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新



“把破損器物送來鋦補的人,都是心有不舍之人,他們懷惜物之心而來,我理應回報鋦瓷之美。”——曹慶勵
當你矚目那些事和物時,目光有多么溫情,陽光照射不到對的內側有怎樣的深奧意蘊,知曉了這些之后,才有真正的明亮流淌出來。
這是第一眼看到曹慶勵殘語手作展海報時的感覺。
海報上一雙厚實的手握著一鋦補的老盞,一種溫厚的踏實感。遇見
人所處的環境總是和人發生著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可能是過去的延續、記憶的延續,是人與人、人與物的聯接,也可能是無數聯接重疊纏繞在一起,復雜幽深。
而人是有能力把身邊的器物、住宅以及環境,吸納為自身的一部分,然后又會在自己的作品里發生某種映射。
所以,手藝人的生活姿態會流露在作品里。
“70后”的曹慶勵,棲身于柳州,常年在一堆碎片里,尋覓著完整,闡釋著完成。五年前,營慶勵結束了自己的商旅,在三門江建起了自己的鋦瓷工作室——那個山頭,全身心研究這項古老工藝,把前半生的癡迷轉承為后半生的安然。
鋦瓷作品所持有的氣質,往往是—位鋦瓷手藝人人格的部分呈現。作為—個手藝人,營先生從自己的鋦瓷作品中看到了自己,他用作品來來思考,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通過每一個作品把自己與他人、與相遇的事物相連,并因此汲取了日漸綿長可靠的能量。
這,大概就像他自己所言,“我讀過的書,我喝過的酒我養過的土狗,我住過的客棧我擺弄過的茶器,我與世界從交手到坐下和談,我相遇過的云朵與大雁,我見過的各種器形與我看不見的各種感覺,我相親相交的親人朋友以及相遇的陌生人……一樣不落全在手藝作品里?!?/p>
殘語
“鋦是會傳遞信息的,當你浮躁,當你沉穩,當你心猿意馬,你的心氣會融匯表現在作品中,顯露無疑?!?/p>
技藝,是用人手給物滲入心魂,或者說生命,是讓一件手工之物能夠觸動人心的技術。
從事手藝以來,曹慶勵都不相信手工活可以唾手可得,他相信出自本能的即興創作,更信賴綬慢的手藝力量。
無知則無力,盡知卻不為所困,反而還能打破束縛,這種氣度需要時間的歷練,更需要自身的沉淀。
萬籟俱寂,美必有傷。
—個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形狀會逐漸損壞,變形、離散、直至消失,知其宿命,欣然接受,每時每刻皆可貴?!獋€出色的鋦補手藝人會比普通人更懂得這樣的道理。
溫故曹慶勵的“鋦瓷”手法時,大抵就是這樣的感覺。破損之后淬煉而出的圓融。令人深呼吸一口氣,原來美麗是打碎不了的,可以重生,是容納戾氣之后的溫潤。
世上并無絕對,以圓融之心,觀萬物流轉,盡一己之力做到最好,從時光里尋見自己。
回望那個山頭,鋦藝工作室里,來自各地等待鋦補的器物們挨個排了一溜,年代材質器形與殘缺破損各不相同,它們松松緊緊高高低低地站著,稍息放松,不爭不吵,不插隊。
一山,一爐,一幾,二三趣人,四五片風,七八把銀壺。
山在這里,茶在這里。
山風呼咻咻來,辰光靜默默去。
來鋦瓷的人,做鋦瓷的人,茶前靜好。
“當我選擇造器及修復這條路時,是遵循了內心真正的喜愛,我歆享于這份喜愛,它成為了我的生活常態,困難與挑戰是具備勇氣的人必須面對的兩種情態,手藝是過程,我前往在這條路上,取之不竭,身心享受,活在當下。”
——曹慶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