勞的現代研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6,46(8):903.
[5]Nakagawa S,Sugiura M,Akitsuki Y,et al.Compensatory effort parallels midbrain deactivation during mental fatigue:an fMRI study.[J].Plos One,2013,8(2):e56606.
[6]R?nnb?ck L,Hansson E.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glutamate transport in mental fatigue[M]//A treatise on the law of carriers:.Callaghan,2004:22.
[7]Mashiko T,Umeda T,Nakaji S,et al.Position related analysis of the appearance of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match physical and mental fatigue in university rugby football player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38(5):617-621.
[8]Malaguarnera M,Cammalleri L,Gargante MP,et al.L-Carnitine treatment reduces severity of physical and mental fatigue and increases cognitive functions in centenarians:a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7,86(6):1738-1744.
[9]Watanabe A,Kato N,Kato T.Effects of creatine on mental fatigue and cerebral hemoglobin oxygenation.[J].Neuroscience Research,2002,42(4):279-285.
[10]Sanoobar M,Dehghan P,Khalili M,et al.Coenzyme Q10 as a treatment for fatigue and depress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utritional Neuroscience,2015,19(3):138-143.
[11]漢·許慎撰,清·段立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92:700.
[12]孫志雙,陳會良,顧有方.中藥抗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8,15(2):157-158.
[13]路新國.《黃帝內經》與中國傳統飲食營養學[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4):174-178.
[14]鄧 沂.《黃帝內經》飲食養生與食療藥膳探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3,9(5):69-72.
[15]Kim HG,Cho JH,Yoo SR,et al.Antifatigue Effects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13,8(4):e61271.
[16]林 莉.鐵皮石斛與玉竹抗疲勞作用的比較研究[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127-129.
[17]張 薔,高文遠,滿淑麗.黃芪中有效成分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1):3203-3207.
[18]佚 名.《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藥食同源藥膳標準通則》兩項團體標準發布[J].中國標準導報,2016(12):8.
[19]Kim HG.Antifatigue Effects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13,8(4):e61271.
[20]劉 娜,劉 鯤,劉苾川,等.人參皂苷對小鼠抗疲勞作用研究[J].光明中醫,2015,30(9):1867-1869.
[21]Voces J,Alvarez AI,Vila L,et al.Eff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Panax ginseng extract G115 on hepatic antioxidantfunction afterexhaustive exercise.[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Physiology Part C Pharmacology Toxicology&Endocrinology,1999,123(2):175-184.
[22]王本祥,崔景朝,劉愛晶.人參莖葉皂甙促進動物生長的作用[J].藥學學報,1982,17(12):899-904.
[23]馮毅翀,潘華山,趙自明,等.人參皂甙Re和人參總皂甙對運動性疲勞大鼠下丘腦Ach、DA、5-HT及含GABA量的影響[J].福建中醫藥,2009,40(2):44-46.
[24]馮毅翀,潘華山,趙自明,等.運動性疲勞大鼠中樞神經遞質改變及人參皂甙Rb1和Re抗疲勞的實驗研究 [J].湖北中醫雜志,2009,31(3):5-7.
[25]潘華山,趙 奕,馮毅翀.人參總皂甙和人參皂甙Rg1對運動性疲勞大鼠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3):57-59.
[26]徐云鳳,趙 雨,邢楠楠,等.人參蛋白對小鼠抗疲勞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1,32(11):406-407,436.
[27]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52.
[28]武 劍,馬寶玲,胡居吾.寧夏鮮枸杞原汁對抗運動性疲勞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7):643-645.
[29]龔夢鵑,謝媛媛,鄒忠杰.枸杞對陰虛小鼠的抗疲勞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4):171-174.
[30]覃筱燕,唐 麗,楊 林,等.枸杞提取物對小鼠抗疲勞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9,37(2):8-10.
[31]胡馨予,趙 冰,孫曉琪,等.枸杞子多糖抗疲勞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5,40(7):197-200.
[32]劉雨萌,金元寶,孟凡欣,等.枸杞子多糖通過改善氧化應激延緩疲勞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6,37(18):344-348.
[33]羅 瓊,閻 俊,李瑾瑋,等.枸杞多糖粗品與純品抗疲勞作用的比較[J].營養學報,1999,21(3):310-317.
[34]Yao LQ,Li FL.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ameliorates physical fatigue[J].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5(16):2153-2157.
[35]朱虎虎,康金森,玉蘇甫·吐爾遜,等.新疆大棗汁抗小鼠一次性力竭運動疲勞作用的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1):232-234.
[36]張 鐘,吳茂東,ZHANGZhong,等.大棗多糖對小鼠化學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和抗疲勞作用[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6,29(1):94-97.
[37]王鳳舞,沈心荷,任嘉瑋,等.大棗多糖對香菇多糖抗疲勞抗氧化的增效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4,39(9):210-215.
[38]李宏燕,樊 君.大棗多糖的提取分離及純化研究[J].寧夏工程技術,2006,5(2):145-146.
[39]周慶峰,姜書納,馬 亢,等.鐵棍山藥多糖抗疲勞及耐缺氧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4,25(2):284-285.
[40]王 丹,高永欣,馮小雨,等.山藥對小鼠體力疲勞緩解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1):88-94.
[41]劉應科,孫光榮.中醫臨證的四大核心理念之整體觀[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5):1-5.
Analysis of Anti-fatigue Herbal Products Originated from Food-Drug Herbs
ZHANG Hongxia1,WU Hongwei3,LIU Xinmin1,2*
(1.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3.Beijing Houc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44,China)
Fatigue is a kind of pathological phenomenon,which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working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cessive tension,heavy or long time physical and mental.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issued by SFDA,based on the"both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tems list"published by former China's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02including 86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nd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nounced a draft"traditionally both food and herbal medicines substances catalog management methods"including the new 15kinds of Food-Drug herbs,food-drug herbs status of anti-fatigue were analysed,which provid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s of anti-fatigue food-drug herbs.
anti-fatigue;Food-Drug herbs;Chinese medicine;current status
本文引用:張宏霞,武宏偉,劉新民.抗疲勞藥食兩用中藥現狀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7(10):1166-1172.
R282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10.030
2017-03-02
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人參益智藥效與基因/蛋白表達譜關聯規律合作研究(2011DFA32730);模擬航天應激所致動物情緒改變及防護措施的研究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人因工程重點室開放課題(SYFD150051808K)。
張宏霞,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神經藥理以及行為學方法研究。
* 劉新民,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E-mail:liuxinmin@hotmail.com。
(本文編輯 匡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