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明
(湖南省南縣第一中學,湖南 益陽 413200)
核心力量訓練對某中學高三體育特長生短跑成績影響的研究
李厚明
(湖南省南縣第一中學,湖南 益陽 413200)
為研究核心力量訓練在業余短跑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影響,本研究以某中學20名高考體育特長生為實驗對象,應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等方法來探討核心力量訓練對短跑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影響因素。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訓練對短跑運動員成績以及穩定性的提升有顯著效果,在高三體育特長生短跑訓練中可以增加核心力量訓練以達到提升運動成績的目的。
核心力量;短跑;核心穩定性;成績
核心力量訓練又稱為核心穩定性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競技運動員核心區域肌肉的力量及穩定性。核心力量訓練最初用于康復領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又引入到健身和運動訓練領域,并深受健身愛好者和教練員的喜愛,并且推廣到各個運動項目的訓練中去,去得了很好的訓練效果 。但是對基層教練員來說,核心力量訓練又因為各種器械和檢測條件的限制,其發展和推廣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選用基層高中的體育特長生作為實驗對象,采用較為簡單的方式進行實驗訓練和實驗檢測,欲從身體穩定性和短跑成績的影響2方面進行論述,為其在基層體育訓練方面提供一種方法與思路。展訓練,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的力量訓練的方法開展訓練,在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同變化情況來對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和成效進行分析和研究。(2)實驗指標。運動員的速度素質指標:在對短跑運動員的速度指標進行測試和分析時,根據短跑運動員的專項特點,選擇的測試指標主要有3個,即30m加速跑、60m加速跑以及100m計時跑。本實驗采取60m和100m的測試成績。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指標:單腿站立平衡能力測試(受試者單腿站立,另一條腿屈髖屈膝提起,看受試者能否閉眼站立30s) 。(3) 實驗器材。海綿墊、瑞士球、吊環以、皮尺及s表等。(4)實驗方案。根據力量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核心力量訓練按照訓練時的穩定與否和動作姿勢及負荷強度將核心力量訓練分為7個難度等級: 穩定狀態下的靜力性動作; 穩定狀態下無負荷的動作; 非穩定狀態下靜力性動作; 非穩定狀態下克服自身阻力的動作; 非穩定狀態下自由力量練習; 非穩定下核心爆發力練習; 穩定下核心專項力量練習,具體見表1。在實驗組開展的過程中,對照組的訓練時間同樣也是12周,但是所采用的訓練方法確實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其中,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徒手訓練主要采用的訓練方法如下:懸垂舉腿、仰臥挺髖、俯臥“背腿”以及仰臥起坐等,運動員的負重訓練所采用的訓練方法主要

表1 實驗組訓練方案
本文以某中學高三體育特長生20名學生的核心力量訓練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 (1)實驗分組。為了更直觀、更為客觀地對核心力量訓練在短跑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本研究還采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將某中學高三20名水平相近的高考體育特長生進行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采用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開杠鈴俯臥拉、負重體前后屈、負重體側屈以及杠鈴臥推等幾種常見的方法,所用到的主要訓練器械為海綿墊和杠鈴啞鈴 。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00m跑和60m跑時最具代表性的短跑項目,是衡量運動員短跑成績的指標,所以本文就以運動員的100m和60m成績為例來研究核心力量對運動員成績的影響。
經過12周的系統訓練,2組運動員的60m和100m的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實驗組結果如表2所示,實驗組的60m成績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提升百分比最高的為5.9%,最低為2.1%,平均提升率為3.1%,而百m成績的提升百分比就相對較少,其中提升幅度最高為4.4%,最低為1.5%,平均提升率為2.63%。
經過12周的系統訓練(表3),對照組的運動員成績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相對較小,對照組運動員的60m成績提升最高為5.5%,最低為-0.7%,平均提升率為1.06%,而對照組100m成績提升幅度最大為3.3%,最低為-0.5%,平均提升率為1.37%。
通過12周的核心力量訓練,我們可以發現,在實驗前2組業余運動員在短跑成績中并沒有發現有顯著性差異,在而后的訓練中2組運動員在相同條件下進行訓練,為實驗研究的成功開展前提條件。而經過12周到系統訓練,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且實驗前后組間對比均呈現顯著差異,說明2組訓練成績都去得了良好的效果;實驗后2訓練組組間對比出現顯著性差異,且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60m和100m成績增長幅度分別大了3.1和2.6個百分點,60m計時跑成績提高的幅度比100m要大,因此,12周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案對于高三體育特長生的短跑成績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訓練前后2組的30s閉眼單腿穩定性測試均有增長,在實驗前,2組完成率均為20%,經過12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實驗組的運動員完成效率達到80%,而對照組僅僅為30%。通過12周的核心力量可以明顯發現實驗組要優于對照組的身體素質。在短跑理論條件下,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可以知道,地面對于腳步會給予一定大小方向相反的力,因此,會使得身體主動向前傾斜,這時身體受力主要集中在上下部分,相對于前后左右部分的力量是相對平衡的。相對于對照組來說,由于實驗組在訓練中預先加了核心力量訓練,對于主要用力肌群有了特殊的加強,在跑的過程中肌肉能夠更加協調一致,極大地改進了跑進過程中身體前后轉動過大,或者左右傾斜,這些多動的動作,具體體現于運動員在跑動過程中腳步落點相對集中。因此,通過12周的核心力量訓練,進而縮短了實際的跑動距離,使得運動成績有所提高。

表2 實驗組60m和100m成績統計表 s

表3 對照組60m和100m成績統計表 s
3.1.1 通過系統的核心力量訓練,短跑運動員成績有明顯的提升,其中60m成績的提升幅度明顯高于100m運動成績的提升。
3.1.2 加強短跑運動員軀干部位核心力量的訓練,對促進機體協調發展,提高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穩定性,加強神經對肌肉的控制,減少能量消耗,進而有助于短跑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大幅度提高。
3.1.3 加強核心肌群訓練尤其是伸髖肌群和屈髖肌群的訓練,可以增加對髖關節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改進短跑的專項技術動作,進而提高運動員的短跑成績。
3.2.1 本實驗所進行的時間短,研究對象水平有限,如能對更高水平的運動員進行試驗研究,其效果更可能說明問題,可供參考價值會更大。
3.2.2 本實驗所采用的測試方法相對原始,數據收集的準確性無法達到實驗室的水平,如果試驗中測試的條件所有提高,試驗的準確性將大幅度提高,可供參考的價值會更大。在平時短跑訓練中可以增加核心力量訓練環節,可以提升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專項素質能力。
[1] 馮建軍,袁建國. 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09(11):58-62.
[2] 孟獻峰,馮嘉.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女子短跑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4):66-67+81.
[3] 李春雷,夏吉祥.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4):108-112.
[4] 王東陽. 不同訓練負荷對田徑運動員快速力量影響的試驗研究[ 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5] 田麥久. 運動訓練學.[ M ].第2版.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G82
A
1674-151X(2017)15-06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31
投稿日期:2017-05-16
李厚明(1972—),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