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珍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當前高校已經成為我國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高校教師是科研的主力軍。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科研效率和質量必須提高,而提升高校教師的科研成績是重要的突破口。現代心理學認為,心理資本對個體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良好的心理資本會拓展個體職業發展空間,挖掘個體職業發展潛力,可以提高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獲得更好的科研成績。基于這一背景,以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分析心理資本狀況對其科研成績的影響,并對進一步提高科研成績給出適當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師;心理資本;科研成績;調節作用
中圖分類號:G4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10-0090-03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事業的進步,高校作為科學研究試驗田與基地的地位日益凸顯,高校教師成為科研骨干力量。以往學者研究表明,高校科研成績與教師的責任心和科研態度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心理資本狀況好的教師往往對科研工作充滿信心,意志品質和抗挫折能力也更強,其科研工作成績更加突出[1]。相反,如果心理資本狀況不好,工作態度不夠積極,或對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不必要的懷疑,則會影響和制約自己科研學術方面的開展,對職業發展也十分不利,因此要優化高校教師的心理資本。本文即通過分析心理資本狀況與科研成績之間的關系,找到提高心理資本的可行路徑,以期助力高校教師獲得更好的科研成績與職業發展空間。
一、心理資本理論概述
心理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流派,主要指對個體生產了影響的諸多個性特質,例如個體對自己的基本認知、工作心態以及對未來的預期等。我國學者對此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將心理資本具體化為自信、自我效能感以及對自我能力和職業發展的前途的基本自我判斷[2]。
西方學者對心理資本理論的研究側重心理資本的要素,特別是影響心理資本的因素。Hosen(2010)提出,心理資本的構建因素包括個體因素、工作因素以及組織因素,但是對心理資本理論的具體應用,特別是如何改善心理資本狀況,實現職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力度則明顯不夠[3]。
我國學者張志龍(2015)將高校教師的心理資本具體表述為以下幾個維度:一是面對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教師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任務;二是高校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具有廣闊的前景;三是對教學和科研工作是否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能夠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會遇難則退;四是是否具有足夠的抗壓能力。這四點也成為研究高校教師心理資本狀況的基本方面,是研究心理資本狀況對科研成績的影響作用的入手點。相比西方,我國學者注意到了心理資本是影響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趙清時(2016年)提出,高校教師科研成績的取得應當取決于四個方面:一是物質資本,這是科研的基礎和前提;二是人力資本,即科研工作不是教師自己的工作,而是一個團隊的任務,因此需要教師具有組織團隊、協調團隊的能力,亦即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三是社會資本,即教師的人脈資源,調動資源的能力,這一點對科研成績的取得往往也不容忽視;四是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往往對教師的科研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十分重要[4]。
二、高校教師的心理資本對科研成績的影響研究
本文擬選用相關性分析的方法,實證研究“高校教師心理資本對科研成績的影響”這一主題。數據來源于山西省內某5所高校共120名教師的調研結果,調研表如表1所示:
心理資本用“自信、希望、樂觀、堅韌”四個自變量表示,分別定義為X1、X2、X3和X4,用發表的論文數量作為衡量科研成績的因變量,得到以下基本模型:
假定四個自變量對因變量均具有顯著性。
對表1搜集到的數據,按照上述假設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表2數據表明,四個自變量的回歸F檢驗均顯示其對因變量具有顯著性,其中,自信影響科研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126(p<0.05),希望影響科研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04(p<0.05),樂觀影響科研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230(p<0.05),韌性影響科研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65(p<0.05),說明四個自變量對因變量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模型假設成立。這一實證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心理資本狀況對其科研成績確實有顯著的影響。
三、改善高校教師心理資本狀況的策略
1.增強科研信心
增強教師對自身科研能力的信心,需要教師、高校兩個方面共同發力,其中教師自身的努力是根本,高校創設科研氛圍、寬容失敗、適當激勵是條件與動力。
首先,教師自己應當不斷提高科研能力,特別是動手實驗的能力。任何一個科學的發展都不是建立在意識的空想上,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根本的思想也在于“實踐”二字,這一點對理工學類的科學研究而言特別重要。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在科研實踐中找到自己能力的短板,有針對性地加以提高。青年教師更應當積極參與到老教師的科研項目中,放空心態,從基層的科研助理做起,日積月累,積累每一次的小成功,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有機會承接大型科研項目時,能夠有足夠的自信與勇氣,這一點是進行科研、取得科研成績最基本的前提。
