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中心血站(457000)趙敬紅
血液標本檢驗是血站檢驗科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是檢測獻血者血液正常與否的重要依據,通過對血液標本的檢驗可以為血液疾病提供診斷的依據,同時也可以為其他系統疾病提供相關的診斷信息,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采集合格的血液標本尤為重要[1]。但是據相關的數據指出,近年來,血站的血液檢驗工作存在較大的漏洞,血液檢驗標本存在不同的誤差現象,其發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了臨床對血液疾病信息的獲取準確性,因此應予以高度的重視,正視其導致誤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應的解決措施[2]。為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作出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將我站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血液檢驗工作中出現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70例血液標本選為觀察分析的對象,血液的檢驗樣本來自我站的不同采血點,將存在誤差的血液檢驗樣本情況如實向相關科室反饋,并聯合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產生誤差原因進行討論,同時提出相應的預防、解決對策。
1.2 方法 所有受檢驗的血液標本均來源于血站采血工作人員對獻血者的常規血液采集,血液的采集歸類均根據相關檢測項目的需要進行標本留樣,其血液樣本均通過放置離心機、分離血清的上層部分等,時間約在5min左右,參數約為3000r/min,待留樣工作完成后按標本的保存要求進行保存,然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驗,同時做出相應的檢驗標記,最后由相關的工作人員分析其中存在誤差的原因,并予以有效的解決措施。
1.3 觀察指標 同時將普通標本與質評標本進行檢驗,其檢驗的全過程嚴格按照相關的血液檢驗標準操作規程進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SPSS11.0軟件對所有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并采用(±s)表示其計量資料,以t檢驗,同時以率表示其計數資料,以x2檢驗,若結果顯示為P<0.05,則表示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70例血液檢驗標本中,存在檢驗誤差的原因主要有:①獻血者本身的原因:獻血者于抽血前沒有禁食(8例)、處于月經期(6例)、運動狀況的差異(3例)等。②血液樣本的采集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對血液樣本的采集方法存在不當行為(5例);血液的采集量不足(3例);血液的采集時間過長(12例)等。③標本的檢測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在血液檢測過程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如標本的處理不當(4例)、抗凝管的使用不規范(4例);沒有得到及時檢測(5例);④標本的送檢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在送檢過程中劇烈震蕩標本(3例)、送檢的時間過長(10例)、標本與交接單不相符(7例)等。具體情況如附表所示。

附表 70例血液樣本存在誤差的原因分析
通過本研究對本血站中出現血液檢測誤差的原因分析,可將其歸為以下幾種情況:①獻血者本身的原因:獻血者于抽血前沒有禁食、處于月經期、運動狀況的差異等。②血液樣本的采集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對血液樣本的采集方法存在不當行為;血液的采集量不足;血液的采集時間過長等[3]。③標本的檢測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在血液檢測過程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如標本的處理不當、抗凝管的使用不規范;沒有得到及時檢測;④標本的送檢原因:血站工作人員在送檢過程中劇烈震蕩標本、送檢的時間過長、標本與交接單不相符等[3]。而這些原因均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對于獻血者的原因,血站的相關采血工作人員可以在采血前及時詢問獻血者相關的實際情況,同時向獻血者普及相關的知識,例如獻血前要保持12h的空腹狀態、避過生理期、采血前半小時不易進行大量劇烈的運動等;對于血液樣本的采集原因、檢測原因、送檢原因等,可以由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專業意識進行改變,嚴格規范采血過程、送檢過程、檢測過程[4]。例如在采血前,及時檢查采血用具的完整性、清潔性等,采血時間不宜過長,一定要一針見血,同時嚴格采集規定量的血液,不宜多過,亦不宜過少,在采集血液后必須將血液與抗凝劑進行混勻,注意動作要慢、輕,不應為了節省一時的時間而劇烈搖晃標本,同時要注意避免使標本接觸到空氣;在標本采集結束后,應及時送至相關的科室進行檢驗,避免標本的存儲之間過長,在運輸的過程中避免太陽的長時間直接性照射以及劇烈震蕩等;對于一些被懷疑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對其進行復查,仔細對每一個存在的參數進行分析,并及時與其他工作人員溝通、匯報,減少血液檢驗誤差的發生率[5-8]。
綜上,血液標本檢測的合格與否直接影響了臨床對獻血者健康與否的判定,同時也影響了血液疾病所提供的診斷信息,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應對其加大重視的力度,正視以及借鑒血液檢驗誤差的影響原因,進而保障血液檢驗的質量。