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淵 姚 建# 昝曉輝
(1.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成本核算方法的流域生態補償研究
余 淵1姚 建1#昝曉輝2
(1.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合理確定生態補償標準是生態補償研究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關鍵和難點。以川西A市為例,采用成本核算方法,計算當地從理論上應獲得的生態補償量。計算得到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直接成本為3 502萬元/a,間接成本64 704萬元/a,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總成本為68 206萬元/a。計算方法和結果可為確定川西A市的生態補償量提供有益參考。
流域生態補償 補償標準 直接成本 間接成本
流域生態補償是解決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實現水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1-5]。在以往的研究與實踐中,生態補償標準的合理量化是生態補償研究的難題[6-8]。生態補償標準的核算方法有多種,包括直接成本法、機會成本法、水資源價值法、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法、支付意愿法、生態重建成本分攤法等。這些方法的使用既有其優點,也存在一定缺陷,導致結論差異較大[9-10]。在目前的補償實踐中,多以流域上游地區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投入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作為補償標準[11]222,[12-14]??偨Y分析已有的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核算方法,采用段靖等[11]223-224基于成本核算的分析方法,以川西A市為例,計算當地從理論上應獲得的生態補償量。計算方法和結果可為川西A市生態補償量的確定提供有益參考。
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各項生態保護工程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這部分投入屬于生態保護的直接成本(Cd,萬元);同時,流域生態保護區域政府和居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產生機會成本,這部分機會成本屬于生態保護的間接成本(CO,萬元)。所以,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成本(C,萬元)由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直接成本和發展損失造成的間接成本組成。
1.1 直接成本核算方法
1.1.1 核算范圍
目前,直接成本的核算還沒有形成統一、明確的核算范圍和方法指標體系。分析總結已有實際案例,將直接成本分為3類:水質保護投入、水量保持投入和防洪建設投入。其中,水質保護投入主要是指為了保證水質、控制環境污染所進行的投入,主要包括點源污染控制費用、面源污染控制費用和水質監測費用等;水量保持投入是指為了保持水量而開展節水工程、水量調度等的生態保護投入,主要包括林業建設與維護、水土保持建設與維護、農田水利改造、耕地改經濟林、水量監測費用等;防洪建設投入是指為控制、防御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而修建工程所進行的投入,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水庫建設等費用。
1.1.2 核算方法
直接成本可以通過市場定價直接確定,核算方法比較明確。目前,主要有靜態核算和動態核算兩種方法。本研究采用靜態核算將一個時間段內生態保護的各種投入直接累計作為直接成本總額,再平均分配到計算年度。
1.2 間接成本核算方法
1.2.1 核算指標
間接成本是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因生態保護而產生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核算的前提是有合適的核算指標,即以該指標定量計算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生態保護的機會成本。參考文獻[11],機會成本應包括兩部分:一是由于區域執行更嚴格的環境標準而限制工業企業發展,導致的工業發展機會損失,包括政府的稅收損失、就業崗位損失、財政收入損失、關停并轉或限制審批工業企業造成的產值損失等;二是研究區域進行生態建設而造成的農業機會成本損失,如水源涵養區進行公益林建設、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項目建設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造成的收益減少,因流域生態保護而造成的土地可利用率降低等。
1.2.2 核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機會成本是潛在的投入,其確定比較困難。對機會成本的計算,本研究采用了基于產業分類核算的計算方法[11]225。流域生態保護對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影響較大,對于第三產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第n年的機會成本(COn,萬元)在核算中由因流域生態保護而喪失的第n年的工業機會成本(CIOn,萬元)和因流域生態保護而喪失的第n年的農業機會成本(CAOn,萬元)構成。
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第n年的工業機會成本由參照地區與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的工業發展速度的差異來衡量。選取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作為指標,以參照地區(與研究區域地理位置相近、經濟水平相當的地區作為參照地區)與流域生態保護區域人均第二產業增值的差值來研究流域生態保護對當地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的影響,并確定當地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損失量。工業機會成本估算公式如下:
CIOn=(Gcn-Gmn)×Nn×Mn
(1)