其次,學校要為教師創設科研氛圍。這一點“985”院校相對好一些,而非“985”、非“211”的學校由于國家關注度有所減弱,學校的科研活動缺乏主動和積極性,一些高校管理者甚至反對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理由是“投入產出比”失衡。須知任何一項科研活動都要有前期大量的成本投入,經歷相當的時間,經過反復的失敗嘗試、再失敗、再嘗試才能取得成功,例如英國科學家焦耳研究熱力學,歷時40年才有所成就。學校還要關心和愛護青年教師的科研主動性與積極性,寬容他們的失敗,適度給予激勵,激發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建立科研人才梯隊。青年教師自身也能感受到學校的重視,會在科研活動中心里有底,提升自信心。endprint
2.堅定職業理想
職業發展前景是每一個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十分關心的話題,職業前景廣闊,對自己未來抱有良好的預期,在這種心態下開展科研工作要更有動力,也更容易取得科研成績。高校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榮譽感,要實現自身的準確定位,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科學孵化器”,科研活動不僅僅是發表一篇論文或申請一個專利,而是能夠將科研成果切實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甚至是人類社會福祉的神圣事業。同時,高校教師還要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時間表”,督促自己完成,在日常的科研活動中不斷實現一個個“小目標”。但高校教師也應當認識到,職業發展的另一面是競爭,是淘汰,對高校教師而言,同行間的競爭除了教學就是科研,因此科研成績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至關重要。青年教師應當認真學習身邊老教師的職業精神,特別是科研工作中為了目標百折不撓的執著精神,這種執著精神來自于對科研工作的熱愛,也來自于對個人價值實現的期盼,青年教師要虛心學習,建立并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
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科研工作的思想領導,要加強對教師,特別是承擔科研項目的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將教師思想凝聚到科研攻關這一焦點問題上來,要樹立科研工作模范典型,號召全體教師學習。
綜上,堅定教師的職業理想,要從讓教師樹立職業榮譽感與責任感入手,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向模范學習,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扎實落實實施。
3.強化樂觀心態
科研工作是繁雜而枯燥的,“失敗是成功之母。”任何一項科研成績的取得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經過多次的失敗和嘗試,因此科研工作兼具創新性與重復性,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創新思維,還要有嚴謹的治學精神,既要心中有科研目標,“不達目的不罷休”,又要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尋找到新的亮點,推進科研項目的進展,直至取得成功。這個過程對教師的心理資本要求很高,其中樂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強化樂觀心態,就是要讓教師在科研過程中對可能的反復失敗、嘗試有心理準備,這一點老教師應當在科研工作進行過程中主動與青年教師加強溝通,關注青年教師的情緒及心態變化,當青年教師有懈怠、悲觀情緒流露時,老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與疏解,幫助青年教師度過情緒瓶頸期。青年教師也要在充分調動自己的科研熱情的同時,認識到科研工作的艱巨性,拋棄不切實際的想法,沉下心來,扎實工作。學校要定期組織科研項目成員召開研討會,匯報階段進度,總結階段得失。任何一項科研工作,只要在做,就一定會取得或多或少的進展,匯報就是要把進步之處展現出來,讓教師看到項目的預期前景,看到即使再艱難、再瓶頸都會有一定的進展,由此增強信心,強化樂觀心態,助力其取得研究成果,取得科研成績。
4.培育堅韌品質
毛主席曾經說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堅韌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高校教師面對龐大的科研項目與繁重的項目要求時,如果沒有堅韌的意志品質,很容易遇到一個個困難與挫折之后,讓自己最初的豪情壯志消失殆盡,取得科研成績便無從談起。堅韌是高校教師面對科研任務壓力時,自我調節和自我積極暗示的思維,能夠對科研工作行動產生積極的主觀能動性,不能遇到困難就虎頭蛇尾。
首先,高校教師要加強思想學習,要認識到科研工作的困難,在信心、希望和樂觀的基礎上,堅持下去,不能輕易地半途而廢;其次在習慣培養上,要培養百折不撓的思維習慣,遇到困難,積極暗示自己:“堅持一下,我能行。”而不是想想算了就放棄;在心理調節上,教師要學會自我調節,科研項目是一個長期的、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教師需要積極而恰當地進行自我調節,適當放松,轉移下注意力,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結束語
心理資本狀況對高校教師科研成績的取得具有重要影響,這一點從理論和實證兩個角度都得到了證明。科研工作壓力大,戰線長,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資本狀況,很容易出現喪失信心,失去理想,悲觀消極以及輕言放棄的情況,因此必須強化高校教師的心理資本,助力其取得更好的科研成績。具體而言,可以從心理資本的四個方面入手,即增強科研信心、堅定職業理想、強化樂觀心態和培育堅韌品質。高校管理者還要積極采取措施,提升教師的自信、希望、樂觀和堅韌性,調動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助力教師取得更好的科研成績。
參考文獻:
[1]惠青山.中國職工心理資本內容結構及其與態度行為變量關系實證研究[J].暨南大學學報,2016(12):12—20.
[2]李斌,林玲.心理資本及其研究進展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6(7):43—45.
[3]苗元江,馮驥,白蘇妤.工作幸福感概觀[J].經濟管理,2015(11):44—52.
[4]苗元江,朱曉紅,龔繼峰.轉型與建構:積極心理學歷史沿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0):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