式中:Gcn為參照地區第n年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萬元;Gmn為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第n年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萬元;Nn為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第n年總人口數;Mn為收益調整系數,由流域生態保護區域實施生態保護后第n年的財政收入與當年GDP的比值確定。
農業機會成本核算方法與工業機會成本核算方法類似,估算公式如下:
CAOn=(Pcn-Pmn) ×Nn×Mn
(2)
式中:Pcn為參照地區第n年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萬元;Pmn為流域生態保護區域第n年人均第一生產增加值,萬元。
基于分類核算的流域生態補償機會成本的計算方法,可以反映不同產業在流域生態保護中的機會成本。本方法設置了收益調整系數,由財政收入與GDP的比值表示。財政收入是國家或某一地區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形式,可以作為反映一定時期內某一地區新增的社會財富的指標,因此以財政收入與GDP的比值作為收益調整系數可以更準確地反映該地區的收益損失。
川西A市(以下簡稱A市)所處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水源保護的重要性。岷江進入A市后,經散流分岔延伸出許多支流,組成縱橫交錯的自流灌溉網絡,多年平均徑流量約290億m3,灌溉著川西平原上的千萬頃良田,是成都及川西平原工業、農業、生活等重要水源。A市水庫正常蓄水位為海拔877 m,壩高156 m,總庫容11.12億m3,全年可向成都提供3.1億~4.0億m3供水量,基本滿足成都工業及生活用水需求。A市不僅是成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也承擔著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功能,為下游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A市有30.56 km2的區域被劃定為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占A市面積的2.53%,但A市流域保護受資金困擾,無法及時按《四川省飲用水水源管理條例》相關要求,對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范圍內無關的設施拆除,也無法對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實施封閉管理。全市給排水系統整改工作尚未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設施建設仍需完善。

表1 A市生態保護直接成本匯總
A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必須擔負起減少污染排放總量以保護流域生態安全的重擔,其不得不限制企業的進入和發展規模。流域生態保護造成了A市入駐項目少、不少項目想來而來不了的局面,對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范圍內已有的企業進行搬遷或拆除,使A市的經濟發展受到了明顯制約。因此,A市亟需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以促進A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而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是A市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必要依據。
3.1 直接成本計算
根據A市生態規劃獲得A市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直接投入相關資料,按上述直接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核算。2010—2016年,A市流域生態保護直接成本合計投入24 514萬元,年平均投入3 502萬元,詳見表1。其中, 水質保護共投入15 576萬元,占總投入的63.54%; 水量保持共投入8 323萬元,占總投入的33.95%;防洪建設投入615萬元,占總投入的2.51%。
3.2 機會成本計算
根據產業分類核算方法計算A市機會成本,選取地理位置與A市相近的B市作為參照。A市與B市在地理位置上相鄰,都屬于龍門山脈向成都的過渡帶,氣候、地形條件相似,根據歷年統計數據可知A市與B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但A市因水源保護,限制了一些發展機會,產業結構調整為偏旅游生態,而B市的產業結構偏工業,發展空間更大。本研究機會成本核算數據來源于2009—2014年A市和B市統計年鑒。
3.2.1 工業機會成本計算
2009—2014年,以B市為參照, A市付出的工業機會成本合計為240 474萬元,年平均40 079萬元,詳見表2。
2009—2014年A市進行流域生態保護后,損失的工業機會成本大體呈增加的趨勢,主要原因為:A市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卻未得到有效的資金補償,長此以往導致工業發展緩慢。補償者可在對受償區域進行“輸血式”直接快捷的生態補償,再通過“異地開發”等方式,加強A市的工業自我造血能力,使外部補償轉換為內部發展能力。
3.2.2 農業機會成本計算
2009—2014年,與B市相比,A市付出的農業機會成本共計147 751萬元,年平均24 625 萬元,詳見表3。
A市進行流域生態保護后,損失的農業機會成本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為:A市在保護流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補償者可在農業生態補償上多進行“造血式”生態補償,通過對生態農業的項目支持、項目鼓勵等方式,加強A市的自我造血能力,使外部補償轉換為內部發展能力。
綜上,A市生態保護的直接成本為3 502萬元/a,間接成本64 704萬元/a,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總成本為68 206萬元/a。

表2 A市工業機會成本匯總表

表3 A市農業機會成本匯總表
A市不僅是成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也承擔著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功能,因流域生態保護政策而投入大量資金,也因此損失了一定發展權。本研究采用成本核算方法對A市生態補償標準進行了核算,得到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總成本為68 206萬元/a。其中,A市生態保護的直接成本為3 502萬元/a,占總成本的5.13%;間接成本64 704萬元/a,占總成本的94.87%。計算方法和結果可為A市的生態補償標準制定提供參考。
在對研究區域生態保護的機會成本進行核算時,選取與研究區域自然條件相近但未受生態保護政策影響的相鄰地區作為參照地區,通過比較兩者差異來計算其生態保護產生的機會損失。但實際上,完全符合標準的參照地區很難找到,相似程度難以完全保證,還可能會受流域生態保護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采用間接計算法得出的機會成本與實際值會有一定出入。建議今后可通過篩選建立水質水量指標與發展權受損指標之間的關系模型,減小研究區域機會成本計算的不確定性。
[1] 萬軍,張惠遠,王金南,等.中國生態補償政策評估與框架初探[J].環境科學研究,2005,18(2):1-7.
[2] 毛顯強,鐘瑜,張勝.生態補償的理論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4):38-41.
[3] FLETCHER R,BREITLING J J.Market mechanism or subsidy in disguise?Governing 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Costa Rica[J].Geoforum,2012,43(3):402-411.
[4] PERSSON U M,ALPIZAR F.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and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 conceptual frameword for explaining and judging differences in outcomes[J].World Development,2013,43(3):124-137.
[5] HECKEN G V,BASTIAENSEN J.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justified or not a political view[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0,13(8):785-792.
[6] PHAM T T,CAMPBELL B M,GARNETT S.Lessons for pro-poor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n analysis of projects in Vietnam[J].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9,31(2):117-133.
[7] PAGIOLA S,RAMIREZ E,GOBBI J,et al.Pay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of silvopastoral practices in Nicaragu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4(2):374-385.
[8] MUNOZPINA C,GUEVARA A,TORRES J M,et al.Paying for the hydrological services of Mexico’s forests: analysis,negotiations and resul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4):725-736.
[9] 劉玉龍,許鳳冉,張春玲,等.流域生態補償標準計算模型研究[J].中國水利,2006(22):35-38.
[10] 周大杰,桑燕鴻,李惠民,等.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標準初探——以官廳水庫流域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32(1):10-18.
[11] 段靖,嚴巖,王丹寅,等.流域生態補償標準中成本核算的原理分析與方法改進[J].生態學報,2010,30(1).
[12] 禹雪中,馮時.中國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核算方法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9):14-19.
[13] 李曉光,苗鴻,鄭華,等.機會成本法在確定生態補償標準中的應用——以海南中部山區為例[J].生態學報,2009,29(9):4875-4883.
[14] 李懷恩,肖燕,黨志良.水資源保護的發展機會損失評價[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2):339-342.
Studyonecologicalcompensationofwatershedbasedoncostaccountingmethod
YUYuan1,YAOJian1,ZANXiaohui2.
(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5;2.ChengduResearchAcademy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engduSichuan610041)
Proper determin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the ke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Taking City A of western Sichuan as an example,the loc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was calculated theoretically by using the cost account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cost of the study area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was 682.06 million yuan per year,which was composed by direct cost of 35.02 million yuan per year and the indirect cost of 647.04 million yuan per yea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determin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City A in western Sichuan.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standard; direct cost; indirect cost
2017-01-18)
余 淵,女,1993年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境經濟與政策。#
。
10.15985/j.cnki.1001-3865.2017.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